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亚甲减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5):366-367,400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亚甲减患者、29例甲减患者和35例体检健康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促甲状腺素(TSH)、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亚甲减组HCY、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CY与甲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C、LDL-C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治疗后TSH、TC、HCY、LDL-C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TG、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甲减患者出现血脂代谢及HCY代谢异常,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病风险,应及时检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了解性激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453例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4项性激素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指标,并对5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6个月后再重新测定其血清中的脂类。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妇女有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PSH及LH均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较围绝经期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后与绝经前妇女血脂水平相比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58例HRT 6个月后,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脂异常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HRT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血脂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的病因及从"肾"治疗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肌注氢化可的松造成大鼠血脂紊乱,检测右归丸治疗前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变化。结果大鼠肾阳虚模型血清中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右归丸混悬液灌胃治疗后,大鼠血清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肌注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模型通过抑制大鼠肾上腺造成高脂血症模型成立,为临床上高脂血症从"肾"治提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妇复春胶囊对绝经后妇女高胆固醇血症调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妇复春胶囊对绝经后妇女高胆固醇血症的调脂作用.方法将87例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妇复春治疗组45例,每日早餐后口服妇复春胶囊2粒;舒降之治疗组42例,每晚口服舒降之5 mg,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药对血TC、TG、LDL-C、HDL-C的影响.结果妇复春治疗组与舒降之治疗组血TC、TG、LDL-C分别降低3%、2.2%、14.7%和20%、19%、24.2%,血HDL-C分别升高23.1%和3.6%(P<0.05).结论国产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妇复春胶囊可显著降低血TC、TG、LDL-C及升高HDL-C水平,其升高HDL-C的作用大于小剂量舒降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冠心病且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常规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HDL-C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加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和TG水平均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P均〈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除血清TC及LDL-C外,另三项检测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冠心病患者TG水平,升高HDL-C水平,抑制血清hs-CRP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勃龙长期治疗(2年)对绝经后妇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 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颈动脉和椎动脉IMT的影响。方法有更年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勃龙2.5 mg/d)和对照组。替勃龙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检测血脂、ox-L DL、NO、ET-1及颈动脉IMT,颈动脉、椎动脉的RI。结果129例完成观察和治疗。替勃龙治疗2年后血TC、ET-1显著降低(P〈0.05),LDL-Ch、ox-L DL、Lp(a)极显著降低(P〈0.01),HDL-C略有降低(P〉0.05),NO显著升高(P〈0.05)。替勃龙治疗2年CCA的IMT下降26.7%(P〈0.01)。CCA的RI从(0.72±0.06)下降到(0.68±0.06),ICA的RI从(0.59±0.05)至(0.56±0.05),VA的RI从(0.66±0.06)下降到(0.62±0.04),P〈0.05。ECA的RI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替勃龙对绝经后妇女动脉内膜具有保护作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雌-孕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用雌-孕激素治疗后血中脂蛋白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52例,给予妊马雌酮0.625 mg/d,安宫黄体酮(MPA)4 mg/d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定空腹血脂、性激素及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49例患者按计划完成疗程,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下降(P〈0.05),总胆固醇(TC)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酰甘油(TG)有所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雌-孕激素对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脂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勃龙(tibolone)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颈动脉和椎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流阻力指数(RI)的影响.方法:有更年期症状的绝经后妇女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勃龙2.5 mg/d)和对照组.替勃龙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颈动脉、椎动脉RI.结果:129例完成观察和治疗.替勃龙治疗2年后血TC显著降低(P<0.05),LDL-C和Lp(a)也显著降低(P<0.01),HDL-C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勃龙治疗2年颈总动脉IMT下降26.7%(P<0.01).颈总动脉RI从0.72±0.06下降到0.68±0.06,颈内动脉RI从0.59±0.05降至0.56±0.05,椎动脉R1从0.66±0.06下降到0.62±0.04(P<0.05).但颈外动脉Rl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替勃龙可降低TC、LDL-C和Lp(a),颈动脉RI,颈动脉IMT,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2对照组治疗后TC、LDL-C及hs-CRP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LDL-C和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调整ACS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香青兰水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给药10周,观察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水提取物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AST、MDA(P〈0.05或P〈0.01),升高HDL-C、SOD(P〈0.05或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香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LT、AST、MDA(P〈0.01),显著升高血清SOD(P〈0.05),显著升高肝匀浆SOD(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结论:香青兰水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节血脂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妇女孕酮水平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例临床病例,按年龄分为育龄组、中年组及老年组,检测其血清孕酮、血脂的浓度并分析。