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3年。对两组脑梗死复发率、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脑梗死复发率、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基础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周期为6个月。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且测定患者血脂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血压、肝功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体血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明显增高,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异常和脂代谢异常,更易发生血管并发症,在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基础上,还要注重调脂治疗,辛伐他汀可有效地调整血脂水平,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3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情况,再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随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增高,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具有显著增高的趋势(P<0.05).观察组管腔堵塞5例(7.35%,5/68),管腔狭窄63例(92.65%,63/68);对照组管腔堵塞0例,管腔狭窄11例(31.43%,11/35),两组管腔堵塞率及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具有密切关系,心脏瓣膜钙化程度越重,颈动脉狭窄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徐海彦 《中国校医》2021,35(5):383-38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脑栓塞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栓塞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6.94±5.28) 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9±0.37)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43±6.71) cm2、(1.58±0.43)mm,(t=4.455、3.542,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无腹泻、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栓塞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缩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其厚度,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向东  杨鹏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54-5155,515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6周分别测定hsCRP、TC、TG及LDL-C等指标;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6周后TC、TG、LDL-C、hs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程度,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血尿酸和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按颈动脉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及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IMT与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颈动脉IMT与血尿酸、TG呈现正相关(P均<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血尿酸和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按颈动脉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及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IMT与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颈动脉IMT与血尿酸、TG呈现正相关(P均〈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0.52±0.17) cm2、(2.61 ±0.39) m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5.62±0.69)、( 1.86±0.52)、(3.85±0.58)、(1.47±0.36)mmol/L,观察组分别为(4.57±0.52)、( 1.48±0.43)、(3.17±0.42)、(1.82±0.44) 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显著,能够稳定斑块,降低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其中,梗死组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三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狭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全部人群Treg水平。结果:(1)颈动脉狭窄组Treg百分比低于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Treg百分比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reg百分比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2)hs-CPR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颈动脉狭窄组hs-CPR水平高于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hs-CPR水平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周血Treg与hs-CP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Treg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映的标志物之一,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62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非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5).结论糖尿病是造成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决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抽取10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不同用药方案带来的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检测指标(TC、TG、LDL-C、HDL-C)用药后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且以试验组患者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并检查 10 0例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及颈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 ,老年组 (≥ 6 0岁 )IMT显著高于 <6 0岁组 (P <0 .0 0 1)。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 6 6 .0 % ,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入口和起始处(87.8% ) ,以低回声斑块为主 (6 1.0 % ) ,其次为强回声斑块 2 6 .7%。 10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2 6 0 % ,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80 .7% )。狭窄部位以颈总动脉 (CCA)为主 (46 .1% ) ,其次为颈内动脉 (ICA)(38.5 %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ICA CCA比值较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彩超检查能确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稳定性 ,能确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程度 ,提供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进而减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病变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同时进行血脂检测、高血压分级及年龄比较.结果①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MT与高血压分组成正相关,血压分组越高中,颈动脉内膜增厚越明显.②颈动脉斑块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增加国.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斑块阳性率占81%.③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与TC、LDL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发生及程度受血压水平、年龄及血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头晕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头晕患者高脂血症、高血糖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头晕患者进行血脂、血糖分析,颈动脉硬化患者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结果随着血脂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高血脂、高血糖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有效且准确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清脂联素(APN)、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从天津市黄河医院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个月时,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APN、血脂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IMT。结果两组TC、TG、LDL-C、HDL-C、APN及IMT指标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开始,研究组与对照组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LDL-C、TC明显低于对照组,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增加患者APN水平及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能够降低IM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χ~2=13.001,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2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4,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疗效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75-87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每晚顿服,连用6个月),对照组患者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d,每晚顿服,连用6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相关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用药6个月后的血TC、TG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1),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用药后的血LDL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1),血HDL水平较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LDL、HD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IMT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MT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调脂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高脂血症患者189例,每日予以辛伐他汀10mg,酶法测定TC、TG、LDL-C、HDL-C,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每日予以辛伐他汀10mg能降低患者TC、TG、LDL-C,升高HDL-C,减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结论:辛伐他汀能调节血脂,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BDNF、生活质量、颈动脉狭窄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62%,高于常规组的7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w后,两组BDNF水平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DNF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分值均高于常规组,组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高达78.72%,中度、重度患者比例下降,常规组轻度患者达53.19%,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常规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常规治疗后服用辛伐他汀能改善其BDNF水平,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对18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形态、走行,内-中膜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占96.7%,其中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病例占81.2%,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占38.2%,6例颈内动脉闭塞(单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方面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以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