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家勇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59-160,188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VCS参数在小儿细菌感染时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菌感染患儿78例,收集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值(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平均传导值(MLC)及淋巴细胞平均散射值(MLS),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MNV、MNC明显增高,MNV 随白细胞计数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S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VCS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ML.C及ML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V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VCS参数作为一种反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新指标,对小儿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的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通过LH750血液分析仪(Beckman Coulter)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85例存在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其中MDS 45例,AA 40例,并以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患者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淋巴细胞平均散射率(MLS)增高,而MDS患者MNV、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率(MNC)、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平均电导率(MLC)和MLS均增高,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率(MN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和AA患者的MNS、MLV和M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对MDS和AA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VCS参数在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的63例患者在发热早期,以LH750血液分析仪所检测之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VCS参数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健康对照组和上呼吸道感染组进行比较。结果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分布情况,健康对照组MNV:140.51±5.20、MNC:146.32±2.21、MNS:139.51±6.32、NDW:18.62±1.20,上呼吸道感染组MNV:141.49±4.98、MNC:146.21±2.32、MNS:140.23±4.32、NDW:19.56±1.21,流行性出血热组MNV:155.10±6.91、MNC:145.02±2.56、MNS:130.13±6.56、NDW:24.92±3.58,流行性出血热组与其余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VCS参数分布情况,健康对照组MLV:82.01±2.61、MLC:106.42±2.81、MLS:55.41±3.90、LDW:13.42±0.79,上呼吸道感染组MLV:83.19±3.15、MLC:108.15±2.02、MLS:54.30±3.69、LDW:17.15±3.29,流行性出血热组MLV:93.01±5.81、MLC:109.71±3.89、MLS:51.69±5.31、LDW:22.29±2.51流行性出血热组与其余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VCS参数分布情况,健康对照组MMV:168.91±4.30、MMC:117.32±4.71、MMS:84.51±3.90、MDW:18.41±1.91,上呼吸道感染组MMV:169.01±4.29、MMC:118.10±2.32、MMS:84.49±3.69、MDW:22.15±2.29,流行性出血热组MMV:182.91±4.31、MMC:117.41±3.89、MMS:81.70±4.40、MDW:24.90±2.80;流行性出血热组与其余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VCS参数能反映出血热病毒感染早期的白细胞形态学变化,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病毒载量的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VCS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5月湘雅医院200例HBV感染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其血液中HBV DNA量分为低于检测下限组、低中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 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DXH8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标准差(MNV-SD)、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传导率分布标准差(MNC-SD)、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分布标准差(MLV-SD)、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MLC)、淋巴细胞传导率分布标准差(MLC-SD)、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单核细胞体积分布标准差(MMV-SD)、单核细胞平均传导率(MMC)、单核细胞传导率分布标准差(MMC-SD)以及淋巴指数(Lymph index)等VCS相关参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VCS相关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HBV低于检测下限组的MNC,MLV,MLC和MMC; HBV低中病毒载量组的MNC,MLV,MMC,MMC-SD和淋巴指数; HBV高病毒载量组的MNC,MLV,MLV-SD,MLC,MMC和淋巴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3~5.468,均P<0.05)。MMC在各实验组中曲线下面积为0.669~0.762,敏感度为62.0%~74.0%,特异度为57.1%~87.5%。结论 研究发现HBV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中的MNC,MMC,MLV,MLC和淋巴指数会发生变化且与HBV DNA载量变化有一定相关性,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辅助判断HBV感染及复制程度和治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Coulter LH 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0例血液细菌感染患者、69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67名健康对照者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DW)、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MLC)、淋巴细胞平均散射值(MLS).