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代针灸医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著述甚多,浩如烟海,是探索前人学术经验的良好途径之一。其中《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就高度概括了临床配穴经验。明·杨继洲《针灸大成》、高武《针灸聚英》等书,对此都曾作了很好评价。  相似文献   

2.
引言中草药传统经验,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与疾病和自然作斗争所积累的珍贵文化遗产,迄今它仍在人民的保健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草药均来源于天然药物。换言之,无论是过去或是现今,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中草药方面所积累的传统经验,它不仅已在我国保健事业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它还是药物研究和新药寻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源泉和基  相似文献   

3.
中风偏瘫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偏瘫是其主要的后遗症。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它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用针灸方法治疗中风偏瘫最早见于《内经》,后经我国历代中医专家的完善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水试鉴别法是我国传统经验鉴别内容之一。早在 1千多年以前《名医别录》就有秦皮水试、《图经本草》有秦皮沉香水试的记载〔 1〕, 我国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把水试作为鉴定中药的一种方法予以收载,此后历代本草著作将水试这种方法沿用至今。《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仍将这种方法作为鉴别真伪和优劣的重要内容。中药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理化反应现象),以鉴别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实践证明,一些药材在水中的特殊变化与其所含某种化学成分有关。根据水试的情…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7,(11)
通过对"蜡"与"腊"的字义及"蜡梅"与"腊梅"在历代中草药书籍中的名称进行考证,以阐明蜡梅(腊梅)名实。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及历代中草药书籍,对蜡梅(腊梅)进行字义及名实考证。结果表明,"腊梅"字形首载于明代的《救荒本草》,现今在我国许多中草药书籍有"蜡梅"与"腊梅"两种字形出现,但书籍中采用"蜡梅"比采用"腊梅"为名称稍多,使用广、认可程度高的《本草纲目》和《中国植物志》书籍中都是以"蜡梅"为名,且"蜡"的字义表述了蜡梅花为黄色植物特征。为规范、统一我国中药名称,遵照中草药的传统命名习惯,建议以"蜡梅"字形作为其中药名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药黄芪的字义进行考证,以阐明黄芪名实。方法: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历代中草药书籍,对黄芪进行字义与名实溯源考证。结果:我国历代本草皆以黄耆为现在中药黄芪的名称,我国现代书籍皆以黄芪字形为名。芪在《说文解字》,《玉篇》,《集韵》,《广韵》,《类篇》,《字汇》中释义为芪母,芪母即指中药知母,而不是指中药黄芪。芪释义为现在中药黄芪始自明代辞书《正字通》,《康熙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对芪列有中药黄芪及知母二种释义。明代李中立在其《本草原始》一书中特意指出当时黄耆的耆字书写为芪字是错误的,可见中药黄芪字形名称使用始于明代。耆在历代辞书中释义为长,耆的字义表述了现在中药黄芪的植物形态特征,因此以黄耆为其名称符合我国中草药命名习惯。结论:将古籍文献及历代中草药书籍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进行比对,阐明其词义,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找出中药黄芪名称变化原因,为人们在研究中草药时查阅古籍文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丽 《光明中医》2021,36(2):F0003-F0004
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是我国传统老药工以及药农中药鉴别经验的结晶,使用经验鉴别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中药材质量的优劣,这是中药学从业人员的基本功。笔者选取8种中草药:龙胆、苍术、天麻、石菖蒲、太子参、牛黄、蕲蛇、五灵脂,对这8种中草药的性状鉴别特点以及经验鉴别术语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温病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学家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与理论升华。温病学派虽然崛起于明清,但《内经》中的一些理论,对温病学的建立早已奠定了基础。本文试从温病的概念、证候和病机以及治疗大法等三方面略谈《内经》对发展温病学说的贡献,不当之处,希求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 祖国医学对病证的鉴别,自古即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且有着较系统而丰富的经验总结,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鉴别诊断上时空观念的整体反映。在《内经》特别是在《素问》的有关篇章中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独特经验,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和阐扬。鉴别诊断上的时间观疾病诊断的正确与否,其重要因素之一在于能否正确联系和考虑相关的时节、季候。这点初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考虑到某些病证特定的季节性和气候的影响,其重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是古代医家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也是历代医学家争论的焦点。近年来,十八反的相关实验研究较多。为帮助广大医药工作者充分了解中药十八反的基础研究概况和临床用药禁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大典》-原色植物图鉴简介《中草药大典》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陈士林博士领衔,凝集十多位药用植物专家及产地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经验积累,悉心编写而成。文字精练,图片精美清晰真实,准确诠释植物的特征性状。更为可贵的是,该书的植物名及植物学拉丁名,参照最新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Flora ofChina》及《中国植物志》,体现最新的植物分类学成果,对于国内外开展中草药研究交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中草药大典》-原色植物图鉴,分上下两册,收载了我国所产较为常见的中草药原植物1010种,本书按恩格勒系统分类排列,所…  相似文献   