结果总胆固醇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孕酮在育龄组与中年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与育龄组、中年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妇女孕酮较中年及育龄妇女孕酮明显降低,同时伴TG、LDL-C升高,HDL-C降低,雌性激素孕酮水平变化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替勃龙和克龄蒙短期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围绝经期患者183例分为替勃龙组、克龄蒙组和对症治疗组,分别给予替勃龙、克龄蒙和对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KI评分和FSH评分,检测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和雌酮含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和骨密度(BMD),分析雌酮水平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治疗6个月后KI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优于对症治疗组(P〈0.05,P〈0.01),克龄蒙组治疗后KI评分优于替勃龙组(P〈0.05),而对症治疗组只有KI评分降低(P〈0.05);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治疗后血清FSH下降,E:升高(P〈0.01),且克龄蒙组优于替勃龙组(P〈0.05);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平均脊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0.01),且2组治疗后与对症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雌酮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均高于对症治疗组(P〈0.01)。治疗前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体内雌酮与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存在中等正相关(r=0.417,P〈0.01;r=0.406,P〈0.01);治疗6个月后,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升高,但体内雌酮与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只存在极微弱相关(r=0.125,r=0.156,P〉0.05)。结论应用替勃龙和克龄蒙均可有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增加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赵凯华 《中原医刊》2011,(1):54-56,58
目的评价银杏叶分散片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3例)在抗高血压药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分散片,B组(63例)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内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患者用药前后的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A组明显下降(P〈0.01),而B组下降不明显(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值(FMD)A、B两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组间比较A组FM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1)。两组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银杏叶分散片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S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银杏叶分散片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有益于ISH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绝经后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组(A组):给予口服环丙沙星500mg/次,1d2次,连服7d,同时予口服替勃龙2.5mg/次,1d1次,连服3个月;环丙沙星治疗组(B组):给予口服环丙沙星500mg/次,1d2次,连服7d,每月1次,共用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各临床参数的变化和随访期病情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血清雌二醇水平、阴道健康评分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1),复发率、阴道pH值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泌尿系感染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理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与脑卒中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12例脑卒中患者的血浆sdLDL水平,患者均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证实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梗死54例,腔隙性脑梗死32例,脑出血26例。对照组120例,性别、年龄匹配并经严格检查排除了脑卒中。观察各组间sdLDL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sdLDL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浆sdLDL水平为(1.65±0.31)mmol/L和(1.13±0.2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14)mmol/L(P〈0.01);脑出血组的血浆sdLDL水平(0.48±0.19)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中的甘油三酯、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血浆sdLDL水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LDL/LDL〉50%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OR值=3.7,95%可信区间2.672~5.214,P〈0.001);sdLDL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LDL水平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同性别、年龄的帕金森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老年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再纳入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16名作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水平。并进一步按年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比较,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低年龄组(≤65岁)帕金森病患者比较,高年龄组(65岁)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水平有所降低,以男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8例老年冠心痛和50例健康人血脂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B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脂蛋白A1平均浓度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固醇的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月旨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1比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脂蛋白B、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对老年人的血清脂类的检测,尤其是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C、脂蛋白B、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胆固醇、脂蛋白Al/脂蛋白B的检测结果异常时,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