将血液细菌感染组根据白细胞总数分为WBC≤10×109/L组和>10×109/L组;根据中性粒细胞比例分为≥85%组和<85%组;根据细菌染色分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结果 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NDW、MNS、MLV、LDW、MLC、MLS分别为156 ±15、23.31±3.72、137±7、87±12、17.50±3.38、110±5、69±12;非感染性发热组分别为151±8、21.33 ±2.62、132±10、91±4、15.78±1.96、117±4、62±6;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5±5、18.43±0.93、143±4、84±2、13.30 ±0.76、108±1、62±2;上述各指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295、26.272、32.767、6.226、31.016、23.739、12.662,P<0.05或<0.01).WBC≤10×109/L组MNV和NDW分别为152±16、22.19±3.45,WBC>10×109/L组分别为159±12、25.29±3.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575、40.856,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的MNV、NDW分别为159±12、24.88 ±3.74,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分别为151±16、21.68±2.29,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76、43.22,P<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的MNV和NDW分别为157±15、24.25±3.39,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分别为153 ±14、21.51±3.78,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74、37.47,P<0.01).在血液细菌感染诊断中,当NDW的临界值(cut-off值)取20.50时,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98.3%.结论 VCS参数能反映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其中NDW参数能更加灵敏、特异地反映血液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体积、传导率、光散射(VCS)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血液细菌感染儿童(血培养阳性)和4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获得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VCS参数,比较VCS各参数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单核细胞平均传导率(MMC)、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ML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2.07±11.79比142.54±3.86;123.63±6.19比118.98±1.37;114.19±5.57比109.7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值、淋巴细胞平均光散射(MLS)值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28.76±9.92比142.23±4.37;60.09±6.24比71.13±2.2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细胞计数及其他的VCS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从大至小依次为MLS(0.937)、MNS(0.932)、MLC(0.808)、MNV(0.785)、MMC(0.706)。儿童发生血液细菌感染时,当MLS的临界值取67.45,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8.2%;当MNS的临界值取138.25时,其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2.4%。通过序列试验方法进行MLS和MNS的诊断性试验,可使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度提高至97.9%。结论:在儿童发生血液细菌感染时,VCS参数能反映其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MLS和MNS序列试验可提高儿童血液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原体和细菌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20例支原体、细菌感染患儿和60例健康儿童的白细胞VCS参数,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原体感染组的WBC,MNV,NDW,MNC,MLC,MLS,MMV,MDW和MMC明显增高,而MNS和MMS明显降低(P<0.01);细菌感染组的WBC,MNV,NDW,MNC,MLC,MMV,MDW和MMC明显增高,而MNS、MLS和MMS明显降低(P<0.01).比较两个实验组发现,支原体感染组MMV和MMC明显增高,MNS和MMS明显降低(P<0.01);而细菌感染组以MNV和MNC增高明显为特点(P<0.01).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VCS参数在小儿支原体和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红  朱杰  林云华 《检验医学》2012,27(12):1027-103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和心脑血管意外、大手术术后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应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8例急性细菌感染患者、56例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51例大手术术后患者、4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中的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高频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值(MNS)及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结果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MNC、MNS、NDW分别为(154.90±7.61)fL、146.02±2.56、134.13±6.18、24.88±3.57;急发性心脑疾病组分别为(144.50±6.52)fL、146.64±2.60、139.00±3.50、20.40±2.34、;急性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147.42±5.00)fL、147.00±3.10、138.00±3.91、21.51±2.50;大手术术后组分别为(150.84±5.96)fL、146.20±3.13、136.80±4.87、22.75±1.9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22±4.27)fL、147.21±2.05、142.42±6.18、18.56±1.15,急性细菌感染、急发性心脑疾病、急性消化道出血、大手术术后组与对照组的MNV、MNS、N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急性细菌感染组的上述各参数变化最为显著。应激性疾病组(包括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大手术术后患者和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MNV、MNS、NDW分别为(147.50±6.29)fL、137.50±4.70、21.66±2.54,与急性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的VCS参数能反映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与应激性疾病时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细菌感染疾病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健康人群中性粒细胞体积、浆核比例、胞浆颗粒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其在细菌感染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挑选2014年1~6月159例健康体检标本(男性79例,女性80例),80例血液细菌感染标本和5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标本,统计分析健康男性与女性中性粒细胞VCS参数(MNV,MNC,MNS)的差异性并建立其参考区间;同时分析该指标在健康人群、细菌感染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差异性并分析原因。