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冒     
<正> 1973年以来笔者用祖传验方治疗风热型感冒843例,其中服药2剂痊愈者811例;3剂痊愈者32例.处方及用法:鸭跖草30克,连翘15克,银花10克,板蓝根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将上药用水浸泡两小时(水淹没药面),再用文火煮沸服之。服完后再将药渣煎服两次,每次复煎前均加水浸泡5~6小时。一般连服2~3剂即愈。病例:张某,男,32岁。因受凉后出现头胀身痛,发  相似文献   

2.
感冒四季均可发生,一般病程5至10天,但夏令梅雨季节,感受暑湿之邪所致之,则不易速除。笔者根据这一致病特点,用升阳益胃法治疗夏令感冒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2例中,男女各11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30岁;发病时间最长者30天,最短者10天,皆有恶寒,头昏重,四肢困重或酸胀,不思食,或畏风自汗,少气懒言,小便黄,大便稀溏。苔微腻,脉濡等症候。方药及治法主以升阳益胃汤,处方:黄芪15~20克,党参10~15克,云苓10~15克,白术10克,泽泻8~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法夏10克。陈皮12克,柴胡8克、白芍15~18克,防风10克,黄连5克,甘草6克。若苔厚腻者去甘  相似文献   

3.
张××,女,51岁。1985年3月15日因鼻塞流涕,喷嚏频作,恶寒,周身酸楚,口不渴,自服感冒冲剂,每日三次,每次一包,连服两天。身痛鼻塞不解,并见咳嗽(痰稀色白)、气喘、胸闷,又自服罗汉果止咳冲剂,致咳喘加剧(张口抬肩,难以平卧),故来我院治疗,诊见苔薄白、脉浮紧,于3月25日收入住院。拟宣肺散寒,止咳平喘。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苏子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服药三剂,气喘减轻,仍咳嗽,痰白,原方加百部、桔梗各6克,再进四剂而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一、气虚感冒秦××,女,40岁。1982年11月17日诊。素体虚弱,患子宫脱垂四年。两天前淋雨受凉失治,证见微恶寒,鼻塞,头身酸痛,无汗微咳,少气懒言,纳差口不渴,舌苔薄白微腻,脉浮无力。证属气虚感冒,兼湿邪。治以益气解表。处方: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桔梗10克,柴胡10克,防风10克,藿香10克,甘草6克,苏叶10克,服一剂病减,二剂表证悉除,继以补中益气丸收功。  相似文献   

5.
本组73例中男48例,女25例;21~60岁62例,病程最短12小时,2天之内68例;中医分型:风热型70例,风寒型3例。血中白细胞少于1万/mm~320人,1万~1.5万32人,1.6万~2万20人,大于2万1人。方药组成:薄荷10克后下芥穗1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前胡10克黄芩10克竹叶  相似文献   

6.
流感、感冒     
<正> (一)流行性感冒1、处方:海芋头10斤。用法:将上药除皮洗净,切成薄片,与大米120克、食盐15克混合入锅,急火炒至大米成棕黑色,再加水20斤,煮沸40分钟至1小时,过滤去渣即成。用于预防者,每天服1次,每次200毫升,连服3天。用于治疗者,每天2次,每次200毫升。  相似文献   

7.
病例一:任×,女,40岁,1982年9月19日初诊,患者于一年多以前开始,每逢月经到来即发感冒。主要症状是:鼻塞、咽干、咳嗽,全身无力,有轻度畏寒,无明显发热,经期为1~2/28~30,感冒每次持续10~15天不等,一般感冒药医治罔效,而待经期过后,可不药而逐渐自愈。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治以调和营卫,和解表里。以小柴胡汤为主加味治之。处方:柴胡3克,黄芩6克,党参6克,陈皮3克,甘草3克,葛根6克,川芎3克,半夏6克,茯苓6克,水煎服,共服五剂后,感冒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老年人气血亏虚,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冒,现介绍几款粥疗效方,供选用。荆芥粥荆芥10克,薄荷5克,淡豆豉15克,大米50  相似文献   

9.
感冒过汗     
—九七○年秋,五星小街顾太太,年虽八十,体质尚健,操持家务,不感其累.一日不慎罹感冒,头痛骨楚,恶寒发热尚轻,服药(麻黄10克、柴胡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3克、杏仁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生姜三片)二剂汗大出,头痛恶寒发热解而眩瞑不省人事.入医院治疗三日未效而出院,后事皆备矣.余适上街乃邀诊.视患者目闭口开,呼吸短促似喘而气弱无力,喉间有痰声漉漉,两颧稍红艳,呼之似有所闻但不声不语,四肢困倦不举不动,舌质  相似文献   

10.
药物:香薷。用量:15岁以上30克,15岁以下每岁用1.5克,为一日量。用法:用开水约400毫升冲泡,加盖焖焗,待温度降至30℃以下时倒出服之;药渣再加水约200毫升,沏泡一次如上法。  相似文献   

