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亚杰  马晓波 《现代养生》2023,(10):745-748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性质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7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诊断情况分为恶性肿瘤组245例、良性肿瘤组230例、非肿瘤患组即对照组240例。通过STAGO全自动血凝仪进行FIB和D-二聚体水平测定,比较三组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恶性肿瘤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对照组D-二聚体、FI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肿瘤组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恶性肿瘤有关系(P<0.05),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与肿瘤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中FIB及DD的定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的血浆中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P〈0.01);90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FIB及DD的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母草胶囊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宫体内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组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基础上结合益母草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用药后15 min和用药后30 min产妇宫缩强度,治疗前后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用药后15 min和用药后30 min产妇宫缩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益母草胶囊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增强产妇宫缩强度,降低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慢眭阻塞性肺疾病(C0P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0例COPD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IB及FD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血浆D-D、FIB及FD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16±0.61)mg/LLL(0.55±0.04)mg/L、(5.88±1.52)g/L比(3.12±0.35)g/L、(7.18±1.63)mg/L比(3.62±1.5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浆D-D、FIB及FDP水平对COPD患者体内存在的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曹健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93-109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人40例,冠心病患者125例,其中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氯吡格雷组(4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UA、AMI、ACS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高低与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降低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鞍山市某医院就诊的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患者又按化疗后的临床分期阶段分为未缓解组(n=29)及缓解组(n=34),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期(研究组化疗前后)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未缓解组及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未缓解组、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此外,未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视作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检测指标,可通过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静 《智慧健康》2022,(30):156-160
目的 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判断病情进展与疗效评估中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筛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于同期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中,两组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比疾病不同时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血浆D-二聚体对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后未缓解组及缓解和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缓解组(t=7.319,P=0.000),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2.068,P=0.000),未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20.409,P=0.000);治疗后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t=6.335,P=0.000),未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t=3.755,P=0.000),未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5.714,P=0.000),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799,P=0.074),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住院分娩期间发生DIC者47例作为DIC组,其余153例为高危组。另选健康临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采用对照研究分析各指标演变特点。结果D-二聚体含量:DIC组〉高危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FIB、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下降趋势,APTT先缩短后延长,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产科DIC的诊断指标,敏感性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联合测定能提高早期产科DIC诊断的准确性。对高危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动态监测能及早发现产科DI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用全自动血凝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初筛指标之一,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之一,并为其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ACI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ACI患者220例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hs-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结果比对。结果 ACI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hs-CRP、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及5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明显上升,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Ⅱ的浓度有所降低;经治疗后1、3、7 d, 动脉血pH值、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所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各凝血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血浆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aO2与血浆D-二聚体、FIB、FD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PaCO2与血浆D-二聚体、FIB、FD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高凝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适当的活血抗凝治疗对改善患者转归与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vWF水平与肺癌及其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初诊肺癌,18例其它恶性肿瘤以及3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用ACL Advance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FIB、D-D和vWF水平。结果肺癌组CD62p,FIB,D-D及vWF水平比良性肺病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其他肿瘤组比较,肺癌组CD62p,HB和mD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前,FIB升高组和有转移组CD62p,FIB,D-D及vWF水平分别显著高于FIB正常组和无转移组(P〈0.01),化疗后4组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但HB升高组与有转移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种指标各种组合中,伴CD62p表达增高的患者百分率最高。4种指标相互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CD62p表达水平在肺癌患者病情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CD62p,FIB,D-D及vWF水平,可用作判断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估计病情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吸烟者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本院体检的中老年男性,吸烟者220名为吸烟组,不吸烟者150名为对照组,已戒烟者160名为戒烟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D-二聚体、FIB、CRP的水平.结果 吸烟组和戒烟组Ⅰ血清D-二聚体、CRP、FIB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戒烟组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李妙嫦  黄燕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54-1155,1158
目的探讨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方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降纤酶组除接受基础治疗外,还加用基于血浆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降纤酶组血浆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显著下降(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降纤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④治疗后降纤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血浆FIB水平调整降纤酶方案可快速平稳降低患者FIB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DTIH)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测定病例组伤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病例组105例中38例行急诊手术,余67例行保守治疗,其中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组21例,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6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 病例组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有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0.01).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截断点(cut-off point)的D-二聚体值为4013.5 ng/ml.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 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急性时相蛋白(CRP) 的动态变化,研究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 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CAL) 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按要求完成完整复查的43 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定期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 水平的检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体检的30 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项目及方法同KD 组,分析两组儿童血浆Fib、D-二聚体和CRP 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根据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将43 例KD 患儿分为有冠状动脉损伤组(CAL 组)12 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 组)31例,分析其Fib、D-二聚体和CRP 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KD 组患儿的血浆Fib 水平、D-二聚体及CRP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 CAL 组患儿的血浆Fib、D-二聚体及CRP 水平均高于NCAL 组(P〈0.05);Fib、D-二聚体水平与CRP 呈正相关(r=1.231,0.876,P〈0.05).结论 Fib 及D-二聚体与KD 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Fib 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升高反映了KD 患儿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对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及血脂联合检测对孕妇血液高凝状态的评价价值。方法按照孕周不同将80例孕妇分为妊娠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选取同期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门诊体检的20例健康未婚未孕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女性FIB、D-D、PAgT及血脂水平检测结果。结果妊娠早期组孕妇D-D、PAgT、TC和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和晚期组孕妇FIB、D-D、PAgT、TC和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组和晚期组孕妇FIB、D-D、PAgT、TC和TG水平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妊娠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孕妇D-D水平明显高于妊娠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D-D及血脂联合检测能够准确判断孕妇血液高凝状态,并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前高D-二聚体患者的早期抗凝干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FET的不孕患者89例,检测FET前一日D-二聚体水平,选取浓度>0.5 μg/mL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未行抗凝干预治疗。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及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别。结果:2组间D-二聚体浓度、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前对高D-二聚体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阿司匹林行早期抗凝干预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比值的价值。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5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计算D-二聚体/FDP比值,并对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FDP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84.12±55.03)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63.35±52.65)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9.78±0.91)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10.11±1.01)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9.07±6.01,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4.40±5.12,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较陈旧性脑梗死患者高;D-二聚体/FDP比值在临床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中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2例ICVD患者血D-二聚体和Fg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21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CVD组D-二聚体、Fg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Fg水平呈正相关(P<0.01);TIA伴有梗塞灶者D-二聚体和Fg水平均高于无梗塞灶者(P<0.05).结论ICVD患者与D-二聚体及Fg水平关系密切,这可能与其凝血功能增强并高发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