结果男性与女性中性粒细胞VCS参数MNV(fl),MNC,MNS分别为140.1±7.9,161.5±4.5,155.7±6.5和140.3±7.6,162.9±3.8,155.3±9.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81,0.423和0.395,均P>0.05),建立健康人群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参考区间:MNV 140.2±7.7 fl,MNC 162.2±4.4,MNS 155.5±8.2;MNV(fl),MNC,MNS在健康人、细菌感染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分别为140.2±7.7,162.2±4.4,155.5±8.2;168.3±13.7,154.2±5.5,133.2±11.1和180.1±13.9,150.9±10.7,125.1±17.1。采用非参数检验,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58.683,43.101和37.536,均P<0.05);健康人和细菌感染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545,-6.104和-4.325,均P<0.05),健康人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337,-3.867和-5.264,均P<0.05),但是细菌感染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43,-0.811和-1.177,均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表达不受性别的影响,可作为一种快速、经济的临床筛检指标,提示细菌感染和白血病等疾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H750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在急性白血病及其亚型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105例AGL、42例ALL、31例AMOL;同时选取151例非白血病对照者,包括粒系对照组86例、淋系对照组35例、单核系对照组30例.采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的VCS技术对各组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VCS参数检测.以显微镜镜检为标准,判断VCS技术检出幼稚细胞的能力;分析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各项VCS参数(MNV、MNV-SD、MNC、MNC-SD、MNS、MNS-SD)、淋巴细胞各项VCS参数(MLV、MLV-SD、MLC、MLC-SD、MLS、MLS-SD)、单核细胞各项VCS参数(MMV、MMV-SD、MMC、MMC-SD、MMS、MMS-SD)的差异和变化;并对AGL各亚型组间VCS参数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察白血病患者的VCS三维散点图,结合仪器阳性提示,判断VCS技术有效提示各系白血病的能力.结果 以显微镜镜检为标准,VCS技术识别幼稚细胞的敏感度为95.5%(170/178),特异度为95.4%(144/151).AGL组MNV、MNV-SD、MNC、MNC-SD值分别为224.40±23.37、37.40±12.31、145.80±7.93、24.79±5.18,均高于粒系对照组的169.96±11.50、29.21±5.27、133.30±5.50、10.62±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32、5.148、5.735、19.953,P均<0.01),MNS值为122.90±6.35,低于粒系对照组的131.00±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P<0.01);ALL组MLV、MLV-SD、MLC、MLS、MLS-SD值分别为97.60±13.40、22.35±7.94、110.00±4.60、77.60±19.00、20.61±3.30,高于淋系对照组的82.10±3.00、14.41±2.35、100.60±2.70、48.10±3.50、17.6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76、6.118、4.041、9.353、2.988,P均<0.05);AMOL组MMV、MMV-SD、MMC、MMC-SD、MMS值分别为197.30±20.50、30.47±6.58、123.20±10.10、6.57±1.57、98.00±5.60,高于单核系对照组的167.80±15.77、21.90±9.64、113.60±6.73、5.20±3.21、84.2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32、4.033、4.650、2.993、6.273,P均<0.01).AGL各亚型组之间,MNV、MNV-SD、MNC、MNC-SD、MNS-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2、169.5、13.6、3.6、98.6,P<0.01),而MN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P>0.05).AGL、ALL、AMOL各组散点图分布于相应幼稚细胞区域的比例分别为81%(85/105)、74%(31/42)、74%(23/31).结论 VCS参数能较敏感地反映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变化,VCS技术对急性白血病的判断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氧化锌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探讨其对氧化锌中毒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120例氧化锌中毒患者、50例细菌感染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和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等。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氧化锌中毒患者的VCS参数。结果氧化锌中毒组MNV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毒组MNC低于细菌感染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NC cut-off值144.70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0.83%,特异性为98.33%,高于WBC计数和其他VCS参数;氧化锌中毒患者中WBC≥10.0×109/L组和WBC10.0×109/L组MNC分别为140.05±4.26和138.87±5.8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C在治疗3 d后回升。结论中性粒细胞参数MNC在氧化锌中毒时变化与形态学改变相符,在治疗后回升,可作为氧化锌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142例细菌感染者、67例健康对照者和50例病毒感染者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和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对各组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传导性平均值(MNC)、中性粒细胞散射性平均值(MNS)]、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NDW)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患者的MNV和NDW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1),而其MNS则明显低于另2组(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可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健康人群白细胞体积、浆核比例、胞浆颗粒变化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其在菌血症和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90名,其中男137名,女153名,统计并建立白细胞VCS参数的参考范围。