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圈形盘尾丝虫成虫和马来丝虫成虫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作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以诊断丝虫病。对84例马来微丝蚴阳性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圈形盘尾丝虫成虫抗原阳性率为90.5%(76/84);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阳性率为93.8%(78/84),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0.312,P>0.05)。两种抗原对52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的假阳性率均为7.7%(4/52),结果说明圈形盘尾丝虫成虫可作为异种抗原用于丝虫病诊断。  相似文献   

2.
班氏丝虫病免疫诊断的靶抗原、免疫病理以及抗原特异免疫抑制都与血中的循环抗原有关。本文报道了用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研究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特性。以犬恶丝虫成虫作抗原,用杂交瘤技术,通过酶免疫试验及对流免疫电泳抑制试验筛选出两株抗犬恶丝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AD  相似文献   

3.
马来丝虫成虫和圈形盘尾丝虫成虫抗原分别与马来丝虫病人血清作交叉免疫电泳,证实两种丝虫抗原有一共同组分。此两种丝虫抗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联免疫印斑法分析后,显示分子量为43KD的蛋白带为其共同抗原组分。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对马来丝虫成早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线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  相似文献   

5.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40/50),丝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鼠抗人 IgG_4单克隆抗体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_4结合物做ELISA,对69份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测定 IgG_4抗体。在血清稀释度1:100时阳性率高达97.10%。表明丝虫感染者血清 IgG_4水平明显升高。在治愈10余年的以往微丝坳血症者、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以及丝虫病基本消灭后10年内出生的儿童中,阳性率分别为18.03%,16.67%和17.65%。而在非丝虫病流行区仅有3.66%的人群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对流免疫电泳是各种方法测定沉淀抗体较敏感的一种技术。本文首次报道用班氏丝虫病患者和感染犬恶丝虫动物的血清分别与犬丝虫成虫、微丝蚴抗原以及用免疫家兔抗犬丝虫血清测定动物体内可溶性抗原的对流免疫电泳结果。抗原:剖检自然感染的狗,收集犬恶丝  相似文献   

8.
应用兔抗微丝蚴抗体及抗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ES34株)或抗马来丝虫3期幼虫抗原(HC11株)单克隆抗体(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法检测人体丝虫病循环抗原时,微丝蚴血症者阳性率分别为94.5%(103/109)及89.0%(97/109),且ES34株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微丝蚴密度与抗原滴度呈正相关;部分微丝蚴血症者尿液中亦可测得丝虫抗原;晚期丝虫病人阳性率分别为57.4%(31/54)及61.1%(33/54);获自美国及中国贵阳非丝虫病流行区正常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4.1%及2.8~4.1%;3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血清中丝虫循环抗原的存在似与活动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犬恶丝虫病的丝虫抗原血症研究结果提示,抗原检测应用于人体丝虫病诊断的可能性。以对热稳定犬恶丝虫成虫产物为靶抗原的McAb进行酶免疫试验(EIA)检测狗血清中丝虫抗原,对犬恶丝虫感染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联合的重组盘尾丝虫诊断抗原检测了喀麦隆Sanaga流域盘尾丝虫病高、中、低3个流行村的人群感染情况,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受检者年龄>5岁,不包括任何有抗丝虫治疗史者。对照村选择离流行区50公里以外、无盘尾丝虫病流行的地区,受检者是从未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诊断人体丝虫病的异种抗原来源,我室用牛唇突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并与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进行比较. 一、ELISA选择12份非丝虫病流行区的健康人等量混合血清为阴性血清,10份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丝虫病流行病学研究中,还没有一种免疫诊断方法可用于现场评价丝虫病防治措施。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克隆和DNA技术,能提供很好的工具、检测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加速丝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丝虫病免疫诊断研究,已取得了很有希望的结果。已建成了盘尾丝虫、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基因表达库,并对其中若干组基因进行了研究,以重组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生化研究结果显示盘尾丝虫和淋巴丝虫的种特异性抗原在浸出液中的低分子部分中,Lobest等用20~  相似文献   

