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萍乡市2005 2010年肺结核患者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为结核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萍乡市2005-2010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报表及结核病专报系统资料对全市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治疗转归进行分析,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部门.采用x2检验方法,对2005 2010年全市8754例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与登记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年共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754例,涂阳患者的总体治愈率达到95.06%(5098/5363);2010年治愈率95.99%(767/799)高于2005年的89.75%(876/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6,P<0.01).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从2005年的46.69/10万(847/1 814 010)下降到2010年的39.43/10万(735/1 864 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9,P<0.01);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从2005年的83.85/10万(1521/1 814 010)下降到2010年的62.17/10万(1159/1 864 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34,P<0.01).结论 萍乡市全面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以来,肺结核患者发现与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项目季度报表系统的数据,对项目地区的患者发现、患者治疗转归以及跨区域患者治疗管理等信息进行分析,同时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2010年全国登记发现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地区患者发现与治疗转归结果。在开展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防治项目的6年当中,项目地区共登记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65529例;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为2.13亿,共发现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73963例。结果项目地区登记的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由第1个实施年度的25.34/10万(4166/16440400)上升到第6个实施年度的71.43/10万(41439/58011500);在登记地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中,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0.87%(43442/47809)和78.63%(4847/6164),初治涂阴和未查痰患者的完成疗程率为92.26%(59088/65405);转出到其他县(区)进行治疗的患者,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的治愈率分别为48.85%(1444/2956)和37.99%(106/279),初治涂阴和未查痰患者的完成疗程率为47.06%(1335/2837);项目地区的活动性患者和涂阳患者的登记率均明显高于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患者的登记水平[活动性患者74.26/10万(41615/56040600),34.72/10万(73963/21300000),U=127.08,P=0.000;涂阳患者32.20/10万(18047/56040600),15.16/10万(32298/21300000),U=183.83,P=0.000]。转出到其他县(区)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项目地区的治疗成功率[48.45%,(1550+1392)/6072]高于全国水平[8.89%,(279+177)/5127](χ2=2058.10,P=0.000),且丢失率(28.69%,1742/6072)低于全国水平(90.83%,4657/5127)(χ2=4383.45,P=0.000)。结论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项目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发现水平以及患者的治疗转归结果。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区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闵行区结核病患者管理质量和效果, 为进一步落实结核病化疗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新登记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37份(户籍人口140人,流动人口297人)。结果患者治疗期间,社区医生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访视、多方位指导,患者多数愿意接受医生的定期督导,但认为DOT管理没有必要;患者对各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好,但全部知晓率较低,户籍患者与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之间督导意愿及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区二级医院首次就诊的病人占43.3%,在结防机构的首次就诊仅占10.3%;有38.2%的病人就诊延迟,且有23.6%的病人存在确诊延迟;患者成功治疗率为92.2%,流动人口患者高于户籍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闵行区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方式是成功的,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成功治疗率,但应加强公众结核病知识宣传,引导疑似肺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到结防机构就诊,提高归口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2年在病人发现、转诊以及确诊病人在沪接受治疗等工作方面的效果。 方法 根据国家结核病相关网络系统以及结核病相关登记本的信息进行整理项目前后比较,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项目实施前1年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确诊肺结核病例、新涂阳病例登记率为39.26/10万、9.37/10万,项目第2、3执行年分别提升为51.26/10万、16.09/10万和53.52/10万、18.59/10万,经χ2检验,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疑似病人转诊到位率项目实施前1年为81.2%,项目实施后提升至90.6%,项目实施前流动人口确诊病人留沪接受治疗时间≥1个月和≥6个月的比例分别为82.9%和70.5%,项目第2、3执行年该2项比例分别为88.2%和80.9%、88.5%和80.4%,经χ2检验与项目实施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有效的提升了项目实施区内的流动人口结核病在病人发现、转诊以及确诊病人留沪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连市某高校入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的行为和态度,为大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对4194名入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0版)》设计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肺结核防治知识7条核心信息、相关态度、相关行为、获取结核病知识的途径等.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819份,收回有效问卷3662份.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7.1%(19 757/25 634).不同性别知晓率比较,女性[78.2%(11 283/14 436)]高于男性[75.7%(8474/11 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30,P<0.05);不同户籍来源的学生知晓率比较,城镇[77.2%(11 701/15 154)]高于农村[76.9%(8056/10 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4,P>0.05);不同文化程度知晓率的比较,父母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77.2%(10 603/13 727)]虽然高于父母学历为高中以下学生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76.9%(9153/11 9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5,P>0.05).通过校园健康促进途径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者占52.9%(1939/3662).“每天保持开窗通风”、“将肺结核知识主动介绍给家人、朋友”、“饮食规律,保证营养摄入”行为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5.7%(3506/3662)、78.1%(2861/3662)、86.5%(3166/3662).结论 入学新生结核病总知晓率普遍较低,在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学校的联防、联动机制下,推进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是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患者(以下称“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6个区的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5664名进行结核病筛查现况调查,接受结核病筛查的家庭密切接触者5206名,对<15岁的家庭密切接触者629名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肤试验,其中结核菌素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5 mm或伴有水泡或溃破等强阳性反应的儿童144名;对≥15岁人群4577名拍摄胸片,胸片提示肺部有异常阴影者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3.6%(187/5206),痰涂片阳性患者检出率为0.7%(36/5206),痰菌阳性患者检出率为1.3%(66/5206).629例15岁以下儿童BCG-PPD皮肤试验一般阳性和中度阳性的485名,强阳性144名,BCG-PPD皮肤试验强阳性儿童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5.6%(8/144).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男、女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分别为3.7%(86/2348)和3.5%(101/2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与指示患者是夫妻、父母或兄弟姐妹关系的密切接触者检出率分别为4.4%(74/1675)、4.3%(34/794)和5.7%(29/507),与指示患者是儿女或其他关系的检出率分别为2.4%(40/1682)和1.8%(10/548),不同关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19,P<0.01).初治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率3.9%(160/4131),比复治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率2.5%(27/10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6,P<0.05).