另取经骨髓穿刺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的白血病患者260例,其中男147例,女113例;排除血液疾病的血培养阳性患者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挑选出用于筛查菌血症和白血病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的VCS参数及其相应的cutoff值。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VCS参数的参考区间;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MLC)可以较好地区分正常人群与菌血症及白血病人群;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可以较好地区分菌血症与白血病;淋巴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MLV-SD)可以较好地鉴别髓系与淋系白血病;单核细胞平均传导率分布宽度(MMC-SD)可以较好地鉴别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可以较好地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结论健康人群白细胞VCS参数参考范围的确立可能会给临床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白血病等提供更早更及时的参考指标。VCS参数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外周血幼稚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有效筛选菌血症和白血病,也是一种快速、经济的临床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3个平均参数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菌感染组(54例)、对照组(48例)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参数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将细菌感染患者按WBC分为3组:WBC10.0×10~9/L组,10.0×10~9/L≤WBC15.0×10~9/L组,WBC≥15.0×10~9/L组。与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MNV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10~9/L≤WBC15.0×10~9/L组、WBC≥15.0×10~9/L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MN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WBC≥15.0×10~9/L组患者的MN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0×10~9/L组、10.0×10~9/L≤WBC15.0×10~9/L组MN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者按NE分为2组:NE80%组;NE≥80%组;与对照组相比,NE≥80%患者MNV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NC与MNS的变化不明显(P0.05)。细菌感染组MNV与hs-CRP、PCT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87,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BC相关系数为0.509。结论中性粒细胞3个平均参数在细菌感染中能特异而灵敏地反映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MNV与hs-CRP、PCT相关性较好,联合检测hs-CRP、PCT等指标,对判断细菌感染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白细胞VCS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对40例儿童IM患者(EBV-IgM阳性)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获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VCS(mean channels of cell volume,conductivity and scatter)参数.结果 儿童IM组的中性粒细胞体积的平均检测值(MNV)和单核细胞体积的平均检测值(MM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7.42±9.24/142.54±3.86;190.91±10.10/168.54±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而单核细胞光散射的平均检测值(MMS)和淋巴细胞光散射的平均检测值(ML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81.19±5.06/90.42±2.25;50.05±4.57/71.13±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析,儿童IM组的诊断中,当MLS的cutoff=63.25时,它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白细胞VCS参数的MLS是一种快速诊断的最佳指标,能使临床医师对患者及时地予以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VCS参数及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的关系。方法选择Hp阳性慢性胃炎109例、Hp阴性慢性胃炎91例及健康对照者100例,使用 Beckman 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 VCS 技术分析白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TRAIL浓度。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组淋巴细胞计数(LY)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NE、LY%、单核细胞比率(MO%)及MO参数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NV-SD)、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LV-SD)三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Hp阳性胃炎组三种参数值高于Hp阴性胃炎组,Hp阴性胃炎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和单核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MV-SD)比较Hp阳性胃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Hp阴性胃炎组(P均<0.05);三组间中性粒细胞传导性平均值(MN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性粒细胞光散射平均值(MNS)和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比较,Hp阴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炎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Hp阴性胃炎组、Hp阳性胃炎组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均<0.05);Hp阳性胃炎组血清sTRAIL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Hp阴性胃炎组(P均<0.05)。结论联合白细胞VCS参数及血清sTRAIL浓度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体积、传导率、激光散射(VCS)参数与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病毒感染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常规,并分析白细胞(WBC)VCS参数[包括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DW)、淋巴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LC)、淋巴细胞平均激光散射(MLS)、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单核细胞体积分布宽(MDW)、单核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MC),单核细胞平均激光散射(MMS)]。