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为中草药制剂,抗结核药、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类、解热镇痛药类、降血脂药物、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在逐年增加,早期发现,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预后良好,少数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病理分型于皆平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30060)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常为基本病所掩盖,极易误诊。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可将其分为以下几型。1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1.1肝细胞型 ①肝炎型:很多药物可引起肝实质细胞的损...  相似文献   

3.
姚碧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28-12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肝功能检查与分型、治疗及转归;比较不同年龄段、药物应用种类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中成药等;随着应用药物种类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P〈0.05);肝损害出现时间平均(6.92±1.98)周;肝细胞型肝损害78例、淤胆型32例、混合型10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均治愈。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比较常见,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尤其要警惕中草药的肝毒性;对存在基础肝功能异常患者,权衡利弊后决定用药方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老年患者药物的使用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67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药物性肝损害经停用相关药物、保肝治疗后大多恢复良好,仅1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合并其他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结论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须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加强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监测,并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害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本院4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分型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3名依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14例(32.6%),抗生素10例(23.3%),降压药5例(11.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例,占31.7%;胆汁淤积型15例,占36.6%;混合型12例,占39.3%。结论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因此在使用有肝损害副作用药物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从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分析研究。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五位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麻醉镇静药、抗甲状腺药、解热阵痛药;特点以肝损害为主;停用损肝药及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病因不断增加,一般病例停用损肝药物后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又称为药物性肝病。据报道,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当属抗结核药物。本文就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问题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过程中诱发药物性肝损害状况.方法搜集近7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总结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以抗结核药物、抗癌类药物、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镇静催眠药较多见.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品很多,引起的原因也较复杂,如何合理用药防范药物性肝损害以及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医生应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药源性肝损害1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雄  唐力  周祥慧 《四川医学》2010,31(2):207-20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方法对雅安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0月18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占35.10%,抗结核药占21.00%,抗生素占20.00%,中草药占18.30%;肝细胞损伤型占67.50%,胆汁淤积型占14.50%,混合型占17.80%。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并无特异性。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较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尤其是目前非处方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本分析4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27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贻平  董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56-1456,1489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原发病过程中诱发药物性肝损害状况,为制订临床用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2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7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中,以抗结核药物、抗癌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镇静催眠药较多见。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急性病程,预后良好。提示临床应合理和规范用药,并进行监测、预防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损害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由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及类型较多,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因此易被误诊.本文对46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了临床分析,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认识,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01~ 2013-08间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 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多见(15例,48.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11例,35.5%)与混合型(5例,16.1%).用药4d~4周出现肝损害最常见,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中草药繁多,尤其是治疗皮肤病、风湿关节病等的中草药,不同给药途径均可发生.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最易在用药4周内出现,临床上以肝细胞型最常见,临床医生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时,应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的概率也相应增加。目前已报道的诱发肝损害的药物达500~1000种,其中包括中草药[1]。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与以前相比也有了变化。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常被基础疾病所掩盖,易导致误诊。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病5例临床分析黑龙江省电力医院祝波王亚林孙庆龄刘木寻校部保健科魏双艳刘亚萍药物性肝病是指治病过程中,虽用治疗剂量的药物,仍有可能引起肝脏的损害。药物性肝病是一种医源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采用药物种类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6.
史学斌  冯慧萍 《吉林医学》2012,33(17):3660-366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26例,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提高认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26例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用药时间,患者年龄、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以肝细胞损伤性性多见,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药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一类药物,其发病时间多在2~4周,以肝细胞损伤较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958例确诊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包括初治患者726例,复治患者232例,对其中的92例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3.10%(54/412)高于男性为6.95%(38/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P=0.001);92例中61例(66.30%)为肝炎型肝损害;15例(16.30%)为肝内胆汁淤滞型肝损害;16例(17.40%)为混合型肝损害;其中2例(2.16%)亦判定为过敏性药物性肝损害。异烟肼和利福平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周内;吡嗪酰胺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12周内。乙胺丁醇一般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12周后。结论女性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认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临床类型和致病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俊交 《中外医疗》2013,(31):79-80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药物造成的肝损害的特点,致肝损害药物分布及如何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提高临床上用药安全和合理性。方法收集142例2008—2012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然后分别对肝损害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统计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引起黄疸、恶心、厌油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主要中药、心血管药物和抗菌药物等,其中以中药或者中成药造成肝损害的比例最大。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其中大部分临床症状都有好转。结论医院医师在选用可能会造成肝损害的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有可以替代的药物时用可替代的药物。同时注意联合用药,控制单一品种药物的剂量,以求将药物对肝脏损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对15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多因子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结果多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化疗药和抗菌素等。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老年易致病,最常见肝细胞损害型。结论药物性肝病是多因子损害,应该以预防为主,切忌乱用药,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损害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37%,无效率33.63%;其中致肝损害药物前三位为中草药类,抗微生物药,抗结核药,分别占38.05%,20.35%,10.62%;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中草药和抗微生物药是目前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与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