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双苯氟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endothelin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结果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凋亡率低,分别为(1.26±0.15)%和(2.50±0.35)%,溶剂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为(9.34±1.22)%和(10.58±1.44)%;双苯氟嗪可以降低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凋亡率,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皮层:10mg·kg-1组(7.92±0.76)%,20mg·kg-1组(6.78±0.77)%,40mg·kg-1组(6.00±0.71)%,r=0.9559,P<0.01;纹状体:10mg·kg-1组(9.76±1.47)%,20mg·kg-1组(8.52±0.60)%,40mg·kg-1组(7.22±1.39)%,r=0.9845,P<0.01〕。Flu20mg·kg-1组可以降低缺血后大脑皮层的细胞凋亡百分率(8.12±0.94)%(P<0.05),但对纹状体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明显影响(P>0.05)。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均显示高水平的Bcl2表达,Bcl2和Bax比值最高,分别为:皮层1.30±0.08,纹状体1.64±0.10;溶剂组皮层和纹状体Bax表达增加,Bcl2和Bax比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为1.03±0.12和1.00±0.04;Dip20、40mg·kg-1可以明显增加Bcl2表达,皮层和纹状体的Bcl2和Bax比值均高于溶剂组,而Dip10mg·kg-1组和Flu20mg·kg-1组不能对抗Bcl2和Bax比值的降低。结论双苯氟嗪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其抗凋亡作用与增加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玄参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英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玄参提取物 (SnPs)对局灶性缺血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 2±s 7)g 4 0只随机分 5组 (均n =8) :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3个不同剂量SnPs治疗组 (1,5 ,10mg·kg- 1尾静脉注射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 ,缺血 2 4h后 ,用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改变来评价SnPs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另将MCAO模型缺血SD大鼠分成 4组 (模型对照组n =8,3个不同剂量 1,5 ,10mg·kg- 1SnPs治疗组均n =6 )用于测脑血流量 ,用激光多普勒仪分别在 6个时间点 (缺血前 ,缺血即刻 ,缺血后 30min和 2h ,以及缺血 2h再灌 30min ,2h)记录双侧的皮层血流量。结果 :脑缺血 2 4h后 ,各SnPs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 (P <0 .0 5 ) ,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 (P <0 .0 1) ;但在此剂量范围内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各SnPs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 ,缺血 2h后皮层CBF明显改善 (P <0 .0 5 ) ,其中 5mg·kg- 1剂量组对于缺血各时间点的血流改善均有显著作用 (P <0 .0 5 )。结论 :SnPs对于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提高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银杏内酯上调CGR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关系。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 (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6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 (MCAO)、溶媒对照组 (MCAO +vehicle)、银杏内酯低剂量 (MCAO +ginkgolide 10mg·kg-1)、中剂量(MCAO +ginkgolide 2 0mg·kg-1)和高剂量 (MCAO +ginkgolide 4 0mg·kg-1)治疗组 ,每组 10只大鼠。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缺陷评分 ,并取脑组织测量梗死体积。另 6 0只大鼠 ,分组、实验方法及步骤同上 ,术后取梗死侧脑组织制成匀浆 ,放射免疫法测量脑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ET)含量。结果 银杏内酯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缺陷症状 ,缩小脑梗死体积 ,剂量依赖性升高缺血脑组织中已降低的CGRP含量和CGRP/ET值。结论 银杏内酯升高缺血脑组织中CGRP含量 ,使缺血脑组织中比例失衡的CGRP/ET值向正常恢复 ,可能是银杏内酯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颖菊  薛春生  周歧新 《药学学报》2000,35(11):810-812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流后Fas和FasL基因在脑内表达的变化及氟桂嗪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 4血管结扎全脑缺血 30min再灌流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 脑缺血再灌流 6h在皮质及海马区即出现Fas表达阳性细胞 ,2 4~ 48h时达高峰 ;FasL则在 12h后出现 ,48~ 72h时达到高峰。ip氟桂嗪 10mg·kg-1和 2 0mg·kg-1则Fas和FasL的表达明显低于不给药的缺血再灌流对照组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可诱导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缺血易感部位表达 ,钙拮抗剂氟桂嗪可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塞平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各脑区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阻断四血管方法造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空白对照组 ,尼莫地平 3mg·kg- 1组和多塞平 15 ,10 ,5mg·kg- 1组共 6组。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分别腹腔给药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脑干中 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多塞平 15 ,10 ,5mg·kg- 1剂量组及尼莫地平 3mg·kg- 1组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各单胺类递质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脑电活动亦显著恢复 (P<0 .0 5或P <0 .0 1)。结论 :多塞平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果糖二磷酸钠镁对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果糖二磷酸钠镁 (FDP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大鼠颈总动脉插入尼龙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 ,造成大脑缺血 ,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脑缺血 10min后给予 40 0mg·kg- 1 FDPM ,40 0mg·kg- 1 FDP及 30mg·kg- 1 MgSO4,分别于脑缺血 1h再灌注 2h ,5h和 2 3h分别进行神经病学评分 ,并于脑缺血 1h再灌注 2 3h时测定脑梗塞面积及脑组织MDA含量 ,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FDPM降低脑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病学评分 ,缩小脑梗塞面积 ,降低脑组织MDA含量 ,减轻光镜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 ,其作用强于FDP或MgSO4。结论 :FDPM可显著保护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其作用优于单用FDP或MgSO4。  相似文献   

7.
