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 总被引:33,自引:12,他引:33
我们应用经典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试验 )的原理和方法[1,2 ] ,以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悬液取代红细胞悬液作Coombs分型试验 (BMMNC Coombs) ,结果发现 ,一部分经典Coombs分型试验阴性的血细胞减少症患者BMMNC Coombs分型试验阳性。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 检测对象1.1 阳性对照组 :5例 ,男 2例 ,女 3例 ,中位年龄 42岁 (35~ 72岁 ) ,均为Coombs试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1.2 阴性对照组 :47例 ,男 2 2例 ,女 2 5例 ,中位年龄 31岁(7…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尤其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诊断方法,但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典型,而且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良好,但coombs阴性.作者此类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的coombs试验,结果阳性率很高,有明显价值[1].由此可见,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可弥补外周血coombs试验仅检测成熟红细胞自身抗体的不足,所以对于怀疑为AIHA的患者同时进行外周血coombs试验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oombs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尤其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诊断方法,但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典型,而且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良好,但coombs阴性。作者此类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的coombs试验,结果阳性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对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悬液取代经典Coombs试验的外周血红细胞悬液,即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检测21例临床拟诊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H)或全血细胞减少(IRP)症患者,并以20例明确诊断的血细胞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21例拟诊IRH/IRP患者中BMMNC-Coombs试验阳性14例,阳性率66.7%.对照组20例BMM-NC-Coombs试验均阴性.BMMNC-Coombs试验阳性患者经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荆均产生了显著疗效.结论 BMMNC-Coombs试验对IRH/IR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简便可行,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在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学者应用经典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试验 )的原理和方法 ,以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取代外周血红细胞悬液作Coombs分型试验 ,结果发现 ,一部分经典Coombs分型试验阴性的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阳性[1] 。用同样的方法 ,我们对 4例诊断为Coombs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患者进行检测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检测对象1.1 观察组 :我院自 1999~ 2 0 0 0年收治的AHIA患者 4例 ,男性 1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3~ 6 5岁。均为初治患者 ,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临床骨髓干细胞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富含间充质干细胞的浓缩骨髓单个核细胞,研究适用于临床治疗的单个核细胞分离技术。方法应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单采系统,设置不同参数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分离前后进行细胞形态学分类、细胞计数检测、表达CD34、CD133和CD271细胞的检测,计算有核细胞回收率、单个核细胞回收率,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确定效率较高的单个核细胞采集参数。结果应用Cobe Spectra 6.1的骨髓处理(BMP)程序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采集,采集线路红细胞浓度颜色选择比色卡比容为3%较5%和7%分离的效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循环次数在7—9次范围内较好,MNC百分比较高。单个核细胞数达75.0%,CD34+达1.17%,CD133+0.63%和CD271+0.53%。结论该方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安全无污染,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且骨髓可以回输,可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干细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阳性患者给予泼尼松或加用环孢素A治疗。结果 51例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阳性40例,阴性11例。阳性患者中,单纯IgG阳性16例,单纯C3阳性4例,IgG+C3阳性4例,单纯IgM阳性4例,IgG+IgA阳性4例,抗IgG+IgM阳性8例。泼尼松或加用环孢素A治疗有效率87.5%。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分型试验对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方法 对3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注入下肢动脉和缺血的下肢肌肉内的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后足部疼痛消失,远端皮肤温度回升至正常,溃疡面明显缩小愈合。结论 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正确护理,是治疗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异种骨对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4/10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5只新西兰白兔采用杨述华等液氮冷冻法的改进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即术中只切开关节囊,不切断股骨头圆韧带,股骨头不脱位行液氮冷冻。手术后行自体对照,一侧髋关节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异种骨,对照组髓芯减压后植入异种骨。术后2,4,8周两组分别行X射线检查、Masson染色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坏死股骨头修复情况。结果:纳入新西兰白兔1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及Masson染色检查示实验组股骨头坏死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2,4,8周实验组新生骨小梁体积比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5.49±0.60)%,(24.44±0.76)%;(32.45±0.37)%,(31.08±0.38)%;(37.93±0.40)%,(36.30±0.74)%,t=2.901,4.936,6.627,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异种骨对坏死股骨头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在出院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舒适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术后舒适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结论对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已证实,各种干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都可以一定程度的恢复脊髓中枢神经的功能。但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以及长期效果的研究少见。利用大鼠抽取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移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及长期预后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级别:生物安全一级。①实验材料:8周龄SD雌性大鼠,体质量200~22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从大鼠胫骨及股骨采集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备用。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2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模型+细胞组(n=11):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椎管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模型+DMEM组(n=11):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DMEM。假手术组(n=9):仅剪除T9-10棘突和椎板后,不损伤脊髓,逐层缝合。③实验评估: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细胞在宿主脊髓内的存活情况,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①假手术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中评分无明显差异,属评分正常。模型+DMEM组评分为0分,其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模型+细胞组在2,4,6,8周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与模型+DMEM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移植的细胞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嵌合到宿主脊髓组织表达血管标志。
