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全膀胱切除术后,回肠膀胱术是最常用的尿路改道手术。但作为永久性尿液转流的方法仍不够理想,所存在的缺点是易发生输尿管返流,造成逆行尿路感染以及代膀胱的容量低,不能自控,长期佩带集尿袋引起造瘘口皮肤的合并症,因此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多年来,许多泌尿外科医生在废弃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贮尿排尿及生活质量问题。方法 对无性功能障碍的6 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低压回肠膀胱与尿道吻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1 ~5 年,均无吻合口狭窄,排尿通畅。6 例均能控制排尿,5 例性生活正常。结论 该术式兼有可控和经尿道排尿优点且保留性生活质量,是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4.
温清振  袁忠旗 《铁道医学》1999,27(6):392-393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贮尿排尿及生活质量问题。方法 对无性功能障碍的6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低压回肠膀胱与尿道吻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1 ̄5年,均无吻合排尿通畅。6例均能控制排尿,5例性生活正常。结论该术式兼有可控和经尿道排尿优点且保留性生活质量,是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987年8月-1993年10月为6例病人施行了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可控性低压回肠膀胱重建术,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  相似文献   

6.
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返流在低压回肠代膀胱术中的应用孟凡学,周荣祥,迟玉友,燕东亮,尹洪山(滨州市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膀胱肿瘤,癌,尿路分流术,输尿管,回肠,低压回肠代膀胱术,膀胱低压回肠代膀胱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尿路重建手术。为...  相似文献   

7.
膀胱全切。重建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是继Bricker回肠膀胱术后,治疗膀胱癌的新方法。我院1991~1996年共为6例患者施行了此种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主要简述膀胱全切后重建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膀胱肤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因病情需要,部分病人需行膀胱全切术,以往全膀胱切除术后,需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腹部终生佩带尿袋,给生治带来很大不便。我院开展的可控性低压回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压力低、可自控排尿的优点。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  相似文献   

8.
膀胱肿瘤传统术式是输尿管造瘘或直肠膀胱术,术后生活不便,且引起逆行感染。目前采用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排尿方式不变,代膀胱能自控,不易逆行感染.以三大优点而肯定丁这一术式。1995年我科完成两例,取得效果满意,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是为了解决患者术后尿路分流问题,目前,国内开展的该类手术多为“U”型回肠瓣代膀胱,我院于1999年8月4日在全身麻醉下成功地实施了1例膀胱肿瘤切除“W”型回肠代膀胱术,手术顺利,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戚艾华  刘忠  辛昂 《河北医学》2004,10(2):145-146
目的:更好的解决膀胱全切术后的贮尿和控尿问题。方法:1994年至1999年对11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可控低压回肠袋膀胱重建术。结果:随访14—79个月,平均36.8个月。经B超、尿流率测定、代膀胱造影及测压等检查,贮尿囊平均容量386ml。排尿期造影未见明显输尿管返流,自主排尿良好,无电解质平衡紊乱。结论:该术式具有贮尿囊内压低(18—32cmH2O),容量大,抗返流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贮存尿液和排除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术,方法:取带系膜回肠段30cm,乙醇浸泡肠粘膜,制成球形贮尿袋,输尿管与贮尿袋行抗返流吻合,贮尿袋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26例,结果:获得随访26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1个月,25例健在,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月20例平均尿量585.6ml/次,残余尿22ml,Qmax17.3ml/s。膀胱测压18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为12cmH2O,17.6cmH2O,53cmH2O。尿常规正常,尿培养(一),肾功能及血生化正常,无肾,输尿管积水,病理示新膀胱粘膜变,上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染色阳性,HSP阳性,P53阴性,结论: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是原位膀胱重建的好术式。  相似文献   

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传统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2)方法 对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前性功能正常28例男性病人(或其配偶)进行手术前后性活动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后的勃起功能状况、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性功能障碍与病人年龄、肿瘤分期的关系。(3)结果 28例中23例完全丧失性能力;2例保留一定的性活动能力;3例维持阴茎勃起,可以进行性交并获得性高潮,其接受手术时年龄分36,43和44岁,病理分期为T1期或T2期。(4)结论 传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以导致绝大多数男性病人勃起功能丧失,其主要原因是手术损伤了支配勃起的盆丛神经分支-海绵体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17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7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观察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本组15例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手术成功,无护理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并自行拔除输尿管支架管,1例术后因腹壁造口处回肠乳头缺血、挛缩导致狭窄,经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均治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特别是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及正确冲洗至关重要,尿流改道后的腹壁造口护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对减少远期并发症有一定的帮助,并对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既切除膀胱三角区及其周围的肿瘤,又保留病人的排尿功能。方法根据Walsh前列腺癌根治术加以改进,行膀胱下端包括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前列腺、精囊和下端输尿管的下半膀胱切除术。结果为7例病人施行该手术,全部随访6月~3a,效果良好,术后排尿功能正常。结论对位于膀胱颈及三角区的肿瘤,该术式较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及其他膀胱替代术优越,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好,是一个有价值的术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2年2月我院妇科施行的108例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手术情况。结果:108例病人按RAFS分期,Ⅲ期68例,Ⅳ期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0mL,术后平均住院3d,剥除组织均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时、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是安全可行的,应作为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膀胱全切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4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2例,回肠膀胱术(Bricker)41例,原位新膀胱术(Studer)11例,Sigma直肠膀胱术9例.对4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回肠膀胱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其它组多,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新膀胱术组与Sigma直肠膀胱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膜功能细胞灭活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黏膜功能细胞灭活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2±4)个月。向贮尿囊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患者贮尿囊的平均压力小于手术前压力,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贮尿囊平均周径大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2个月时,患者贮尿囊平均容量达到(550±90)mL,无输尿管反流,自控排尿良好,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未出现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结论黏膜功能细胞灭活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贮尿囊容量大、自控排尿良好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05月至2009年12月间126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45 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 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回肠膀胱术组的尿瘘、不全肠梗阻、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上尿路的损害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但回肠膀胱术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应为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全膀胱切除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探讨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不同术式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女20例;年龄36~88岁,平均65.2岁.经腹腔镜手术101例,其中9例术中改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术式36例.尿流改道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6例,占62.8%;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2例,占8.8%;回肠膀胱术20例,占14.6%;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9例,占6.6%;输尿管皮肤造口术8例,占5.8%;胃代膀胱术2例,占1.5%.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8 h,术中出血400~1 600 mL,随访3~60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漏尿和肠梗阻等  相似文献   

20.
史彦彬  陈志文  诸禹平 《重庆医学》2015,(6):755-757,760
目的:比较膀胱全切术后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与传统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全切术后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治疗42例及传统回肠膀胱术46例),对比分析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两种术式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远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组术后控尿生活质量较之传统手术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于不适合原位新膀胱术且要求控尿者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