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动力障碍属中医“胃痛”“痞证”“嘈杂”“腹胀”等范畴。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近 10年临床观察治疗 4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之效果 ,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门诊观察收集 40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慢性胃炎 2 6例 ,胃溃疡 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急性胃炎 6例。观察对象 :中医临床证见肝胃气滞型 ,胃脘饱胀连及两胁 ,食后加重 ,嗳气烧灼 ,大便实 ,脉弦或滑 ,舌红苔黄燥或腻。2 治疗方法2 .1 方药组成及用法 :柴胡 10 g,制军 10 g,厚朴 10 g,木莲果 10g,莪术 10 g,佛手片 15 g,炒麦芽 3 0 g,吴萸 2 g,黄连 6g,代赭石2 0…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泻黄散加味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腔溃疡 6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病人均来自我院门诊 ,其中男 2 6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6 2岁 ;病程最长 7年 ,最短 3天。临床上表现为口苦 ,疼痛拒食 ,大便干结 ,舌红 ,苔黄腻之象。2 治疗方法本组均采用清泻脾胃湿热之泻黄散加味治疗 ,其药物组成 :生石膏 30 g(先煎 ) 栀子 10 g 防风 10g 藿香 10 g 生甘草 6 g 黄连 6g 苦参 12 g 牡丹皮 10 g 蒲黄 10g(包煎 )。每日 1剂 ,水煎 ,早晚分服。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有效 :疼痛消失 ,溃疡愈…  相似文献   

3.
方药:太子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2g,甘草9g。加减:上腹饱胀加神曲10g、焦山楂8g、鸡内金6g;恶心、呕吐加法半夏10g、陈皮12g;泛酸、口苦、胃烧灼感加黄连6g、吴茱萸3g;气滞加木香8g、枳壳9g。  相似文献   

4.
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中药清胆和胃法治疗 5 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 5例 ,女 13例 ;年龄 17~ 30岁 38例 ,31~ 4 0岁 14例 ,4 1岁以上 6例。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6年 ,其中 1年内 15例 ,1~ 5年 37例 ,6年以上6例。伴胆系感染 32例 ,胆石症 14例 ,胃溃疡 3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确诊 ,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 :蒿芩清胆汤加减 ,药物组成 :陈皮10 g、半夏 10 g、茵陈蒿 10 g、黄芩 10 g、黄连 10 g、枳壳10 g、枳实 10 g、生甘草 6 g、大黄 6 g。并发胆系感染者加公英 15 g;胆…  相似文献   

5.
自拟疏肝安胃汤治疗胃动力障碍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近年来拟疏肝安胃汤治疗胃动力障碍40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胃溃疡2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急性胃炎6例,慢性胃炎6例。对照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急性胃炎4例,慢性胃炎3例。临床表现为胃脘饱胀连及两胁,食后加重,或胃部有烧灼感,大便实,舌红苔黄燥或腻,脉弦或滑。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用自拟疏肝安胃汤。方药组成:柴胡10g,制大黄10g,厚朴10g,木莲果10g,莪术10g,佛手片15g…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999— 2 0 0 1年对 6 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 ,采用溃疡合剂配合高压氧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6例中男 6 0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38岁 ;病程 3~ 30年 ,平均 10年。按病变部位分类 :胃溃疡 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8例 ,复合性溃疡病 2 0例。其中伴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炎 5 6例 ,伴胃黏膜脱垂 16例 ,伴胃下垂 10例。1 2 治疗方法 均予溃疡合剂及高压氧治疗。药物组成 :黄芪 30g、当归 12 g、延胡索 15 g、白芍 12 g、香附 12g、乌药 10 g、肉桂 6 g…  相似文献   