13.
犬恶丝虫病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犬恶丝虫病的ELISA诊断方法。方法将犬恶丝虫成虫粗制抗原经过SephaexG-200凝胶柱层析后进行间接ELISA试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建立犬恶丝虫病的同种纯化抗原ELISA诊断法。通过阻断性试验、交叉反应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及与病原学方法比较,评价其效果。结果纯化抗原ELISA方法与犬钩虫和蛔虫感染犬血清无交叉反应,检出的阳性血清最高抗体滴度为1:25600,重复性好。结论成功建立犬恶丝虫病ELISA诊断方法,可替代虫检法对犬恶丝虫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在消灭丝虫病地区应用的简易、经济、实用的病原学监测方法,对单克隆抗体(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和快速免疫色谱技术(ICT)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的班氏丝虫抗原诊断丝虫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59例,丝虫特异IgG4阳性57例,阳性率96.61%;ICT丝虫抗原阳性56例,阳性率为94.92%。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分别检测非流行区健康者40人,囊虫病患者30例及25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两种方法均呈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现场研究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儿童302人,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372人,晚期丝虫病患者55例(乳糜尿41例,象皮肿14例),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60例。结果仅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中1例(以往血检阴性)丝虫特异IgG4强阳性,ICT丝虫抗原弱阳性,但反复镜检未发现微丝蚴。其余均为阴性。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病原学的监测。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可大面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病原学监测。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更适用于个案病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诊断班氏丝虫感染的常规方法是做血涂片查找微丝蚴。但因微丝蚴具有夜现周期性,且其含量低时有漏诊的可能,故这种方法的敏感性较低。本文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Og4C3)包被反应板,做双抗体夹心ELISA以检测丝虫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内的循环抗原含量。该研究以印度Chennai丝虫病流行区的6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微丝蚴血症者(MF)40人,慢性丝虫病患者(CP)10人,流行区正常人10名,另外10名正常对照来自美国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取受检者指血于Whatmann 3号滤纸条上使之成一直径为0.9mm的血滴,每一滤纸条吸附的血量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不少学者探索检测病人循环抗原诊断丝虫病.本实验应用抗牛丝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淋巴丝虫病人的循环抗原,评价其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血清 34份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采自安徽潜山县,46份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及5份微丝蚴阴性而有鞘膜积液、乳糜尿或象皮肿的晚期病人血清采自安徽阜阳县。68份非流行区正常人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盘尾丝虫与犬恶丝虫抗原组分的同源程度。作者用体外培养的犬恶丝虫微丝蚴(mf)作成可溶性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并采用~(35)硫-蛋氨酸(~(35)S-met)标记的mf蛋白质,与一组获自危地马拉和利比里亚的盘尾丝虫病人血清(分别为18例和27例)及感染犬恶丝虫的狗血清(8例)进行免疫沉淀试验和放射自显影分析。正常人血清(N-HS)获自土著非洲人和北美洲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以抗盘尾丝虫Onchocerca gibsoni的单克隆抗体Gib 13株,双面免疫放射计量试验(IRMA)检测斯里兰卡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班氏丝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取BALB/c小鼠,按10~4/鼠接种O.gibsoni胚卵及等量的微丝蚴,16天后再用同样数量的上述抗原静注强化免疫,然后以BALB/c小鼠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T)筛选分泌抗牛丝虫微丝蚴表面抗原的杂交瘤株。经两次克隆后,注入BALB/c小鼠,收集腹水。5%硫酸铵沉淀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并透析,IFAT测定所获的各单克隆抗体对班氏丝虫微丝蚴表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对动物丝虫与人类丝虫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共调查牛、水牛、驴、马、骠、猪、狗、鸡、麻雀和鹅等动物11076头,发现10种动物丝虫,已定种的有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Oigi-tata)、唇乳突腹腔丝虫(Slabiatopapllosa)、圈形盘尾丝虫(Onchocerca armillata)、马腹腔丝虫(S.equina)、猪浆膜丝虫(Serofilaria suis),犬恶丝虫(Drofilaria immitg),未定种的有骡体内丝虫、鸡体内丝虫、麻雀体内丝虫和鹅体内丝虫。同时调查动物丝虫户主居民740人,未发现人患动物丝虫病,调查有微丝蚴血症者户内动物87头,也未发现动物患人丝虫病者。  相似文献   

20.
已知培养的丝虫能分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感染过程中虫的AchE能使宿主产生抗AchE抗体。本试验首次证实感染旋盘尾丝虫的病人血清及感染彭亨丝虫的纳塔尔多乳鼠血清的冷PEG沉淀物有活性AchE。由感染乳鼠的心脏和肺血管以及血分别采集彭亨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培养24h后收集其排泄分泌物(ES)。旋盘尾丝虫结节取自利比亚病人,经0.5%胶原酶消化后得到成虫,在含0.1% Triton X-100的0.1mol/L磷酸钾缓冲液(pH7.4)中制成匀浆后100000g离心,上清作为虫体提取物。微丝蚴在同样缓冲液中冰浴超声后同上离心。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