11.
报道:方一:菊花15克,银花10克,牛蒡子10克,葛根15克,薄荷3克,石斛10克,木香10克,神曲15克,青蒿15克,荷叶15克,淡竹茹10克,甘草5克。用于病程前期小于8周者。方二:银花10克,公英15克,黄芩10克,荷叶15克,薏苡仁15克,神曲15克,枳亮10克,太子参10克,滑石10克,甘草5克。用于长期发热,病程大于3周以上者。方三:公英10克,连翘10克,石斛10克,赤茯苓10克,枳壳5克,太子参10克,红枣10克,麦冬10克,神曲15克,甘草5克。用于病久体虚,热退之后巩固疗效者。笔者多年来应用上方治疗小儿夏季  相似文献   

12.
感冒后久咳     
<正>方药:紫菀20g,荆芥10g,桔梗12g,白前15g,百部15g,陈皮10g,甘草12g,黄芪15g,防风15 g,白术20 g。加减:风寒咳嗽加紫苏叶10 g、细辛3 g、生姜3片;风热咳嗽加浙贝母10 g、连翘10 g、桑白皮12 g、芦根12 g。用法: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每次150 ml,饭后温服。  相似文献   

13.
刘某女 21岁学生。1988年3月14日就诊。自1987年冬季开始,每值经间期即出现鼻塞流涕,微咳,咯吐黄粘痰,身热无汗,头痛身困倦,四肢无力等症状,行经前后上述诸症自解,至经间期即复发。月经常后错5~7天,量少色淡并夹有少许血块。平素少腹两侧有凉感,经行少腹空痛,按之痛减。有时头晕,面色少华。舌质淡有淤点,苔白,脉细。证属血虚冲任不固,偶感风寒,伤及冲任,凝滞脉络,影响血气运达。诊断:经问期感冒。治宜养血温冲,佐以活淤调经。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当归24克熟地24克白芍15克川芎9克桂枝6克阿胶12克吴茱萸6克丹皮12克香附15克小茴5克生姜3片甘草6克。5剂,水煎服。二诊:正值经期第3天,腹痛有减,经量较前增多,但仍有血块,症均有所减。上方加肉桂3克以散  相似文献   

14.
治疗方药:自拟“和荣顺气导水汤”为主方,由当归25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生地25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乌药10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独活15克,泽泻15克,薏苡仁15克、木通15克、焦栀15克、黄芩20克、滑石15克(包煎)、甘草10克、灯心5克、黑茅根20克组  相似文献   

15.
五更泻治验     
治疗方药及结果方一:大黄10—15克,方二:炙附子25—50克,干姜10—15克,白术15—20克,党参15—20克,山药15—20克,木香10—15克,甘草10—15克。煎眼法:先煎方一,取  相似文献   

16.
壮阳龟灵丸系笔者自制丸药。治疗阳萎、男性不育及慢性肾虚腰痛屡效,介绍如下。方药: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淫羊藿10克蛇床子10克阳起石10克金樱子15克覆盆子15克菟丝子15克狗脊15克锁阳10克海龙10克何首乌15克巴戟天10克沙苑子15克生山药10克党参20克炙甘草10  相似文献   

17.
近六年来笔者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加苏叶、荆芥,治四时感冒及流感500余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该方疗效迅速(大部分病例1~2付药治愈),药价便宜,服用方便,已成为我单位患感冒者的常用药。现仅将有病历资料的300例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00例中268例为住院病人,32例为门诊病人(经过追访)。其中男性228例,女性72例,年龄4~14岁17人,15~75岁者283人,诊断为“流感”者120例。其他为一般感冒。治疗方法及方剂大青叶12克,牛旁子18克,贯仲15克,连翘12克,荆芥9克,  相似文献   

18.
1.内服法: (1)补肾养阴方:生地20克、枸杞10克、女贞15克、首乌20克、早莲草20克、丹参20克、白芍15克、枣仁15克、钩藤15克、谷麦芽各30克。(2)清热凉血通络方:龙胆草15克、黄芩15克、白芷15克、桑叶10克、丹皮15克、山楂20克、泽泻15克。以上二方交替服用,每日一剂,连服12~16剂后,换服下方:  相似文献   

19.
药用:川乌10克,草乌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黄芪20克,天麻10克,防风15克,赤芍20克,当归25克,海桐皮15克。方义:乌头、桂枝通阳开痹、驱寒逐湿,甘草、赤芍、黄芪通血痹温经脉,天麻、防风、海桐皮祛风除湿。按上方酌加没药15克、寄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共16例,效果满意。基本处方:二花2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白芷10克、防风6克、浙贝母12克、花粉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炒穿山甲12克、红花15克、砂仁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随证加减:(1)病久或体弱者加黄芪、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