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小儿气道异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异物取出术的部分患儿纳入观察,例数合计为12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0例)和研究组(n=60例)。对照组给予X线检查,研究组则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2组对异物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联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对小儿气道异物患儿进行有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有助于快速确诊,促进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例小儿气道异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所有患儿随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Ⅰ型气道异物1例,Ⅱ型气道异物3例,Ⅲ型气道异物1例。对照组患儿Ⅰ型气道异物2例,Ⅱ型气道异物2例,Ⅲ型气道异物1例。研究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4.00%和6.00%,对照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分别为64.00%和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气道异物患儿行螺旋CT扫描,CT扫描参数为120kV,40~80mA,层厚7mm,间距7mm,螺距3,扫描后进行层厚3mm,间隔1.5mm内插式重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与支气管内窥镜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获得满意的后处理图像,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性为100%,异物定位与支气管镜检相符97.1%。其中MPR(包括CPR)在显示异物本身和局限性气管、支气管阻塞最好。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但不能用单一的后处理技术,应该将轴位和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本病的直接征象是显示异物本身,而局限性支气管阻塞需结合其他征象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骨创伤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了2016年8月—2019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骨创伤患者为临床对象,按照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应用X线片技术实施诊断,观察组则选择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对此,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数值。结果:观察组经过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进行扫描,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经过X线片技术进行扫描,诊断(结果)准确率为82.32%。通过比较,二者数据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骨创伤中通过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进行扫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部位胃癌病灶的检验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X线检查;64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其两组诊断符合率和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阳性48例,所占比96.00%;阴性2例,所占比4.00%)高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70.00%(阳性35例,所占比70.00%;阴性15例,所占比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部位胃癌病灶患者误诊率2.00%、漏诊率2.00%,与对照组误诊率16.00%、漏诊率14.00%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部位胃癌病灶的检验效果十分显著,能够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气道异物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行气道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CT仿真内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n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reformation,MPR)等后处理,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VR、CTVE、MinP等后处理后,气管、气管隆突、主支气管和段支气管结构及伴随征象显示清晰;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128层螺旋CT诊断气道异物的符合率为97.6%。结论128层螺旋CT对气道狭窄定位准确,用于气道异物诊断无创、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广西河池宜州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7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对照组、实施病理诊断,将两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诊断符合率94.29%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100.0%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35例患者和对照组35例胃癌患者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相比较,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十分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够预防诊断结果出现误诊和漏诊,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可疑为气道异物的患儿行螺旋CT容积扫描,对CT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显示气道异物后,再经支气管镜下取异物。结果70例MPR显示气道异物的患儿,经支气管镜检查均于MPR显示高密度影处发现异物并取出。5例MPR无异物显示者气管镜检查未查见异物。其中总气管内异物10例,右支气管32例,左支气管28例。结论MPR对气道异物的显示率高、定位准,能明显提高气道异物的术前确诊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3例肋骨骨折患者,均实施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正斜位X线摄影(Digit radiography,DR)及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获取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结果: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图像优良率为95.24%,可用图像为100%,DR获取图像优良率为92.06%,可用图像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低剂量诊断准确率为96.83%,高于对照组6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MSCT冠状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道异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MPR、CTVB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MSCT冠状位扫描,螺距1,层厚1.25 mm,利用冠状位原始图像行CTVB和MPR重建.结果 13例均获得良好图像,11例发现异物,其中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5例,左侧支气管2例,双侧支气管2例,表现为各种直接和间接征象;2例清楚显示3级支气管而无明显异物,CT仅表现为肺炎征象,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气道冠状位扫描结合CTVB、MPR等后处理技术可准确、全向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同时,与轴位扫描后行三维重建相比,其射线剂量大大减少,尤其适用于小儿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诊断骨肿瘤患者时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经病理学确诊的骨肿瘤患者,共计95例。所有患者均先后采取MRI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敏感度为96.9%,特异度为93.3%,准确率为95.8%,误诊率为6.7%,漏诊率为2.1%;MRI诊断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88.4%,误诊率为13.3%,漏诊率为10.