12.
药材鉴别的历史和药材应用的历史同样古老和悠久。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鉴别药材的宝贵经验,笔者看到清代抄本《集验单方》一册内载阿胶鉴别的经验,特摘出并略加浅译释。  相似文献   

13.
信息天地     
《中草药大典》-原色植物图鉴简介《中草药大典》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陈士林博士领衔,凝集十多位药用植物专家及产地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经验积累,悉心编写而成。文字精练,图片精美清晰真实,准确诠释植物的特征性状。更为可贵的是,该书的植物名及植物学拉丁名,参照最新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Flora ofChina》及《中国植物志》,体现最新的植物分类学成果,对于国内外开展中草药研究交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中草药大典》-原色植物图鉴,分上下两册,收载了我国所产较为常见的中草药原植物1010种,本书按恩格勒系统分类排列,所…  相似文献   

14.
高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历代典籍和医家对高热的治疗与阐述都有其记载,并从各自不同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笔者就《伤寒论》中治高热的有关条文内容,归纳为治高热五法,略陈刍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人民是勤劳而智慧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与大自然和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早在先秦著作《诗经》、《山海经》和《五十二病方》等书中都记载了多种动植物药。正是在我国古代人民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一《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它是东汉以前直到远古时代我国人民积累的药物知识总结,是经过许多医药学家不断地补充、纂辑而成,并假托以“神农”之名。虽然《本经》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但根据历代考证多认为至少当在公元一至二世纪。《本经》  相似文献   

16.
中医也非常重视小儿的护理保健工作。在长期抚育小儿和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现把历代医家对小儿保健工作的经验简介如下:一、注重胎教《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等书都提出“胎教”  相似文献   

17.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197-197
<正>蕲州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就诞生在这里。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使蕲州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中草药的种植、采收、加工和使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医药经验,而这些医药经验中又有不少由李时珍亲授口传和后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中药苦芺的植物形态、生境、分布、使用进行考证,为苦芺正本清源。方法: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历代中草药书籍,对苦芺进行植物形态、生境、分布、使用溯源考证。结果:我国中草药书籍中苦芺的基源植物较混乱,分别有为地胆草、绿蓟、蒙山莴苣、白花败酱草之说。结论: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及《浙江植物志》中绿蓟地域分布和植物形态特征及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结合上述古籍文献及历代中草药书籍中苦芺的本草学内容进行比对分析,苦芺的基源植物应该为绿蓟较妥。  相似文献   

19.
湿温论治     
湿温是温病中的一种,是湿和热交相为患的病变。清·叶天士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说明湿温在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有着不断的散发或流行。历代医家在长期的防治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明·吴又可的《温疫论》、清·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等,对湿温证治都有了阐述,到目前尚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爱民 《光明中医》1995,(6):52-54,F003
皮损辨治述要刘爱民河南省中医院(450002)关键词皮肤损害;辨证论治皮肤损害是皮肤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各种皮肤病相互区分、鉴别的重要标志。祖国医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对于各种皮损的辨证论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散见于历代医家著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