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性,21岁。2014年03月因左眼肿胀伴突出2月余入院,术前头部MRI示左侧眼球稍突出,左侧眶上裂增宽,左眶肌锥内及左侧中颅窝(海绵窦旁)见边界清楚的哑铃形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长径约5.4 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内见流空血管影。眶内脂肪间隙尚清,视神经向内上推移,中后段与病变分界不清,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包绕,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信号(图1)。考虑左眼眶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0岁。因1年前车祸伤致颅底骨折,治疗好转出院,近1个月来左眼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复视而到我院就诊。彩超发现:左眼球鼻上方、内侧可探及迂曲,扩张管状结构,向眶上裂方向延伸,内径最宽5.6mm,管腔内可探及五彩血流信号,呈低阻力动脉化频谱(图1),PSV57.6cm/s,RI0.59;左眼眼动脉PSV34.5cm/s,RI0.65;彩超提示:(1)左眼上静脉扩张;(2)颈动脉海绵窦瘘形成可能;CT提示:(1)海绵窦增大向外侧面凸起,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病灶与颈动脉同步而明显强化;(2)眼上静脉增粗;讨论眼的静脉回流是通过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回流入海绵窦,眼上静脉起自上睑内侧后方,向后走行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它收集筛前静脉、筛后静脉、组静脉和上方2条涡静脉的血流,眼下静脉起自眶底静脉丛,它收集下睑、下斜肌、下直肌和下方的涡静脉的血流,眼下静脉和眼上静脉汇入海绵窦,眼下静脉还可穿过眶下裂汇入翼静脉丛。颈动脉海绵窦瘘时颈动脉通过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的破裂,血液由颈内动脉直接流入海绵窦,颈动脉血向静脉系统流入而使静脉动脉化,导致海绵窦及与之相交通的静脉扩张,引起搏动性眼突,眼部杂音,结膜血管扩张。此例患者彩超发...  相似文献   

3.
<正>病例1:患者男,47岁,左眼及头部胀痛10天,外院CT提示左眶肿物;既往体健。查体:左侧上眼睑红肿,左眼球轻度突出,眶周无异常隆起,眼球运动正常。MRI:左眶肌锥内间隙颞侧缘眼球后方2.4cm×1.4cm×1.8cm类卵圆形病灶,边界清,呈T1WI稍高信号(图1A),T2WI中心高信号、边缘等信号(图1B),压迫视神经眶内段及下直肌;增强后病灶呈环形渐进性强化(图1C);诊断为左眶内占位,良性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诊断颈动脉体瘤(CBT)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T进行MRI和MRA检查。结果:4例CBT MR检查均显示颈总动脉分叉(common cartid artery bifurcation,CCAB)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包绕颈内、外动脉,T_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_2WI呈高信号;包膜完整。T_1WI、T_2WI均呈低信号。肿瘤中见多发蜿蜓纡曲的肿瘤小血管。MRA均示CCAB角杯状扩大及肿瘤血管丛。结论:MR不仅能直接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颈动脉关系,也能显示肿瘤血管及CCAB角扩大,是CBT诊断与鉴别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泪腺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例泪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12例泪腺炎性假瘤MRI均表现为泪腺体积增大,位于眶缘塑形生长,T1WI与脑白质呈等信号9例,稍低信号3例,T2WI表现为等信号4例,稍高信号8例,压脂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3例病变强化明显;其中2例沿眶外侧壁向后延时至眶尖处,1例在球后部分包绕眼球,2例伴有外直肌增厚,伴有眼睑肿胀4例。结论 MRI能明确显示泪腺炎性假瘤的形态、位置及其周围关系,结合炎性假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等临床特点,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例 1男 ,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活动受限并眼球突出 ,行CT检查。平扫示 :左眶内卵圆形高密度肿块 ,大小约 4 .3cm× 3.2cm ,其边缘光滑清晰 ,内部密度均匀一致 ,未见钙化及囊变。肿块位于视神经内前方 ,二者分界不清 ,眶尖部仅见一小段视神经显示。眼球受推挤向前外侧移位 ,眶壁骨质无破坏及增生改变。视神经孔无扩大 (图 1)。CT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或脑膜瘤。手术病理 :视神经脑膜瘤。  例 2男 ,8岁。左眼胀痛眼球突出伴失明 10余天。CT平扫 :左眶内哑铃状高密度肿块 ,其内密度均匀一致 ,未见钙化及囊变 ,边缘光滑清晰。肿块沿视神经向后…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海绵窦瘘 ,临床比较少见 ,容易误诊为眶蜂窝织炎、炎性假瘤、眶内血管瘤及Graves眼病等。2 0 0 3年我们诊治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两例 ,报告如下。1 病 例病例 1:患者女 ,5 2岁。 2 0 0 3年 5月 30日初诊。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红、左眶周胀痛、视物模糊和眼球轻  相似文献   

8.