白芍总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 (TGP)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三血管阻断全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观察大鼠眼球颜色、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TGP(10、2 0、4 0mg·kg-1)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眼球颜色的变化 ;TGP(2 0mg·kg-1)能提高脑缺血再灌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中降低的SOD活性 ,并且降低升高的MDA含量 ;TGP(2 0mg·kg-1)对大鼠缺血性脑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TGP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三氟拉嗪的抗伤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伤害实验 ,评价三氟拉嗪的抗伤害作用 ,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在热板法伤害实验中 ,三氟拉嗪 (2~ 2 0mg·kg- 1)剂量依赖性地延长热板伤害反应的潜伏期 ,三氟拉嗪 (2mg·kg- 1)和吗啡 (1,3和 6mg·kg- 1)合并使用 ,增加吗啡抗伤害的作用和效率(2 9.4 %~ 5 4 .4 % ) ;在醋酸扭体法伤害实验中 ,三氟拉嗪 (0 .1~ 3mg·kg- 1)非常显著地抑制醋酸伤害刺激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 ,增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 ,呈剂量依赖性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μ受体拮抗剂纳洛酮 (1~ 9mg·kg- 1)和多巴胺 1(DA1) /多巴胺 2 (DA2 )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 (1~ 9mg·kg- 1)对三氟拉嗪的抗伤害作用无翻转作用 .这些结果提示 :三氟拉嗪具有一定的抗伤害刺激的药理作用 ,但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 μ受体和DA2 受体不参与三氟拉嗪的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磺酸对急性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局部脑血流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法制作大鼠急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用 10 ,4 0和 80mg·kg- 1牛磺酸经腹腔注射给药 ,检测缺血 1h和灌注 30min内脑血流 ,再灌注 2 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 :MCAO引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显著下降 ,牛磺酸可减少脑血流量下降的幅度 ;缺血 1h再灌注 2 4h后 ,模型组脑梗死体积为 (33±s 9) % ,而牛磺酸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 ,各组分别为 (17± 5 ) % ,(12± 5 ) %和 (11± 3) % ;牛磺酸治疗组神经缺损评分比模型组小。结论 :牛磺酸可以增加缺血局部的脑血流量 ,缩小脑梗死体积 ,对急性脑缺血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双苯氟嗪对大鼠实验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雌性Wistar大鼠比较双苯氟嗪(Dip)与桂利嗪(Cin)对实验性脑水肿的作用。Dip 25—100mg·kg~(-1)ip可又才抗脑水肿引起的大鼠脑缺血性症状,作用强于Cin,两药预处理加后处理作用也强于单独后处理作用。Dip 50 mg·kg~(-1)能减小缺血脑的梗死范围和CBF降低,但并不改变缺血前CBF,提示Dip可能通过维持缺血区的CBF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杜娟  李海涛 《安徽医药》2012,16(10):1421-1422
目的 探讨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此药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对照组、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低剂量组(60 mg·kg-1)、中剂量组(80 mg·kg-1)和高剂量组(100 mg·kg-1).将麻醉大鼠冠脉结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造成心肌损伤模型.均与结扎LAD前20 min给予药物和生理盐水.结果 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内皮素(ET 1)浓度,而且能够升高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以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 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用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1造成心肌缺血模型,于造模前30 min灌胃给予生理盐水、PAMD(7.5,15或30 mg.kg-1)、地尔硫10 mg.kg-1或地奥心血康150 mg.kg-1,测定心肌缺血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病理学改变。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分别给予PAMD(1,10或100 mg.L-1)或地奥心血康100 mg.kg-1,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测定心肌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PAMD显著降低缺血所致的LDH、CK和MDA升高,提高SOD活性,减轻心肌病理损伤。PAMD促进缺血再灌注末LVSP、LVEDP和±dp/dtmax等恢复,增加冠脉流量和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结论 PAMD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及改善心肌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颈总动脉栓线造成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3h后将线拔出以实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同时观察银杏内酯B对大鼠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银杏内酯B对缺血侧脑组织匀浆SOD活力,MDA含量,LDH活力及LD含量的影响。并且进行了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结果银杏内酯B对缺血3h大鼠神经症状无影响,对再灌21h大鼠神经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银杏内酯B10、5mg·kg-1能明显降低脑梗死范围,同时银杏内酯B能升高SOD活力,减少MDA含量及LDH活力,但对LD含量无明显作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能减轻缺血侧大脑的水肿及空泡现象。结论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升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及LDH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丙泊酚衍生物CQMU-039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48只,随机均分成模型组、丙泊酚组(丙泊酚注射液,100mg·kg-1)、假手术组和CQMU-039低、中、高剂量组(CQMU-039生理盐水溶液,20、50、100mg·kg-1),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30min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术后第8天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寻台潜伏期为指标)、海马组织形态变化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特导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丙泊酚组和CQMU-039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脑组织中MDA、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SOD、NGF-β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CQMU-039组大鼠海马组织损伤与剂量呈负相关。