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血透室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该院血透室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另选取该院血透室于2010年10月—2012年9月1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流程。观察与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92%,显著低于对照组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9%显著低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透析室中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生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升输液室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将PDCA运用至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至该院门诊输液室来行输液的患者,共6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97.00%)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但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开展PDCA可规范输液室的工作规范,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高输液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血透室和肾内科2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感染控制和透析合格率分别为95%、95%和1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0%、75%和90%;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良好,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神经内科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各42例。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40.48%)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28%)较低(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可以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完善血透室流程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血透室管理的质量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6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5倒,观察组2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血透室管理,给予观察组完善的血透室流程管理,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善血透室流程管理是一种优质的管理方法,能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完善血透室的各项管理和护理措施,显著提高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服务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提高综合内科护理质控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市北大医疗海洋石油总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其中2017年6-12月期间未采用细节管理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6月期间应用细节管理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对综合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就职的160名护理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名。同时选取接受该次调查的护理人员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参与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期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75%低于对照组12.5%(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中护理操作(90.28±5.41)分、护理态度(91.67±5.35)分、沟通能力(90.63±5.36)分和处理问题能力(92.65±4.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91.25%(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职业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及相关管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职业病住院患者70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并实施相关针对性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81%显著低于常规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29%显著高于常规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对职业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并给予相关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新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护理绩效考核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将科室的24名护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护理模式,可有效的降低临床护理中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建琼 《药物与人》2014,(7):217-217
目的:分析正常分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4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正常分娩,随机将产妇平分为两组,每组各123例产妇,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控制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韩娟 《现代养生》2022,(16):1393-1396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在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患者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诊疗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时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小儿内科病房在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参与该次试验,其中1-6月收治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7-12月收治的50例患儿为试验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就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0%)较之对照组(20.0%)更低,治疗依从率(94.0%)较之对照组(76.0%)更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较之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内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预防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106例患者形成观察组,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106例患者成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96.3%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具有86.5%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比对照组满意度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率、护理纠纷率、护理缺陷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护理纠纷、护理缺陷,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构建与实施并观察其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科住院患者16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科住院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以及对本科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科人文关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其护理危机并采取针对性防范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由责任护士调查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观察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4,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2.0%,观察组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3,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环境及护理操作因素等潜在多种危机,通过加强护理防范策略,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从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中选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行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意外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对对照组满意度较高,而意外发生率相对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心胸外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医院心胸外科行常规质量管理的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管理的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到心胸外科质量管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20,(2):94-95,98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5次,占比0.2%,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8次,占比为0.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2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十分满意17例,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