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8周,不仅能够在损伤脊髓内存活,而且还能分化新生血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移植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促进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和收缩功能.目的:观察白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至犬心肌梗死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列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4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体质量15~25 kg,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16只杂种犬投币法随机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移植组于心肌梗死后2 h经冠状动脉内移植CM-Dil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 h及6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6周处死所有动物于梗死区及其邻近部位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心肌梗死后6局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化情况.③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组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变化.结果:纳入杂种犬16只,全部存活.左前降支结扎2 h后可见结扎点远端心肌组织变紫,室壁活动减弱,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①对照组心肌梗死后6周和心肌梗死后2 h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移植组术后6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较心肌梗死后2 h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改善(P<0.05),移植组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7%左右.②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正常心肌组织及对照组心肌组织内未见移植细胞.③透射电镜下可见移植组分化完全的血管内皮细胞及类心肌样细胞.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在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存活并逐渐分化成心肌样细胞,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泛素 蛋白酶体通路是降解真核细胞内细胞因子等短寿蛋白的主要机制。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人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被认为可发展为很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1 ] ,但其对正常骨髓造血功能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首次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的影响 ,发现与白血病细胞的巨大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1 药物及试剂 Z LLL CHO由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Ben博士提供 ,二甲基亚砜配成 10 0mmol L的贮存液 ,- 2 0℃保存 ,用时稀释。鼠抗人bcl 2单抗 (SC 5 0 9)购于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φ)数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61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骨髓Mφ(CD68或CD45阳性)数量并通过鸡红细胞(CRBC)吞噬试验检测Mφ功能,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其Mφ百分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0.57±0.30)%、(37.56±15.20)%和0.75±0.34]均高于SAA组[(0.46±0.08)%、(28.26±10.46)%和0.59±0.39]及正常对照组[(0.44±0.69)%、(25.63±14.75)%和0.55 ± 0.16](P<0.05);且Mφ百分率与Mφ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呈正相关(r=0.43,P<0.01;r=0.40,P<0.01).根据Mφ数量将患者分为A组(Mφ≥10.5%)和B组(Mφ<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2%)自身抗体为IgG型,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1%)自身抗体为IgG型;A组患者Mφ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6.62±13.38)%和0.91±0.36]显著高于B组患者[(28.67±12.59)%和0.61 ± 0.30](P<0.05),而B组患者与AA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34例自身抗体IgG型患者分为Mφ高(≥0.75%)、低水平(<0.75%)两组,Mφ低水平组25例患者骨髓均仪能榆测到一系细胞与IgG结合,Mφ高水平组9例患者中8例能检测到二系细胞结合IgG,1例骨髓三系细胞均结合有IgG;Mφ高水平组患者中Mφ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60.22±12.51)%、1.23±0.23]显著高于Mφ低水平组[(43.32±9.24)%、0.84±0.24](P<0.05);Mφ高水平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Mφ低水平组(P<0.05);Mφ高水平组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及胸骨红系比例均显著高于Mφ低水平组(P<0.05).结论 IgG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Mφ数量增多,功能增强;IgG A身抗体阴性的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多有lgM型自身抗体或冷抗体,其骨髓损伤过程无Mφ参与. 相似文献
17.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04-01/2006-12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立即将提取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群分3次缓慢注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前、移植后5d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移植5d后左心室舒张末径较移植前缩小(1.20±3.77)mm(P>0.05),左心室收缩末径较移植前缩小(4.50±4.52)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提高(10.65±9.83)%(P<0.01)。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方法对3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注入下肢动脉和缺血的下肢肌肉内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足部疼痛消失,远端皮肤温度回升至正常,溃疡面明显缩小愈合.结论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正确护理,是治疗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硫化砷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硫化砷(As2S2)在体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RT-PCR等多参数检测不同浓度As2S2诱导MDS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①低浓度(0-0.6mg/L)的硫化砷对MDS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②相对高浓度的硫化砷(1.5-0mg/L)对低危组MDS以及高危组MDS的单个核细胞均有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bcl-2mRNA在As2S2作用后表达明显下调,bcl-2/bax比例明显下降(P〈0.05);③MDS病人存在骨髓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结论:MDS病人存在骨髓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低浓度的硫化砷对MDS细胞没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硫化砷主要通过诱导凋亡使MDS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0.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细胞因子支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作用的影响及比较扩增前后脐血(CB)CD34 细胞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黏附分子CD49d (VLA4)的表达情况,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体系,该体系分4组:A组为培养过程中不加细胞因子和基质细胞;B组为单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C组为单用细胞因子支持;D组为细胞因子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支持。在0、6、10及14天检测细胞总数、CD34 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同时检测CD34 细胞上CD49d 及CXCR4的表达数。结果表明:在体外14天培养过程中,各时间点D组CD34 细胞、CFU数及CD34 CXCR4 细胞和CD34 CD49d 细胞扩增数均高于A、B、C组(P<0.05);B、C和D组在各时间点各测量指标与A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6天后,B组各测量指标与C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支持脐血MNC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与趋化作用和与粘附作用相关的造血细胞亦较扩增前明显增加。单用细胞因子扩增会造成造血细胞的耗竭,单用基质细胞支持可扩增或维持造血细胞的量,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FBMSC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