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常规超声对肝癌射频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后疗效评估较为困难,文中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评估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c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肝癌局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CEUS对167例肝癌患者的194个病灶行RFA/PEI/RFA+PEI治疗后局部疗效评估,并与同期常规彩超(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增强CT对比分析.结果 PEI、RFA、RFA+PEI治疗肝癌后肿瘤坏死率分别为73.7%、82.3%、93.5%;CEUS和CDUS诊断肝癌治疗后病灶完全灭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7%、89.7%、96.9%和88.4%、66.7%、84.0%.结论 RFA+PEI联合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明显高于单纯RF或PEI,CEUS可作为肝癌治疗后疗效评估的金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37-83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疗效的有效性,其与增强CT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对69例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行超声造影(CEUS)。并在之后的1~3个月内随访并同期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扫描,比较分析两者在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残留率的一致性。结果:首次RFA后CEUS判断其中59例患者74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达80.4%(74/92),残留率19.6%(18/92)。对10例患者18个残留病灶又再次行RFA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18个病灶中13个病灶仍有局部残留。一个月后行超声造影(CEUS),同期进行增强CT(CECT)扫描,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及CECT判断一致为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判断不同:CEUS判断为残留而CECT判断为完全消融。CEUS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85.8%(79/92)、14.2%(13/92);CECT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90.2%(83/92)、9.8%(9/92)。92个病灶经RFA治疗术后,CEUS以及CECT对肿瘤的总体消融率以及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CEUS)对肝癌病灶RFA术后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的诊断具有同CECT相近的准确性。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能为肝癌RFA治疗后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在12例确诊原发性肝癌(HCC)和2例确诊肝转移癌患者RFA治疗前以及射频治疗术后即刻、1d后、2周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病灶强化特点.结果:RFA治疗前,超声造影有效地对肿瘤大小、实际范围及数目进行识别和确认,由此制定治疗方案并确定布针消融灶数.RFA治疗后,通过超声造影对病灶灭活情况进行观察,肿瘤完全灭活诊断正确率为90.9%(20/22),与增强C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的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肿瘤RFA治疗前后,均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I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肝癌患者的66个肿块接受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以了解RFA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66个肿块RFA治疗后超声造影检查.1 1个≥15 cm的肿块周边有部分强化,又进行了RFA治疗,而55个肿块各个时相均未见增强.随访2 a中,病灶≤3 cm的31例患者1a生存率93.5%(29/31),2 a生存率87.1%(27/31);两者比较P<0.05,病灶>3 cm和≤3 cm的两组1 a生存率比较P<0.05,2 a生存率比较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灶>3 cm的19例患者1 a生存率84.2%(16/19),2 a生存率68.4%(13/19).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一种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RFA治疗转移性肝癌8例,比较传统超声与CEUS检查对肿瘤病灶诊断结果及评价RFA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一般超声示肿瘤病灶为12个,CEUS示病灶为16个,病灶发现率提高33.3%(4/12);RFA治疗后,14个病灶消融完全(14/16),2个病灶重新消融(2/16)。结论CEUS能灵敏、清楚的显示肿瘤大小、数目及微小病灶,在肝癌行RFA治疗后能早期显示凝固样坏死与残留的肿瘤组织,是评估RF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隋洋  王兵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74-167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5例甲状腺结节病人(88枚结节)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48枚结节)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未完全灭活的组织及时行RFA补充治疗;B组35例(40枚结节)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后2组病人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等各项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病人的远期疗效.结果:RFA治疗后超声造影发现A组21枚结节未完全灭活并及时补充治疗.全部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2组病人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2组结节完全坏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83.7%、96.2%和56.5%、68.3%,同一随访时期A组结节的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RFA治疗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可实时引导定位,指导补充消融治疗,有效提高完全灭活率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子宫肌瘤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导向经阴道自凝刀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分别对59例已育妇女71个子宫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22个,黏膜下肌瘤49个)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RFA治疗后即刻行CEUS检查来评判消融效果,部分带蒂黏膜下肌瘤消融后随即取出送病理。