女性,53岁。头痛3个月,突发双眼视力下降1周。6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体查:一般状况好,双眼视力0.1。 CT表现 鞍区实性等密度肿块,向前、向下侵入蝶窦与筛窦,斜坡、喋鞍及双侧眶尖骨质破坏,肿块边界不清。 MRI表现 以蝶窦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向周围广泛侵犯,肿块侵入蝶窦、筛窦,垂体蒂受压向上、向后移位。蝶鞍、斜坡、枕骨前缘及双岩尖、眶尖骨质破坏,肿块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强化明显。肿块包绕双侧海绵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MRI检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病变均位于球后肌锥内,2例分别侵犯眶尖及海绵窦;病变呈圆形15例,椭圆形11例,分叶状3例,不规则形1例;T1WI呈均匀等眼肌低信号27例,不规则混杂高信号3例;T2WI均呈高信号,可见低信号包膜,边界清楚,视神经、眼外肌、眼球受压移位;21例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均呈"渐进性强化"。结论:MRI不仅可精确定位病变及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通过其信号特征还可反映病变内部病理改变,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癌定位、定性诊断及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接封二)病例报告 外伤性海绵窦动静脉瘘。女性,27岁。MRI号:23469。左头部跌伤,昏迷10小时,伴双眼球向前突出2月。体查:双眼球明显前突,球结合膜水肿、充血,眼球固定,右眼底水肿,左眼底视乳头苍白。横断位,T1加权像显示双侧海绵窦增宽,呈低、等不均信号影。双眼球前突,右侧眼上静脉明显怒张,呈低信号影(图1)。T2加权像显示双侧海绵窦及眼上静脉明显增宽(图2、3)。矢状位,T1加权像显示右侧海绵窦增宽条状低信号影(图4)。磁共振血管成像,直接显示海绵窦动静脉瘘的形态以及眼静脉、眦静脉、额静脉等表现,同时可见颅内动、静脉显影情…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2 8岁。因左眼无痛性肿胀 ,眼球外突 1月 ,伴中上腹间歇性隐痛 3天入院。患者于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眶周组织及眼睑肿胀 ,眼球外突 ,外院诊断为 :眶蜂窝组织炎。给予相应的抗生素静脉点滴及局部外敷用药近 1月 ,无明显效果 ,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患者左眼球明显外突 ,眼睑不能闭合。眼B超检查 :左眼眶内侧方见一中低回声病灶 ,边界欠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匀 ,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血流丰富 ,可见 3~ 5支血管深入病灶内 ,RI 0 5 6。B超提示 :左眼眶内实性占位性病变 ,恶性不除外。CT诊断 :左眼眶内实性肿物向副鼻窦浸润…  相似文献   

12.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三维多个重叠薄层采集(3D-MOTSA)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扫描,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眶内炎性假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眶内炎性假瘤的MRI平扫及其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均为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证实。结果48例炎性假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四型:①肿块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位于肌锥内;②弥漫炎症型,眶内被病灶填充,边界模糊,眼直肌与病灶分界不清,视神经被包绕,压脂增强扫描T1 WI显示视神经不强化;③泪腺炎型,表现为泪腺增大,T1 WI信号稍低、T2 WI呈中等信号,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④肌炎型,眼外肌不同程度增粗,主要累及上直肌和内直肌。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眶内炎性假瘤的信号特征、大小、形态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此对眶内炎性假瘤能够做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有奖阅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3):F0002-F0002
