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对颈长肌的定量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双侧颈长肌联合缝合、固定植骨块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成年尸体1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干,测量C3-C7节段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及双侧颈长肌内缘之间的距离。并在10个颈椎上模拟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利用双侧颈长肌联合缝合。并应用于46例患者。结果 ①双侧颈长肌内缘之间的距离分别为:C3水平(7.2±2.1)mm,C4水平(9.6±3.3)mm,C5水平(11.2±2.9)mm,C6水平(12.4±2.5)mm,C7水平(12.7±3.7)mm,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分别为:C3水平(25.5±2.8)mm,C4水平(20.4±3.5)mm,C5水平(17.8±2.9)mm,C6水平(10.2±2.4)mm,C7水平(15.3±3.1)mm。②本组病例随访0.5~6年,未出现食管瘘、食管痉挛,吞咽困难及呛咳等并发症,全部骨性愈合。40例颈椎病35例缓解,5例减轻;6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例好转,2例无效。所有植骨块均获骨性融合,无滑脱。所有患者颈部屈曲及旋转功能正常,颈部外观正常,无霍纳氏综合征。结论 双侧颈长肌联合缝合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块有阻挡作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自锁式梭形植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采用自锁式梭形植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效果固定。方法 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间盘突出症实施彻底前路减压后,将减压骨窗两端椎体凿出圆台形小槽,然后将梭形自体髂骨骨块上端先放入上端小槽内,牵引头部。下端加力夯入下端小凹窝内。术后用颈椎围领固定。结果 随访0.8~10年,平均5.3年,均无移植骨块移位、脱出。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见植骨块无移位、脱出。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块安全融合。结论 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19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9例中,18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脱位合并瘫痪FrankelA级4例中有3例术后症状无改善,其余16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按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植骨块均在12~15周内获得骨性融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彻底、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可造成高位截瘫甚至死亡。目前,经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效已得到公认[1]。笔者自2000年3月~2004年9月共收治此类损伤28例,其中23例应用前路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7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疾患67例,其中单纯植骨26例,植骨加AO颈椎带锁钢板(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CSLP)内固定41例。我们对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单纯植骨组:男24例,女2例。年龄21~60岁(平均48岁)。脊髓型颈椎病19例,颈椎骨折脱位7例。单椎间隙融合13例,两个椎间隙融合12例,三个椎间隙融合1例。住院时间13~128d,平均62±33d。植骨 CSLP组:男32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8岁)。脊髓型颈椎病14例,颈椎骨折脱位27例。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椎体前复合组织瓣移位缝合生物固定预防单节段颈椎椎体间植骨块滑脱的治疗效果。方法颈前常规入路,于椎前筋膜及前纵韧带设计Z字形组织瓣,同时在植骨块两侧取颈长肌的内侧部,在颈交感干的内侧缘纵行设计双蒂颈长肌肌瓣,于植骨块前方将复合组织瓣移位缝合同定以预防单节段颈椎椎体间植骨块的滑脱。结果共治疗218例,颈椎融合率达到98.5%。3例经CT扫描为可疑不全融合,但未出现症状,未出现植骨块突出、滑脱等移位现象。结论椎体前复合组织瓣移位缝合生物固定预防单节段颈椎椎体间植骨块滑脱,可获得牢固可靠的生物同定,有效避免植骨块的滑脱。  相似文献   

9.