7.
沈洪 《江苏中医药》2021,53(11):1-2
1 制肝和胃汤 组? 成:黄连3?g,吴茱萸1?g,海螵蛸10?g,煅瓦楞子15?g,法半夏6?g,陈皮10?g,茯苓15?g,炒白芍15?g,炒白术10?g,丹参15?g,郁金10?g,炙枇杷叶10?g,炙甘草3?g.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以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易反复发作,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江苏省名中医徐进康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自创五花芩钱汤,临证疗效显著,屡起沉疴,兹介绍如下。1五花芩钱汤方剂组成:菊花10 g,绿萼梅10 g(后下),玫瑰花10 g,旋覆花12 g(包),合欢花10 g,黄芩10 g,金钱草15 g,八月札10 g,麦门冬10 g,木蝴蝶6 g,清半夏10 g,煅瓦楞子30 g(先煎),浙贝母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9.
清热调胃汤治疗慢性胃炎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金用 《河北中医》1998,20(2):75-76
慢性胃炎,临床常见病,容易反复,病程缠绵.笔者自1992~1997年自拟清热调胃汤治疗11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2例均系门诊病人,男45例,女67例;10岁1例,11~20岁3例,21~40岁54例,41~60岁44例,61岁以上10例,平均42岁;病程2个月~40年,平均4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0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伴糜烂27例,出血4例,胆汁反流11例,肠上皮化生6例.112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肝胃不和32例,脾胃虚弱14例,脾胃湿热17例,胃阴不足9例,胃络瘀血4例,两个证型重叠者36例.2 治疗方法2.1 清热调胃汤 基本方:蒲公英30g,淡黄芩10g,党参30g,制半夏10g,紫苏梗10g,制香附10g,白茯苓15g,甘草6g.2.2 加减法 肝胃不和,胁胀嗳气加川楝子、郁金各10g,檀香6g;兼吞酸再加左金丸6g(吞服),浙贝母、海螵蛸各15g;脾胃湿热,嘈杂灼热,口苦口臭者加焦桅子、竹茹、藿香、制大黄各10g;脾胃虚寒,泛吐清水,舌有齿痕,大便溏软加黄芪30g,炒白术10g,吴茱萸3g;胃阴不足,以太子参易党参,半夏、苏梗剂量减半,再加延胡索、白芷各10g,乳香、没药各6g;伴出血者加三七、白及、生大黄各等份,研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扭转临床比较少见,自1995年以来,笔者选择性地运用自拟益气复胃汤治疗本病患者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28~44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年;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慢性胃扭转诊断标准:(1)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满疼痛,嗳气干呕;(2)服碱性药物无效;(3)腹部X线平片呈慢性扭转表现。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表现。治疗方法均用中药益气复胃汤治疗:党参10~20g、白茯苓10~30g、白术10~30g、苍术5~10g、甘草3~8g、陈皮6~10g、厚朴10~20g、枳壳5~15g、枳实6~30g、莱菔子10~20g、山楂…  相似文献   

11.
胃缓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下垂,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运用健脾疏肝活血法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30例中,女26例,男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7岁;病程最长16个月,最短3个月。全部病例均经X光透视确诊,其中角切迹(胃下极)位于骼脊连线以下1~5cm(Ⅰ度下垂)者18例,6~7cm(Ⅱ度下垂)7例,7cm以上(Ⅲ度下垂)者5例。治疗方法基本方:潞参30g,黄芪30g,白术12g,炙甘草6g,升麻9g,柴胡9g,枳壳12g,佛手10g,玄胡15g,红花10g,香附10g。每日一剂,水煎服。三周为一疗程。加减法:肠中漉漉有声者加茯苓20g,舌红咽干  相似文献   

12.
蔡沙 《河北中医》1998,20(4):227-227
笔者自拟胃健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104例,女16例;胃溃疡9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24例.年龄20~60岁.脾胃虚寒型76例,气滞血瘀型30例,脾胃虚寒夹气滞血瘀型14例.临床表现为胃痛连胁或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嗳气频繁或泛吐清水,纳差,大便不畅或大便溏薄,舌质黯淡或淡红,舌苔白,脉沉弦或虚弱.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停用其它一切药物,采用胃健汤治疗.方药组成:煅海螵蛸15g,煅瓦楞子20g,炒蒲黄10g,鸡内金10g,炙甘草6g,白芍药12g,白及15g,川木香6g,白术10g,延胡索10g.每日1剂,水煎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 2 0 0 0~ 2 0 0 2年 ,用自拟方健脾调胃汤治疗溃疡病及胃内炎症 6 0例 ,疗效尚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 4 7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6 5± 12 1)岁 ;病程 0 5~ 5年者 32例 ,5~ 10年者 13例 ,10~ 2 0年者 14例 ,2 0~ 30年者 1例 ,平均病程 (3 1± 0 16 )年。用药前胃镜诊断 :溃疡病 36例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 6例 ,胃溃疡 10例 ) ,胃窦炎 9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 3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2例。2 治疗方法均以健脾调胃汤治疗。方药 :苍术 15g ,茯苓 15g ,陈皮10g ,厚朴 12g ,白及 15g ,泽…  相似文献   

14.
陈红 《湖南中医杂志》1999,15(5):16-16,19
疾病的治疗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未病先防等原则。杜家经教授从医三十五载,擅长治疗内科疾病,有独到之处,收效颇佳。笔者介绍其根据经络循行的规律及肝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辨证施治的经验如下。1 清肝安神张某,男,46岁。1998年7月31日初诊。患者于1997年10月体检诊断为“冠心病”。近1周来心中懊恼,夜寐欠安,不欲进食,左耳耳鸣。舌赤苔薄,脉细。证属木旺扰心。治拟清肝安神。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酸枣仁汤化裁。处方:白芍15g 钩藤12g 天麻10g 白术6g 茯苓12g 法夏10g 远志10g 枣仁30g 川芎6g 石菖蒲6g 苡仁30g 生地12g。…  相似文献   

