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三角症候群,自71年Amalric报告以来相继有扇形脉络膜萎缩,外伤性扇形脉络膜萎缩,外伤性三角症候群,后睫状动脉闭塞扇形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许多篇报导。我科近几年积累9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脉络膜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三角形脉络膜病变(triangular shaped choroidal alterations)已引起人们的注意。1971年Amalric首次报告因后睫状动脉阻塞引起的三角形脉络膜萎缩,并列举其原因有先天性、全身血管病变及外伤等。其后的文献记载多由外伤、特别是顿挫伤引起脉络膜循环障碍,而呈现以眼底后极部为顶点的三角形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故称之为外伤性三角综合征(traumatic triangular syndrome)。一、脉络膜血管系统的解剖外伤性三角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是脉络膜血管系统的特殊结构。古典教科书中描写脉络膜血管系统时,认为所有睫状短动脉的分枝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吻合,故一个血管的闭塞,一般并不产生脉络膜梗死。然而脉络膜炎症、转移性肿瘤与变性等病变通常呈局限性,这也是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3.
有关脉络膜血管结构研究的进展和荧光造影的应用,对脉络膜循环障碍引起的病变,逐渐受到注意。Amalric把由于后睫状动脉闭塞引起的扇形脉络膜萎缩,称为“三角综合症”。进而有人认为回旋样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病变,地图样脉络膜萎缩,以及急性多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鳞状病变等,均与脉膜循环障碍有关。作者报告一25岁男性患者,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及继发红血球增多症。病史是30天来右眼视力下降,并自觉有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初诊时视力右0.3,左1.5。初诊所见:右眼前房和前部玻璃体有轻度的尘埃状混浊。眼底检查可见到右眼后极部有广泛的视网膜浅脱离,黄斑之颞上及鼻下方视网膜深层可见数条带状、灰白色边界不清的混浊区;从后极部至赤道部可见散在的脱色素黄白色小点及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内半层的血液供应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但在许多病例中,视盘边缘的一部分视网膜供应也可来自睫状视网膜动脉,后者在组织学上源自睫状后短动脉,在罕见情况下直接来自脉络膜血管。睫状网膜动脉于视盘或其边缘发出时,常呈钩状,易于辨认。即使无此特征,而发自视盘的血管与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分离者,也不能除外睫状网膜动脉。一般认为有睫状网膜动脉存在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简称CRAO,下同),  相似文献   

5.
三角综合症是因某枝或数枝睫状后短动脉阻塞导致它所供应的脉络膜相应部位缺血而表现在后极部眼底呈三角形或扇形或岛屿状的深部白色混浊水肿、渗出出血,晚期相应部位的网膜萎缩变性。临床症状因缺血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常表现在一组症候群故称三角综合征。本病于1969年由Amarlic 首先报告。以后陆续有报告,亚洲以日本报告居多。国内根据作者所涉猎的文献,尚未见报告。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一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80年至1989年,诊治外伤性暴发性脉络膜出血12例12眼。外界物体创伤有5眼,手术引起为6眼。分析其发病机理:1、外伤性陈旧性葡萄膜炎所致脉络膜血管破坏;2、动脉硬化及血栓阻塞性动脉纤维坏死;3、后睫状动脉外伤所致陈旧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脉络膜动脉阻塞综合症又称外伤性三角综合症.临床偶见,现报导2例. 例1,曾×,男41岁,右眼棍棒击伤月余,视物不清要求中药治疗,视力0.4,眼前段正常,眼底(颞侧)可见大片状出血治疗40天后,视力为0.1,但发现视网膜下方四处三角形灰白色边界清晰的脉络膜萎缩灶,其尖端向黄斑乳头,三角形底向锯齿缘,此萎缩区日渐清晰,查上方视野缺损,荧光眼底造影显示:右眼视网膜循环时间及病变区视网膜内循环时均延长,病变区初期弱荧光,后期强荧光.  相似文献   

8.
灵光注射液是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宋琛教授经过数十年潜心研制 ,并用于治疗缺血性眼病的有效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缺血性眼病 :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萎缩 (前部及后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及萎缩 )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分支血管痉挛和早期阻塞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脉络膜毛细血管梗塞等 ;继发 (外伤 )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萎缩 ,睫状肌痉挛 ,眼肌麻痹等病症。目前灵光注射液已在全国范围内销售 ,中国总经销 :北京市北三环西路 4 8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1号楼B座 14J北京世纪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垂询电话 :0 1…  相似文献   

9.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灵光注射液 )是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宋琛教授经过数十年潜心研制 ,并用于治疗缺血性眼病的有效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缺血性眼病 :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萎缩 (前部及后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及萎缩 )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分支血管痉挛和早期阻塞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脉络膜毛细血管梗塞等 ;继发 (外伤 )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萎缩 ,睫状肌痉挛 ,眼肌麻痹等病症。目前此注射液已在全国范围内销售 ,中国总经销 :北京市北三环西路 4 8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1号楼B座 14J北京世纪灵光生物科技有限…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血管阻塞与视网膜微循环阻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视网膜循环的特征眼球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即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两者共同发源于眼动脉。营养视网膜的血管,内层是来源于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外层是来源于睫状血管系统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中心凹处没有视网膜血管,因此,必须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取得营养供给。视网膜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在视神经内是伴行的,而血流方向相反,在巩膜筛板及筛板后部两者有共同的外膜。视网膜动脉  相似文献   

