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癌基因C-myc的改变与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研究42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表达均值高于正常腮腺组织(P〈0.05)。结论 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发生过程中,C-myc癌基因有激活和过量表达。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等离子光谱法对2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瘤组织、自身瘤旁涎腺组织内十八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以初步探讨组织内微量元素含量与腮腺多形性腺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涎腺疾病     
Genistein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的体外抗增殖作用;HSV-tk与p53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肿瘤中的突变与缺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涎腺透明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其恶变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A)及其恶变(Cain-PA)中的表达,旨在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恶变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2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恶变CD44v6的表达。恶变后呈弱表达,细胞间粘附力减弱,从而利于浸润转移,CD44v6在Cain-PA的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弱或不表达,显示瘤细胞粘附力弱,易于脱离肿瘤主体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抑癌基因p16、癌基因rasp21的表达,探讨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中p16、p21的表达。结果:(1)p16表达:正常组阳性表达率为100%,良性组为95%,恶性组为82.5%。正常组与恶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良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2)p21表达:正常组阳性表达率为0%,良性组为65%,恶性组为72.5%。正常组与良性组或恶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良性组与恶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结论: 1.p16基因变异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2.ras基因产物p21过表达可能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早期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概况、手术治疗及复发等情况。方法对253例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涎腺多形性腺瘤住院手术患者进行5~15年随访观察总结。结果男87例,女166例。20~50岁142例,发病率最高。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复发9例,占3.56%。结论该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腮腺、颌下腺。恰当的手术可减少或避免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名涎腺混合瘤(mixed tumor),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者。临床上约8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以腭部多见,而发生于上唇皮下者则较为罕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上唇多形性腺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涎腺疾病     
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改良术式的临床疗效分析;涎腺沃辛瘤155例临床病例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并腺体区域性切除边界的界定;168例涎腺肿瘤临床分析;A—RDMJ对小鼠涎腺放射性损伤后唾液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多形性腺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 ,占全部涎腺肿瘤的5 3.9% ,占涎腺良性肿瘤的 93% [1] 。以腮腺发生最多 ,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2 ] 。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 ,在未广泛实施解剖面神经之前 ,主要采取单纯肿瘤剜除术 ,因瘤细胞残存或包膜破裂后瘤细胞种植的缘故 ,术后复发率高达40 %以上[2 ] 。自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这一标准术式问世以来。复发率为 3% [1] ~ 12 .5 % [3] 。作者采用腮腺区域切除保留主导管治疗多形性腺瘤 3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在观察组 (腮腺…  相似文献   

10.
朱丽娟  严明  田臻  邱嘉旋  徐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54-1256,1261
目的:检测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与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以及瘤旁涎腺组织石蜡组织标本中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yclinD1在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水平不仅在于肿瘤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而且瘤旁涎腺组织中Cyclin D1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而在瘤旁涎腺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Cyclin D1可能参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腺体,肿瘤多见于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名涎腺混合瘤,在涎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由肿瘤性上皮、粘液及软骨样基质组成,属于临界瘤,可以单发或合并其他类型的涎腺肿瘤同时发生,本院收治l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合并Warthin瘤患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讨论该疾病的组织来源、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涎腺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我院自1981-01~1997-01共收治涎腺肿瘤172例,经病理确诊为多形性腺瘤的136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18例病例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118例中,男62例,女56例。年龄最大者70...  相似文献   

13.
涎腺疾病     
腮腺结节病(附5例临床分析);肝素酶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睡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RK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6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4.
Gli2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Gli2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20例相对应的瘤旁正常腮腺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Gli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变化,并探讨Gli2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正常腮腺组织相比,多形性腺瘤组织中Gli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多形性腺瘤中Gli2 mRNA的高表达可诱导肿瘤细胞持续增殖,提示Gli2基因可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涎腺疾病     
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p5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EGFR及C-erbB-2蛋白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细胞系转移力之间的关系;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的临床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P53、P16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研究;35例腮腺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涎腺肿瘤Bcl-2、PCNA和C-erbB-2表达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 p5 3基因突变。 方法 采用非同位素聚合酶链式反应———单股构型多态分析 (PCR -SSCP)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  14例多形性腺瘤中有 11例出现PCR -SSCP异常电泳带 (阳性率 78.6 % )。突变部位分布在第 5~ 8外显子 ,其中第 5、6、7、8外显子的阳性例数分别为 2、6、7、3例。在 11例阳性肿瘤中有 2例肿瘤同时出现 3对外显子 (第 6、7、8外显子 )异常 ;3例肿瘤同时出现 2对外显子(第 6、7和 7、8外显子 )异常。结论 ①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中 p5 3基因的第 5~ 8外显子均有突变 ,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是外显子 6和 7;②在阳性的肿瘤中约有半数出现多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in pleomorphic adenoma,CPA)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间的相关性,探讨β—catenin、Cyclin D1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复发及恶变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5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腮腺、颌下腺、腭腺各15例)、16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β-catenin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对β-catenin、Cyclin D1在涎腺PA、CPA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β-catenin在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均呈正常表达(细胞膜着色),而Cyclin D1表达均呈阴性;β—catenin在PA和CPA中呈异质性表达(细胞膜着色减弱或缺失,细胞浆或核出现染色颗粒),表达率分别为35.6%、81.2%,Cyclin D1在PA和CPA中的表达率为51.1%、87.5%,β-catenin、Cyclin D1在PA、CP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在涎腺PA、CPA中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0.587,P〈0.05)。结论:涎腺PA、CPA中均存在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Wnt(Wingless&I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导致β—catenin胞浆累积,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涎腺PA及CPA发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2的表达变化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9例普通型和14例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MMP-2、9及TIMP-1、2的阳性表达及细胞定位,分析其中酶原与活性酶的含量比例。结果 MMP-2及MMP-2/TIMP-1、MMP-2/TIMP-2的比值在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高于普通型,活性MMP-2、MMP-9酶原和活性酶在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普通型,涎腺良性肿瘤与普通型多形性腺瘤间、涎腺恶性肿瘤与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涎腺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与涎腺恶性肿瘤有相似的MMP-2、9和TIMP-1、2表达特征,而普通型多形性腺瘤中MMP-2、9和TIMP-1、2的表达与涎腺良性肿瘤相近。检测MMPs、TIMPs有助于判断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S-100蛋白和中间丝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健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3):191-193,I017
目的 观察S-100A1、S-100A4、S-100A6、S-100B、K8.12、KL1、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S-100蛋白新亚型的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23例正常涎腺和6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KM-93对正常人涎腺、胎儿涎腺和多形性腺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单抗KM-93与浆液性细胞及部分导管细胞呈阳性反应,与肌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多形性腺瘤中的粘液软骨样组织无反应。多形性腺瘤中可见阳性细胞形成腺泡样细胞团,也显示出阳性细胞具有的分泌功能。作者认为单克隆抗休KM-93阳性细胞具有某些浆液性细胞的特点,在研究涎腺和涎腺肿后的组织结构及分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