病史:男,8岁,左侧上臂肿胀2周。 影像学表现:CR片示左侧肱骨下段骨质破坏改变,相应髓腔扩大,边界欠规整,邻近可见明显层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较肿胀。MRI示左肱骨中下段梭形肿块影,T1WI呈等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呈中等稍低信号,内可见条状更低信号,肿块边界清,肱骨内后缘皮质破坏,骨膜反应完整,呈半环状包绕肿块突出皮质外的部分,左上臂内侧软组织内见片状水肿。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1岁.发现左眶内肿物4年余.门诊查体:左眶内侧触及一大小1.0 cm×1.5 cm肿物,向眶深部延伸,无明显压痛.超声检查:左眼球壁规则,玻璃体及晶状体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于左侧眶内侧可见一大小1.7 cm×1.8 cm×1.9 cm稍强回声团,包膜清晰,内回声不均匀,似呈"筛网状",内见多发小片状低回声,CDFI:瘤体周边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6.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因颈背部疼入院。体格检查:双侧扁桃体Ⅰ°大,右侧软腭较左侧膨隆低垂,无明显疼痛。口咽部MRI平扫加增强示右咽旁间隙内团块状T1WI等信号(图1a)、压脂T2WI高信号(图1b),其内信号不均,见多发条状T1WI及压脂T2WI低信号影,病灶周围见环形压脂T2WI低信号影,DWI(b=800)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病理表现特征。方法对3例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患者的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例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表现:CT检查:可见眼内占位病变且与眼眶内病变相连,眼球壁破坏。MRI检查:3例眼内病变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并显示病变向眼外蔓延。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眼内病变为实体占位,病变基底与眶内病变沟通;脉冲多普勒显示眼内病变不见血流信号,基底部有少许血流信号,眶内病变显示分枝状丰富的血流信号,为动脉频谱。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3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侵及眶内组织和视神经;肿瘤内大量坏死瘤组织阻塞供养血管。结论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殊表现及临床影像学(超声、CT、MRI)检查对本病正确诊断均有重要价值,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5岁,右眼外伤后失明8年,因左眼视力减退就诊。眼部彩超检查:左眼轴长24.2mm,玻璃体内可见多个短线状及条状稍高回声,随眼球转动漂浮。右眼轴长16.8mm,眼球壁增厚,玻璃体内回声紊乱,被强弱不等、分布不均的杂乱回声充填,并可见多个钙化样斑点状强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左眼玻璃体条状回声内未见血流信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48例胎盘植入的回顾性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8例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给予超声、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及声像图特征。结果MRI诊断准确率(95.33%)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率(79.17%),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经MRI检查,胎盘植入产妇子宫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子宫内可见到混杂信号团块影,局部内膜与结合带不完整,且边缘模糊。T1WI显示等低信号,T2WI显示高信号,内散在条状、点状的低信号。结论MRI都能显示植入胎盘形态、位置及深度,是诊断胎盘植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CT、MRI及MR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MRI和MRA的影像学表现,CT检查6例,CT 、MRI及MRA共同检查4例.所有病例均经DSA检查证实.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T主要征象有:眼球突出、眼上静脉扩张和海绵窦扩大(10/10),眶内软组织肿胀(5/10)和眼外肌肥厚(8/10).MRI征象与CT大致相同.MRA可直观显示扩大的海绵窦和扩张的海绵窦的主要属支静脉,以及部分引流的静脉窦(4/4),其MIP图像及其原始图像能明确显示瘘口(4/4).结论:MRA的MIP图像及其原始图像能够明确显示海绵窦瘘口,比CT及MRI常规检查有明显优势,是临床疑诊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