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按纳入标准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①腰椎牵引;②中频电疗法;③推拿按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腰托内含磁片和中药).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两周、四周分别进行疼痛及腰椎功能评估.所有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较治疗前都有改善(P<0.05或P<0.001);但随时间推移试验组的疗效逐渐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或P<0.001).结论"复康牌"药磁腰托疗法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因而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耳穴贴压,试验组实施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比较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临床疗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增强疗效,改善腰椎功能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持续4周.比较2组腰背肌力、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药磁腰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对照组采用 :①腰椎牵引 ;②中频电疗法 ;③推拿按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磁腰托治疗 (腰托内含磁片和中药 )。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左右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大多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 <0 .0 5或P <0 .0 0 1) ;但 2组间比较 ,试验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药磁腰托能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粘度 ,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经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生理和心理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屈伸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和旋转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行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电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3.4%和76.7%,电针治疗组可明显缩短疗程,治疗后3天疼痛已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患侧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及疗效评定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进行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配合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straight leg raise,SLR)及JOA评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SLR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单一腰椎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腰椎活动功能和椎旁肌功能,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和椎间盘高度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随机分为牵引组和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组各20例。牵引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普通牵引治疗,SD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SDS治疗。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评估2组患者腰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量表评估腰椎活动功能,表面肌电图评估椎旁肌功能,美国超导型核磁共振评估椎间盘突出指数(DHI)和椎间盘高度(DH)。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牵引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平均肌电值AEMG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MPFs明显高于牵引组(P<0.05)。2组患者病变节段DH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DH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SDS组DHI明显低于牵引组(P<0.05),但2组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DS能明显减轻腰痛,改善LDH患者腰椎活动功能、椎旁肌功能和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疗效优于普通牵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残存腰腿痛发生率和腰腿痛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治疗后残余腰腿痛和复发的可能性,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在颈腰椎间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颈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药物及牵引为主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律的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评价2组临床疗效、颈腰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颈腰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4%,高于对照组的72.86%(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及康复运动疗法辅助对症治疗颈腰椎间盘患者疗效满意,对缓解疼痛和改善颈腰椎活动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治疗等;观察组增加麦肯基疗法与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均接受4周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选用Oswestry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OD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77.50%,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疗效,治疗周期短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CT引导下行微创治疗30例为观察组,保守治疗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12、2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观察组术前VAS评分(8.0±1.0)与对照组(7.8±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3.7±1.3、1.4±1.0、1.3±0.8,对照组分别为2.5±1.8、3.8±3.0、4.2±3.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24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CT引导下微创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与保守治疗相比,CT引导下微创治疗长期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潘化平  冯慧  丁玉惠  王健 《中国康复》2010,25(4):268-269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LDH)症患者血浆中β-内啡呔(β-EP)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78例确诊的LDH患者分成2组,PLDD组40例给以PLDD治疗;对照组38例行物理因子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浆中β-EP和SP的浓度;评定疼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天,2组血浆中S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β-EP上升,VAS疼痛评分下降;治疗后第1和4周时2组各项指标变化更显著,PLDD组治疗后各时点均较对照组表现显著(均P0.01)。结论:PLDD治疗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中SP和提高β-EP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SP与β-EP检测可作为临床治疗疼痛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其院外依从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中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院外依从行为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下腰痛情况及失能情况。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下腰痛、失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依从行为占比、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失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升出院后疾病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的疗效及核心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8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分别进行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背痛评定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表面肌电图(sEMG)的检测。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NRS、JOA、ODI功能评分,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的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8周时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较组内治疗4周时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8周时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与组内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时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与对照组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时NRS[(1.35±1.27)分]、JOA[(25.90±3.65)分]、ODI[(6.95±8.27)%]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短期内与常规物理治疗的改善效果相近,但延长训练时间可持续提高核心肌群的募集能力和耐疲劳性,同时改善腰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效果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神经肌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诊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腰椎牵引),观察组在腰椎牵引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及腰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腰椎功能评分、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时,两组的胫神经F波潜伏期及腓神经F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效果,且能降低腰椎疼痛度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深部肌肉刺激仪(DMS)配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及Mckenzie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MS进行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腰痛评定表(JOA)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患者。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配合Mckenzie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下肢痛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间采取针灸康复理疗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标准,采取盲抽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均为53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理疗,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中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与此同时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针灸理疗与康复护理联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更可显著改善其各症状表现,缓解功能障碍,切实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均治疗14天,通过观察2组的疗效评定标准及对比2组前后的中医证候来积分来判断其疗效、VAS评分来评定其疼痛缓解情况,ODI指数来评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70%,2组有效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2组治疗后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后2组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效果满意,能快速减轻患者症状以及恢复患者功能,比单独使用中医针灸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110例LDH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照组则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MoCA评分(28.25±3.94)分和MMSE评分(29.72±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2.97±0.40)分和ODI指数(20.54±3.1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优的比率66.07%(37/56),以及总的优良率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LDH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