结论:CQMU-039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神经营养等方面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脑损伤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静脉灌流毒毛花苷G诱发豚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双苯氟嗪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双苯氟嗪对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子浓度([Ca2 +]i)的影响。结果双苯氟嗪20mg·kg-1能提高毒毛花苷G诱发豚鼠室性早搏、室速、室颤和死亡的剂量;10 mg·kg-1提高诱发室性早搏的剂量。双苯氟嗪20 mg·kg-1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大鼠室速、室颤发生率及动物死亡率;10mg·kg-1减少室颤发生率及动物死亡率。双苯氟嗪预先给药可降低豚鼠正常心室肌细胞[Ca2 +]i,并抑制细胞外高钙诱发的细胞[Ca2 +]i升高;在细胞外高钙已诱发细胞[Ca2 +]i升高的条件下,仍可降低[Ca2 +]i升高的程度。结论双苯氟嗪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保持细胞内钙稳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丹酚酸B拮抗大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英文)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行为学实验评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采用比色法检测脑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苷肽(GSH)、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和乳酸(LA)的含量。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行为学异常,丹酚酸B 10 mg·kg~(-1)可减轻此种异常。同时,丹酚酸B 10mg·kg~(-1)可以改善由于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SOD、GSH、和ATP含量降低以及MDA和LA含量增加。结论:丹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轻脂质过氧化、促进自由基的清除以及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对脑缺血再灌注Caspase-3mRNA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5 mg.kg-1)和西红花酸组(10,20,40 mg.kg-1)。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每日上午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GSH-Px活性及Caspase-3mRNA和NF-κB表达。结果:西红花酸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脑组织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增加脑组织GSH-Px活性,减少Caspase-3mRNA和NF-κB表达。结论:西红花酸可能通过增加GSH-Px活性,减少Caspase-3mRNA和NF-κB表达,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抑制白细胞浸润和粘附分子表达是否为人参皂苷Rg1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方法大鼠给予人参皂苷Rg125,50和100 mg·kg-1ig,7 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分别用Longa等的计分法和TTC染色法测定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梗死面积;用伊文思蓝法测定脑缺血2 h再灌注4 h后对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大脑缺血区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前给予人参皂苷Rg1(50和100 mg·kg-1)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减少脑梗死面积,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降低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内MPO活性及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增高。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抑制白细胞浸润和粘附分子表达的途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对胃黏膜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咪替丁(25mg·kg-1)组和VE低、高剂量(25、50mg·kg-1)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30min后,后4组灌胃给予吲哚美辛25mg·kg-1,4h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SOD活性、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咪替丁组和VE低、高剂量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SOD活性、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西咪替丁组比较,VE高剂量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VE可能通过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发挥预防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且VE高剂量(50mg·kg-1)组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西咪替丁(25mg·kg-1)组。  相似文献   

20.
赤芍801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缺血后给予赤芍80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过NSS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赤芍801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分别通过TTC染色、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缺血周边区神经元的存活和凋亡情况。检测缺血周边区MDA和SOD指标,探讨赤芍801发挥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结果缺氧后给予94μmol·kg-1·d-1赤芍801能很好的改善大鼠的NSS和运动功能评分,减少缺血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并减少MDA的生成、提高SOD的含量。结论赤芍801能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脑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从而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远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