根据显微镜镜检结果将82例病毒感染患者分为A组:20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2%~5%;B组:40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5%~10%;C组:22例,异型淋巴细胞比率>10%。结果 A组LDW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MLV、LDW、MMV、M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CS参数可以反映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一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诊断急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LH750)分析112例血培养细菌阳性的急性细菌感染患者和70名成年健康对照者、45例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平均高频传导(MNC)、平均激光散射(MNS)参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的体积分布宽度(NDW),并与传统的WBC计数、WBC分类、细胞形态学、C反应蛋白(CRP)等感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血液细菌感染组根据WBC总数高低分成A、B、C 3组,A组:WBC<11.0×109/L;B组:11.0 ×109/L≤WBC<15.0×109/L;C组:WBC≥15.0×109/L;根据中性粒细胞(NE)值分为2组:NE<0.85组和NE≥0.85组.结果 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NDW分别为154.17±10.08、24.36±4.1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2.09±4.13、19.04±1.97和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150.63±8.14、20.19±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38、28.190,P均<0.01).而急性细菌感染组的lVlNS为137.15±7.61,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44.51±4.36和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142.45±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7,P<0.01).A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8.09±5.76、22.39±1.97、140.07±6.11,B组为152.83±5.75、24.14±1.35、141.44±5.35,C组为164.28±6.49、29.42±5.93、134.27±9.61,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720、31.642、7.931,P均<0.01);NE%<85%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9.17±9.06、22.59±2.73、141.19±4.34,NE%≥85%组为159.03±10.23、27.64±4.51、135.62±8.9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970、51.309、19.792,P均<0.01).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在临界值(cut-off值)为150时,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90%.NDW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相关(r=0.33,P<0.01);当NDW的cut-off值为23时,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MNV与NDW的敏感度高于传统的WBC计数(WBC的cut-off值≥11.0×109/L时,敏感度为57%)、NE(NE的cut-off值≥0.85时,敏感度为4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杆状核以上阶段>5%时,敏感度为66%)、CRP(cut-off值≥10 mg/L时,敏感度为65%)等感染指标.结论 中性粒细胞的MNV、NDW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时能特异而灵敏地反映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是诊断细菌感染的一个客观而又快速经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LH750)检测102例血液细菌感染患者、58例非细菌感染白细胞增高患者和62名健康体检者的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并与传统的WBC计数、WBC分类、细胞形态学等感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55±14, 24.05±3.84,136±7,非细菌感染WBC增高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51±9,21.23±3.02,141±6,健康对照组的MNV、NDW、MNS分别为144±11,18.76±1.64,144±3.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574,27.421,28.475,P〈0.05或〈0.01). WBC≤10×109/L组MNV、NDW、MNS分别为151±12、22.72±2.54、138±5,WBC〉10×109/L组分别为158±16、25.62±3.17、136±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64、41.014、18.873. P〈0.05或〈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的MNV、NDW、MNS为159±13、25.76±4.02、134±5,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组分别为150±15、22.13±2.32、138±4,与健康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05、45.34、19.145,P〈0.05或〈0.01).血液细菌感染组的MNV在临界值(cut-off值)为150时,敏感度为71%(72/102),特异度为92%(57/62),NDW在cut-off值为23时,敏感度为74%(75/102),特异度为98%(61/62).MNV与NDW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好,敏感度高于传统的WBC计数(WBC cut-off值〉10×109/L 时,敏感度为57%)、NE(NE的cut-off值≥0.85时,敏感度为53%)等感染指标.结论 中性粒细胞的MNV、NDW参数诊断细菌感染比传统的WBC总数、NE值、形态学分析更加特异而灵敏,而且客观、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与研究白细胞VCS参数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5例菌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5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对照1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分别使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的WBC值和VCS参数,并按照WBC值的大小将观察者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结果观察组WBC、ANC、MNV、MNV-SD、MLV-SD和MLC值高于对照1组,且对照1组WBC、ANC、MNV、MNV-SD、MLV、MLV-SD、MLS和MLC值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1组MNV和MNV-SD值高于观察2组,且观察2组MNV和MLV-SD值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另外,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MNC、MLV-SD、MLC及MLS值均高于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细胞VCS参数能反映出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作为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