结论 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是主动发现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初治指示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需更加注意,与指示患者是夫妻、父母或兄弟姐妹关系者是结核病筛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儿童结核病临床流行病学的动态及特点,为医院诊治和管理儿童结核病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2-2011年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结核病患者91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0~岁年龄组272例,5~岁年龄组301例,10~14岁年龄组343例.为分析集中趋势,将20年分成4个时间段(1992-1996年、1997-2001年、2002-2006年和2007-2011年).统计儿童住院结核病患者占总住院结核病患者的比率,同时对性别、年龄、居住地、结核病分类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动态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住院儿童结核病患者占住院结核病患者的比率的总体趋势;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年份时间段儿童结核病患者住院时间和不同年龄组构成比的变化进行检验;采用x2检验对不同年度区间儿童结核病分类的构成比进行分析.后两种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住院儿童结核病患者占住院结核病患者的比率,1992年为3.74%(22/588),2011年为2.82%(92/3258),经线性回归分析,总体趋势在减少(y=0.0549x+3.2578,R2=0.094);男性儿童患者从1992-1996年的54.78%(86/157)增加到2007-2011年的63.14%(221/350);儿童结核病0~岁组的构成比明显增加,从1992-1996年的15.29%(24/157)增加到2007-2011年的41.14%(144/350);农村患儿从1992-1996年的68.79%(108/157)增加到2007-2011年的80.29%(281/350);肺结核构成比为58.30%(534/916);不同年度时间段儿童结核病分类的构成比变化:结核性脑膜炎从1992-1996年的24.20%(38/157)减少到2007-2011年的14.00%(49/350)(x2=7.94,P<0.05),而淋巴结结核从1992-1996年的3.82%(6/157)增加到2007-2011年的24.29%(85/350)(x2=32.82,P<0.05).结论 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儿童结核病患者占住院结核病患者的比例总体趋势是在减少,但0~岁组患者比例增加,农村患儿比例增加,以肺结核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厦门市思明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方法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初诊病人、肺结核病人登记本、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病人的到位、追踪及核实登记本上注明户籍地址、标明流动人口,核对、统计各登记本和项目报表的信息数据,按照国家五率要求或与户籍人口工作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流动人口新发涂阳任务完成率112.0%,报告率、转诊率都达到国家大于等于95%的要求;追踪到位率7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3%);总体到位率78.3%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8%);2009年涂阳病人系统管理率为91.7%,与户籍人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思明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良好,但流动人口防治效果仍比户籍人口差。流动人口防治效果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考核、评价不同县区结核病防治效果时,宜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分开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特征、治疗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了2004-2007年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登记的结核病患者的个案数据库资料,登记患者3027例,其中常驻人口患者796例,流动人口患者2231例,分析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特征;通过定性访谈方法,访谈了结核病患者9例,结核病门诊和防治医生6名,负责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管理的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领导和专家10名,分析了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卫生需求、求医行为,结核病诊断、治疗管理和防治政策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结果 2004-2007年宝安区登记的流动人口患者是常驻人口患者的2.8倍(2231/796)。流动人口患者因症就诊比例平均为6.05%(135/2231),转诊比例平均为93.32%(2082/2231)。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以15~45岁为主,平均为93.80%(1739/1854)。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督导管理以全程督导为主,2007年为97.93%(663/677),3个月末累计痰菌阴转率为92.99%(1724/1854),由于疗程结束时无转归结果患者比例高,新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平均为46.33%(859/1854)。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登记的流动人口患者高于常驻人口,流动人口的高流动性给治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疗程结束时失访患者比例高,因此,应加强患者治疗管理和转归信息的衔接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格林模式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住院并确诊,纳入“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MDR-TB患者90例为干预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MDR-TB患者92例为对照组,剔除失访、死亡患者,对照组79例,干预组82例完成研究.两组均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4个月(强化期6个月,巩固期18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增加格林模式指导,形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治疗过程中(前6个月每个月1次,后18个月每2个月1次)对患者进行痰涂片、痰菌培养、肝功能、血尿常规等项目的检查.分类资料用“率”描述,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9.0%,明显高于对照组(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P<0.01);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1);干预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为65.9%,高于对照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P<0.05).结论 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采取格林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出的112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最低的是美罗培南(33%).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显著性变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动态监测其耐药谱变化是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攀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心脏康复知识的普及,冠心病患者康复意识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6.
17.
重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i YS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265-2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口寿命明显延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1997年约为8000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2亿。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疾病成为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尤为突出,表现为发病和患病率高、社会家庭负担重和患者生命质量差。欧洲2000年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是脑卒中的1.5-3.0倍,患病率分别是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的2-4倍及4-6倍。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痴呆的患病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65岁以上人群的痴呆患病率为7.5%,  相似文献   

18.
19.
20.
Cognitive vitality is one of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autonomy in the elderly. Aging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ich may lead to cognitive decline. Several factors seem however to modulate the effect of aging on cognition. For instance, older adults who engage in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have better performances in tests imply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 memory and problems solving. This article draws up a portrait of normal aging while being interested in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on cognition in the elderly. Although further researches are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physical fitness enhance cognition in old ag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leads to better performances in tasks assessing a diversity of cognitive domains. Moreover, the impact of physical fitness appears to be heterogeneous, being of greater amplitude in tasks that tap executive functions. It thus seems that physical training could serve to enhance and maintain cognitive vitality in older ad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