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于MRI诊断,误诊率与漏诊率低于MRI诊断;在检查骨样骨瘤时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基本无差异(P>0.05);在检查骨软骨瘤、骨肉瘤、骨巨细胞瘤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检出率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骨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老年气管内异物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40例疑似支气管内异物的老年患者,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处理,并与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气管内异物38例,未见明显异物2例;气管镜下诊断异物30例,未见异物10例;螺旋CT假阳性10例,假阴性2例。螺旋CT对老年气管内异物诊断的敏感度为93.3%,准确率为70.0%。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于老年气管内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36-937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确诊为肝癌的68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对照组患者行常规CT影像检查。通过总结分析,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经CT增强检出肝癌病灶49个,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的结果完全吻合,肝癌病灶检出率100%,无漏诊,诊断准确率100%;对照组经CT增强检出肝癌病灶56个,其中40处于术前常规CT影像检查的结果相吻合,其中误诊4处,肝癌病灶检出率71.43%,漏诊16处,漏诊率28.57%,诊断准确率90.00%,误诊率10.00%。可见,两组检查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病灶检出率,但观察组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是确切可靠的。不仅对肝癌病灶有较高的检出率,图像更为清晰,而且能够做到准确、快速的定性定位诊断,特别是对于早期肝癌的检出,更是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和欢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绞窄性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对诊治的26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常规轴位图像联合后处理技术的实际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常规轴位图像联合后处理图像检测绞窄性肠梗阻准确率96.15%(25/26)、肠梗阻部位准确率96.15%(25/26),病因准确率96.15%(25/26),均显著高于单纯常规轴位图像检测准确率(P0.05)。经过64层螺旋CT的图像分析处理,能够获得肠梗阻诊断极为详尽的结果,从而对肠梗阻的诊治得出更为确切的结果,该方法可以作为绞窄性肠梗阻诊断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收治的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32例。对照组采用CT扫描,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研究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准确诊断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病变类型和部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付泉水  杨国庆  曾浩  吴佳佳 《华西医学》2012,(10):1495-1497
目的总结束胸后16排螺旋CT扫描在诊断危重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2月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危重患儿用自制束缚带束胸后行CT扫描,扫描后所得图像与2009年5月-2011年8月8例既往工作中未行束胸CT扫描危重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图像进行比较(其中1例为同一患儿行常规及束胸后CT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气管支气管树重建、CT仿真内窥镜;并观察束胸检查前后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其中1例进行束胸前后胸廓最大径线比较。结果束胸后CT扫描能明显降低呼吸运动伪影,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检查前后患儿SpO2未见明显变化;1例束胸后胸廓最大径线缩小O.8em。结论束胸后16层螺旋CT扫描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呼吸运动伪影,使得气管支气管异物能够快速准确诊断,为后期实施适时治疗提供有效影像资料,进而降低该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并且在束胸检查前后患儿SpO2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过程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期1年,由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止,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94例,结合患儿入院就诊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X线技术诊断,观察组采取CT技术诊断,对比两组患儿异物检出率及异物征象检出情况。结果:此次观察组异物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肺不张检出率82.98%、肺炎检出率91.49%、支气管阻塞检出率76.60%、纵膈位置改变检出率74.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小儿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情况后应及时送至医院就诊,通过CT影像技术可以更清楚掌握异物情况,便于开展后续处理,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MSCT)结肠成像与电子结肠镜、钡灌肠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探讨64层MSCT成像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6例结肠癌病人结肠充气后进行64层MSCT扫描,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利用工作站进行VR、CTVE、SSD及MPR-CTVE融合图像等图像重建.56例同时行钡灌肠检查,36例同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重建的VR图像、SSD图像与钡灌肠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评分;同时将重建的CTVE图像、MPR-CTVE融合图像与电子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64层MSCT对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钡灌肠的诊断准确率为73.21%(41/56),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30/36).结论 64层MS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结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诊断肝癌中的应用,从而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肝癌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5月直至2015年7月期间,并将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MRI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检查,将两组肝癌患者检查后的漏诊率、误诊率、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检查后的漏诊率2.50%、误诊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漏诊率10.00%、误诊率12.50%,观察组肝癌患者检查后的诊断符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癌患者77.50%(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诊断肝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减少肝癌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值得在临床诊断肝癌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2016年9月本院诊治为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92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依据临床诊断时所选用的不同检查方案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46例,前者应用超声诊断,后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诊断,观察和对比两组诊断效果和价值。结果:观察组动脉闭塞、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斑块误诊率4.17%、4.00%与5.56%均比对照组20.83%、20.00%与22.00%低(P0.05);两组肠系膜下动脉病变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两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诊断效果和价值比超声优,能够减少误诊发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具较高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