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是在医学临床实践教育过程中,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孕育和结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分析当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提高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庆市对全科医师培训人文执业技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优化培训、提高全科医师人文执业能力.[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对重庆市全科医师82人进行了培训.培训中采用SEGUE量表对参加培训的全科医师在未培训和培训结束2个阶段分别就其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试,对测试分数使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尽管各级医疗机构在医患沟通和人性化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医疗纠纷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1].这样的社会现象和医疗环境对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将属于医学伦理层面的患者知情同意权、隐私权明确列入法律保护范围,这说明当今时代人们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深切企盼。文章认为,结合《侵权责任法》背景下的医疗卫生服务从业者的执业环境,反思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确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地位,组合卫生法学、医学伦理、人际沟通融合课程,实行以医患纠纷处理案例为主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医疗服务从业者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目前面临着学生就业因素、医学实习生医疗活动的合法性问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法律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开展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1名轮转第兰年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开展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研究,结果显示:(1)对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显著加深,对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需求程度显著提高:(2)人文意识明显提高,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一个理念新、易接受、应用性强的培训体系。因此,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应作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必修课,是临床实践技能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技能.是缓解当前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管理》2017,(2):69-72
当前,人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方向,人文技能是医护人员重要的执业技能。以中国医师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广西)基地为例,阐述了以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形式使医学人文进临床,探讨人文医学与临床的结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人文技能培训实践中提出对于医学人文进临床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随着教育本质的回归、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需要,民众认识到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防止医德滑坡和减少医疗纠纷。为此,在学校教育阶段主要通过提高师生认识、改革课程设置、提升校园文化、参与社会实践、完善评价体系等环节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在医院教育阶段主要通过院前教育、入科教育、病房教育、手术室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教育等环节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强化医学生人文医学教育,提升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已经成为医学进步和医学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在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人文医学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必要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医学生人文医学教育的强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八年一贯制教学是目前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在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教学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培训,重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医学英语水平、科研意识技能等培养,提高见习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医学实习生在冠心病科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冠心病科临床实习中强化医患沟通的作用、意义以及快速有效提高沟通技能培养的方法,为实习医学生在入科前后实习教育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正是学习临床技能和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神经内科学专业性较强,具有独特的“先定位,后定性”的诊断思路。为了使学生们在临床实习阶段掌握正确的临床技能,尽快完成由医学生思维向临床医师思维的过渡,本文介绍了我院小儿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的教学经验:首先,要注重学生问诊技巧和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善于归纳总结;其次,强化训练神经系统查体,培养定位诊断的思路,并在查体中把“爱伤观念”传授给学生;第三,紧紧抓住临床教学查房环节,以培养神经科基本诊断思路和横向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核心课程培训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上海某大学附属三级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住院医师对人文医学核心课程培训的需求,为后续规划与开展有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一般情况,核心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培训考核方式等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得到了住院医师较高程度的认可与重视,初步确立了培训核心课程等要素,并对人文医学培训的实施、考核、反馈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结论 人文医学核心课程的培训应尽快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开展人文医学核心课程培训有利于提升住院医师人文医学素养,有利于完善和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素养的认知及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期望。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大二以上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550名作为调研对象。运用赋分值法了解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结果医学生对职业素养中的知识技能优秀、医德信念坚定、敬业精神较重视,而对交流沟通、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相对轻视;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自我预期和评价较高;医学生对学校在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和技能方面培养措施较满意(45.3%~50.5%),但也期望增加有关医学职业素养的宣传和熏陶。结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基础。为此,只有转变医学职业素养的认知、创新医学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索新路径,才能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陆斯琦 《中国校医》2018,32(9):664-665
目的 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的现状及对其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本研究从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搜索2010~2017年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文献,致力于多维度多方面分析医患沟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问题以及瓶颈并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模式,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医学生对医患沟通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医患沟通学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以及缺乏系统性的医患沟通考评体系。结论 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应构建多阶段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进一步促使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必修课,是医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阐释了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铸魂育人价值,以吉林大学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为例,从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营造医学人文氛围、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和发挥医院文化的引领作用方面探讨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模式,分析白求恩精神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探究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总结肿瘤专业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肿瘤专业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与经验。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缺少临床实践机会,在医患沟通过程中缺乏自信。结论: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临床带教老师也需积极对医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措施,以达到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医患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利于维持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是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逐年增长,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医学院学生掌握医患沟通的正确技巧,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保障医学生今后顺利地进行医学工作.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当今医学院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将主要从医德教育以及医患沟通技巧培养的重要性、医德教育与医患沟通技巧的具体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水平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临床带教中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之一,但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培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医患关系和医学生沟通技能的现状出发,结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探讨在临床带教中注重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