治疗后于3,6,12月常规超声观察肌瘤体积变化、血供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前行CEUS检查71个病灶均符合子宫肌瘤"周边网状增强型"的造影增强模式;RFA术后即刻病灶CEUS表现为"缺损型"造影增强模式。RFA术后3,6,12月肌瘤平均体积明显缩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术前、术后即刻CEUS的应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有助于提高RFA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关节腔甲氨蝶呤-透明质酸偶合物(MTX-HA)注射与经皮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关节滑膜炎的疗效,初步探讨两种疗法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RFA组、MTX-HA组、对照组,AIA造模后进行RFA术与MTX-HA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兔膝关节肿胀、滑膜炎转归情况,术后4周解剖下观察膝关节面,软骨、骨侵蚀半定量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RFA组与MTX-HA组手术均成功,术后2周时RFA组膝关节径大于MTX-HA组(P<0.01),至术后4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显示,滑膜厚度滑膜炎RFA组和MTX-HA组术后积液均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MTX-HA组滑膜厚度与滑膜炎评分均高于RFA组(P<0.05),解剖下RFA组手术侧软骨侵蚀半定量评分显著低于对侧(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滑膜RFA术与关节腔内MTX-HA注射均能明显抑制局部关节滑膜炎症,使局部关节症状好转,阻止关节软骨、骨侵蚀进展,但RFA术的滑膜直接灭活作用优于MTX-HA注射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与激光消融术(LA)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FA组和LA组,每组73例。RFA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RFA治疗,LA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LA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病灶范围(即可手术病灶的直径);分别于术后1、3、12个月进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的病灶大小及动态增强情况,参照修订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RFA组和L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95±1.88)、(15.62±0.88)min, L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RFA组(t=43.082,P<0.05)。RFA组和LA组患者的病灶范围分别为(16.47±1.87)、(16.38±2.46)mm, 2组患者病灶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0,P>0.05)。术后1、3个月及1 a, RFA组患者的肿瘤完全消除率分别为98.84%(85/86)、76.74%(66/86)、74.42%(64/86),肿瘤部分消除率分别...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近期疗效观察(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及采用B超造影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12例患者共15个病灶行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9例,肿瘤最大直径7.2 cm,最小直径1.5 cm。术后1个月用对比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复查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中8例患者所有病灶全部毁损,呈囊实性改变,超声造影病灶无血流,3例患者实性病灶明显缩小,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血AFP明显升高,3例治疗后明显下降,其中1例患者降至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操作简单有效,是治疗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对比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复查可有效监测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判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RFA治疗的205例肝癌患者205个病灶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低机械指数(MI〈1.0)CEUS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与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效果及局部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92个病灶(44.9%)周边出现低回声区,或于病灶局部检及血流信号,常规超声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76%;CEUS检查提示80个病灶(39.0%)于动脉期可见造影剂局部充填,CEUS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8.4%。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CEUS可以更准确判断RFA术后消融程度及局部复发情况,与增强CT/MRI相当,可为射频治疗术后疗效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超声造影在治疗前后的应用.方法:应用HIFU对51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声像图的变化,比较治疗后病灶大小、回声、内部血流、临床症状等不同的改变,对其中42例治疗前、后分别行ARFI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比.结果:185例治疗后肌瘤内部回声明显增强,周围及内部血流信号消失,瘤体缩小程度大于30%,临床症状完全改善,227例治疗后肌瘤内部回声部分增强,周围及内部血流信号减弱,瘤体缩小程度小于30%,临床症状有改善,103例治疗后肌瘤内部回声无增强,周围及内部血流信号无减少,瘤体增大,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术后1月超声造影即发现造影剂充盈缺损,术后6月ARFI发现肌瘤横向剪切波速度值(Vs)有明显变化.