榫状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采用榫状植骨,以取得更好的植骨效果。方法:86例采用环锯法完成相应颈椎节段前路扩大减压,2或3个间隙者,去除两减压孔间的椎体骨,沟通成一长槽,在槽两端的椎体边缘中部各开一个小凹槽。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制成榫状,使榫状植骨块的突出榫部正好卡在上述小凹槽中。术后用皮革颈围领或石膏颈围领固定。结果:随访0.5~8年,平均4.5年,均无植骨块移位、脱出或陷入,一般在术后2~3个月内植骨完全融合。结论:榫状骨块卡入牢固,增加了骨块的抗旋转与屈伸应力;在术中击入植骨块时或术后,该榫状植骨块不会陷入压迫脊髓,且植骨愈合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1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 ,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 ORION钢板内固定。按神经功能 Frankel分级标准 ,于术前、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分级评定。结果  16例获访患者中 ,平均随访时间 13.6个月 ,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 ,植骨于术后 3~ 6个月融合 ,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术后 Frankel分级改善一级左右。结论 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经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的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加CSLP系统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CSLP固定系统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经验。方法 下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植入加CSLP内固定。结果  6 1例患者经 8个月~ 4年随访观察 ,所有的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按Frankel分级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带锁钢板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 ,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生物相容性良好 ,无磁性等优点。只要患者全身状况允许 ,一周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CSLP系统内固定有利于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及保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早期前路减压融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经验。方法:下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植入。结果:39例患者经8个月~3年随访观察,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只要患者全身状况允许,1周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有利于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及保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的并发症(附45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451例颈前路环锯减压,环锯法髂骨移植的临床结果。其中单节段植骨420例,双节段植骨27例,三节段4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仅10例有轻度成角畸形和椎间隙高度降低,该畸形不影响临床疗效。供区并发症以切口疼痛、切口血肿及局部皮神经损伤为主,其发生率为9.1%,主要并发症为0.7%,次要并发症为8.4%。作者认为,准确选择切口部位和长度,合理止血,皮肤无张力缝合可降低供区并发症。环锯法取骨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三面皮质骨和两面皮质骨对供区骨融合无明显差异。多节段植骨应考虑同时应用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颈椎间不同植入物固定后稳定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后分别植入异体骨螺纹晤支架、肽合金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对椎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8具人尸体颈椎为空白模型,环锯减压后,分别植入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测试以上状态下标本的应变和位移结果:减压后标本较空白对照应变和位移增加,异体现有螺纹融合支架、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固定能减少这种增加,而自体髂骨只能减少总体位移增加。结论:Cloward术减压后,颈椎稳定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一种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新的理想方法。方法 采用颈前路同一切口一次完成切骨取骨、脊髓减压及原位植骨三个手术步骤 ,自 1990年 5月以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人共 5 6例。结果 资料完整的 40例获得随访 ,优良率为87 5 % ,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 ,颈椎稳定性好。结论 本方法具有脊髓减压彻底 ,植骨融合牢固 ,手术操作简便 ,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对具有颈前路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人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锁式梭形植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采用自锁式梭形植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效果固定。方法 对 36例脊髓型颈椎病及颈间盘突出症实施彻底前路减压后 ,将减压骨窗两端椎体凿出圆台形小槽 ,然后将梭形自体髂骨骨块上端先放入上端小糟内 ,牵引头部。下端加力夯入下端小凹窝内。术后用颈椎围领固定。结果 随访 0 8~ 10年 ,平均 5 3年 ,均无移植骨块移位、脱出。术后 3个月复查X线片 ,见植骨块无移位、脱出。术后 3个月复查植骨块完全融合。结论 梭形植骨块植入后 ,具有稳定性强、抗屈伸、抗旋转和剪力应力。由于牢固稳定 ,使植骨块愈合快 ,同时术中术后避免骨块移动压迫脊髓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在颈椎前路前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恢复率。结果:随访6-3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4%-100%。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后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双凹形植骨在颈椎多节段前开槽式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颈椎前开槽式多节段减压术后的植骨形式。方法:通过334例颈椎疾病前路多节段减压术后双凹形植骨的回顾性观察,对其中107例疗效进行10年以上随访。结果:334例中无1例植骨块移位或不愈合,术后10年以上36例X线检查普遍表现颈椎曲度的改变。结论:双凹形植骨较为适合颈椎前开槽多节段减压术后植骨融合术。其优点是植骨块牢固、不易移位,接触面积大、易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颈前路减压用相应器械并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新型环锯锯芯、双环锯定位器、后纵韧带切除钩及“U”形骨凿等器械并临床应用56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13例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43例为单间隙病变,11例为双间隙病变,2例三间隙病变。均采用新型环锯锯芯定位引导,双环锯减压,以后纵韧带切除钩切除后纵韧带,并以“U”形骨凿切取髂骨骨块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O或Orion)。结果 除1例因髂骨骨凿使用不当致髂骨骨块压缩骨折外,其余55例使用本套器械操作者均手术顺利,无神经并发症,无植骨移位及塌陷。结论 新型环锯锯芯、双环锯定位器、后纵韧带切除钩及“U”形骨凿等器械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术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不同术式的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的技术因素.方法 自1990年1月~2006年3月,笔者共行颈椎前路手术1843例,其中具有完整资料352例,随访明间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5.1年,根据不同手术方法以及是否保留后纵韧带(PLL)分组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 10.0软件对各种术式疗效,脊髓太后矢状经增加值及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同一术式中保留PLL组与切除PLL组疗效有显著异,保留PLL组与切除PLL组各组间不同术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同一术式中保留PLL组与切除PLL组与切除PLL组脊髓术后矢状径增加值有显著态及神经功能恢复;是否应用内固定及应用种类与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