11.
1871年Leibreich首次描述视网膜前动脉袢以来,仅有4例合并视网膜动脉分枝阻塞的报告。3例发病年龄为19-22岁。Brown等一例双眼视网膜前动脉袢而单眼动脉分枝阻塞的荧光素血管造影。见主要的动脉血供应来自视网膜睫状血管。本文报告3例视网膜前动脉袢阻塞合并视网膜动脉分枝阻塞,都有相似的睫状循环。证实有视网膜前动脉袢者,其视网膜和脉络膜也可有异常的血管供应。视网膜睫状动脉供应的存在是否视网膜前动脉袢易于发生阻塞仍不肯定。病例1,女性26岁,左眼上半视野突然全丧失24小时。血红蛋白电泳等化验结果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12.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灌注黄斑区血流的动脉,可走行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供应黄斑区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小部分区域。当全身动脉压升高、睫状视网膜动脉灌注压降低或伴有血管炎症等其他异常时导致其发生阻塞,称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上少见,其表现不一,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联合发病。临床上共分为3型:Ⅰ型,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Ⅱ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Ⅲ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现将我院2000-2005年期间收治的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内肿瘤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眼内肿瘤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92例(105只眼)眼内肿瘤进行检查,观察各种肿瘤的血流特征,并测定病变内血管的血流参数。用SA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视盘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Coats病及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hyperplasticpri-maryvitreous,PHPV)的病变上均可发现血流信号;而脉络膜骨瘤和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的病变内无血流信号。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脉络膜血管瘤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参数均较正常值下降(P<0.05);而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比较,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眼内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限局性脉胳视网膜萎缩中,有一种底向周边顶点指向后极的三角形病变,称“三角综合征”(Triangle Syndrome)。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三种。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一般认为是由于外伤、手术或全身疾患引起后睫状动脉闭塞所致。作者统计了近3年的17823例门诊患者,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猫眼行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RON)后视盘血管构筑的改变。 方法 健康成年家猫10只共20只眼,随机取单眼(共10只眼)行RON,对侧10只眼为正常对照。手术后90 d 20只眼均做树脂血管铸型标本,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正常对照组:视盘血供主要来源是睫状后短动脉、软膜动脉和睫状视网膜动脉,视盘周围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不参与筛板前区血供,未见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视神经周围完整的动脉环。手术组:手术切口处的视盘、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呈“V”型缺损,未造成视网膜大血管和脉络膜大血管层的损伤;未见切口处新生血管。 结论 RON可以造成视盘和周围局部组织的血管缺损,切口深度未达到秦氏环的解剖位置。(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70-172)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病多见于4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其他心血管病者。起病突然。眼部症状有如下特点: 1.眼底视乳头苍白性水肿,有时伴有火焰状出血及渗出。水肿可局限于视乳头一侧,最多见于上方;也可累及整个视乳头甚至周围的视网膜。眼底动脉一般变细,可有硬化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如果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可能看到该血管阻塞。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因后睫状动脉阻塞而显示视乳头着色延迟。发病1~数周后,视乳头开始萎缩,多为原发性。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技术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血流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Acuson公司Sequoia512型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检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患侧17眼,健侧17跟及正常对照64眼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侧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眼视网膜中央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眼,健眼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作为研究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短睫状动脉 (SPCA)系统血管主要分布在脉络膜和视神经 ,眼底检查不像中央血管那样直接可见 ,诊断容易造成困惑。随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应用 ,对阐明脉络膜病变更为有利。从前认为青光眼眼压增高引起视盘凹陷萎缩以致盘周出现萎缩晕轮 ;现在研究发现 ,视盘附近脉络膜视网膜易遭受高眼压损害发生萎缩 ,后来才出现青光眼性视盘损害及视野缺损〔1〕。视乳头部位的临床病理改变复杂而多样。这些都促使我们对有关血管分布和血循环障碍应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将 SPCA系统的生理解剖和相关眼底病变叙述如下。一、 SPCA系统的生理解剖SPCA自…  相似文献   

19.
眼部带状疱疹,为眼神经区受到带状疱疹病毒的侵袭所致。它引起的限底病变较少见,曾有脉络膜炎、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和视网膜脱离的报道。近来,作者收治了三例患眼部带状疱疹的病人,发现他们的眼底有一种独特的病态。三例均为男性,年龄68~78岁,患眼部带状疱疹都有半年的病史。检眼镜检查,眼底均发现许多卵圆形的脉络膜萎缩性病灶,散乱地分布在赤道部,无色素堆积,脉络膜血管稀少。所有患眼都有扇形的虹膜萎缩。就作者所知,这种特殊的眼底所见尚未见报道。此种脉络膜脱色素病灶的分布,从部位上看,和睫状短神经的神经分布区域一致。据此作  相似文献   

20.
眼球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即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两者除在乳头有毛细血管吻合及静脉相交通外其它别处无联系。睫状后动脉在前,视网膜中央动脉在后共同发源于眼动脉,而睫状前动脉则为眼动脉的末稍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