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明确、安全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临床治疗方法,超声造影可早期评价疗效并干预治疗,ARFI可评价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TACE介入治疗后局部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个肝癌病灶在TACE介入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以最终诊断为标准评价CEUS对TACE疗效评估的准确性.结果39个病灶中CEUS评估的正确率为92.3%,效果明显.结论 CEUS是一种评价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83例肝癌患者的95个病灶接受经皮肝穿射频消融(RFA)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经皮RFA的疗效,并随访其复发情况.RFA治疗后,<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95.4%,≥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76.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7.7%,多发病灶的完全消融率71.4%.RFA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病灶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1-3],大多数患者因发现较晚而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近年来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局部治疗逐步广泛用于HCC的临床治疗,由于其高效、微创和安全,已成为HCC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4-6]。肝细胞肝癌RFA术后正确的疗效评估为临床所关注的重点。既往临床上采用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以及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RFA)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76例肝癌 1 1 2个癌灶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 ,对治疗前后病灶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超声影像、螺旋CT检查、AFP变化以及生存率并发症等进行综合研究以评价疗效。结果 :RFA后再活检提示 65例 (85 .5 % )为坏死组织 ,1 1例残留癌细胞 ;1周后彩超示肿瘤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 ;1月后螺旋CT扫描病灶大小无明显改变 ,但CT值减低约 2 2Hu ,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76 .3 %、67.1 %、50 .0 % ;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和低热 ,7例右例胸腔积液 ,1例胆瘘 ,1例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超声引导RFA为肝癌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SHCC)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EMBASE (19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和Cochrane2008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纳入比较RFA与PEI治疗合并肝硬化的SHCC疗效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9.0软件对肿瘤坏死率、1年和3年局部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Hazard Ratio工作表计算生存率曲线中的死亡危险比.结果 共纳入5项RCT,包括754例合并肝硬化的SHCC(其中RFA组354例,PEI组4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较PEI能提高对单个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或肿瘤数目1~3个且直径小于3 cm的合并肝硬化的SHCC 坏死率P<0.001)、降低死亡风险(P=0.001)、并减少1年(P=0.004)和3年局部复发率(P=0.001).结论 RFA治疗单个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或肿瘤数目1~3个且直径小于3 cm的合并肝硬化的SHCC总体疗效优于PEI.  相似文献   

18.
Liu HM  Zhao SL  Qu LX  Li SS  Wu HR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9):1622-162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监测氩氦刀治疗恶性肿瘤及评价术后近期疗效的作用。方法 42例患者,在氩氦刀治疗前及治疗后近期采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其肿瘤病灶数量、坏死情况,并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或MRI比较。结果共80个病灶,超声造影显示的病灶数及其内部坏死灶的数量(96个vs 19个)和大小(5.7±3.6 cm vs 2.8±1.7 cm)均较常规超声显著增加(P<0.001),与增强CT或MRI显示的坏死灶的数量(94个)和大小(5.5±3.3 c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72,0.978),超声造影评价氩氦刀术后近期疗效与增强CT或M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06)。结论超声造影在检测氩氦刀治疗恶性肿瘤及评价术后近期疗效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3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9例。肿瘤最大径≤5 cm的12例肝癌患者采用单纯射频消融治疗(RFA),肿瘤最大径>5 cm的18例肝癌患者采用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RFA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或肝脏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完全灭活率46.7%(14例),部分灭活率53.3%(16例)。单纯RFA组12例完全灭活率50.0%(6例),部分灭活率50.0%;RFA联合TACE组18例完全灭活率44.4%(8例),部分灭活率55.6%(10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例AFP阳性患者术后AFP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较好,对于大肝癌宜联合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例肝癌患者并在RFA治疗前通过超声造影(CEUS)对其数目、大小、性质等进行确定,并在治疗后1个月以及半年后通过CEUS进行复查。结果未出现新生病灶,且5个病灶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RFA治疗前通过CEUS能够提供详细的数据依据,为RFA的治疗方案提供最有效的数据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