15.
高先德  许克洋 《河北中医》1998,20(3):151-151
我们自1989~1995年自拟胃舒汤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95例,女85例;年龄20~6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25年;全部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炎36例;78例经病理检查,其中26例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2 治疗方法2.1 胃舒汤基本方 制半夏、黄芩、当归、川芎、延胡索、川楝子、高良姜、香附各10g,黄连、甘草各6g,党参、海螵蛸、浙贝母各15g,红枣4枚.2.2 加减 胃痛甚者加罂粟壳、槟榔各10g;嗳气明显者加柴胡、白芍药各10g,木蝴蝶6g;吐酸水加吴茱萸、益智仁各10g;胃阴虚舌红少津者去黄芩、高良姜,加白芍药、石斛、玉竹各10g;寒湿过重,舌  相似文献   

16.
自拟和胃安眠汤治疗失眠3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晖  张秋才 《中医杂志》2002,43(9):662-66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发生率高,症情轻重不一。并可伴发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眩晕头痛、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以自拟和胃安眠汤治疗失眠33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38例中,男156例,女182例;年龄14~72岁;病程1周~16年;初发者97例,复发者241例;未服过安定类药物者84例,间断服安定类药物者178例,长期服安定类药物者76例。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半夏10g,夏枯草10g,石菖蒲10g ,远志5g,酸枣仁30g,五味子6g。兼心烦口苦加栀子10g,豆豉10g;兼心悸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均先煎);兼眩晕加泽泻30g.白术12g;兼头痛加菊花10g,川芎15g,兼胸胁闷痛加木香10g,郁金10g;兼纳呆恶心加砂仁  相似文献   

17.
大黄在临证运用中,代有发挥。现代研究证实其药理作用广泛,既适应于实证,又可应用于虚中夹实,现举例介绍:1胃下垂段某,男性,42岁,建筑工人。1994年3月8日初诊。自诉院腹胀痛,喷气,便秘,时欲呕近半年,外院钡餐检查诊断为“胃下垂”,多次自服补中益气九症不减。诊见体瘦,面色少华,舌淡、苔白稍腻,脉沉细滑。证属脾胃失和,中气下陷;浊邪内阻。乃投补中益气汤加大黄、积壳。处方:蜜黄茂309党参15g白术109陈皮10g当归6g炙甘草6g升麻10g柴胡5g大黄10g(同煎)积壳10g。5剂,水煎服,每天1剂。药后大便每天4~5次,余症亦减,效…  相似文献   

18.
愈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自拟愈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经胃镜确诊,病理活检证实Hp阳性,然后给予抗Hp治疗,30d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Hp已被清除,但仍有上消化道症状。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45.5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2年。   2 治疗方法愈胃汤基本方及服用方法:黄芪15g,太子参15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10g,焦山楂15g,木香10g,苍术10g,白及12g,砂仁6g,炙甘草6g。脾胃虚寒者加干姜、高良姜,湿热者加蒲公英、黄连,吞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海螵蛸,气滞者加佛手、香橼…  相似文献   

19.
柴胃汤     
柴胡12g川黄连6g黄芩9g法半夏12g党参10g生姜3片(10g)大枣9枚(破)炙甘草6g性质功效调和肝胃,清热消痞。主治病证肝胃不和之各种胃病。服用方法每日1剂,以清水2000ml先煮取1000ml,分两次温服;或先服500ml,过4-5h,煮沸,再服500ml。药渣加清水1500ml,煮取500ml,温服,即1日服3次,每隔4-5h服500ml。服药期间及日常饮食,宜自行留心调制,不管辛甘酸苦咸五味,皆以吃入胃中自觉舒服为宜。但凡五味太过均不相宜,尤以生冷饮食最宜注意。加减应用嗳气泛酸加吴茱萸6g,瓦楞子30g;兼有胁痛者,更加佛手9g,制香附12g,青皮6g。但痞胀者加枳壳6g,川厚朴9g。若心…  相似文献   

20.
朱庚甫 《中医杂志》2001,42(9):572-573
浙江省名中医王以文,生前系丽水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笔者曾于1977年师从王老,学得一鳞半爪,兹将王老治胃之经验及笔者应用之验案介绍如下。王老治胃病,最善用蒲公英,他认为:蒲公英具有散结解毒,增加胃液,保护粘膜而助消化,且含有钙类成分,可防止出血,并能轻度促进肠蠕动,使大便通畅,是治疗胃部疾病的首选药。其中蒲公英煎1号主治胃溃疡,处方:蒲公英30g,炒白芍10g,生甘草6g,制延胡索10g,制香附10g。恶心欲吐加姜半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