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曾毅 《中外医疗》2011,30(28):183-183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CT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报告为脑出血老年患者82例临床资料,跟踪随访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比较分析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患者死亡率及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本组82例老年患者诊断均于经临床内科治疗或手术治疗验证为脑出血,诊断符合率达100%;其中存活65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20.73%;死亡患者中以合并脑室出血患者死亡率最高,达42.86%;出血量〈50mL者存活率显著高于出血量〉50mL者,反之亦然(P〈0.01)。结论 CT扫描可以早期诊断脑出血并能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对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刘辉 《当代医学》2012,18(24):96-97
目的 分析头颅CT检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结果,以及在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头颅CT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不同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死亡21例(22.6%)、存活72例(77.4%);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的病死率最高,9例脑干出血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88.9%);出血量≤30mL的病死率为6.7,出血量≥80mL病死率66.7%,出血量不同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线位移=0的患者病死率为5.0%,中线位移>10mm者病死率高达85.7%,中线移位宽度不同的患者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扫描有助于疾病确诊及预后评估,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根据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的资料,分析出血量、出血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基底节区出血47例,占54.7%,丘脑出血17.4%(15/86),脑叶出血12.8%,小脑出血9.3%;脑干出血5.81%.26例出血伴破入脑室,占30.2%.出血量≤20ml为59例,21~40ml,14例,41~60ml,7例,61~80ml,3例,81~100ml,2例,101ml以上,为1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系.结论:CT是诊断脑出血的便捷和可靠的方法,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CT、MRI,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脑干出血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6例(60%),发病时血压升高49例(82%)。在脑干出血中桥脑出血最多见(80%),出血量<2m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佳(本组治愈率100%);出血量在2~5ml者临床表现典型,病死率低(8.7%),预后良好;出血量5~10ml者预后差,病死率高(62.5%);出血量>10ml者病死率极高。CT是诊断脑干出血的最佳选择,但对小量桥脑出血的准确率CT不及MRI。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部位和死亡率的关系以及出血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病例492例,其中包括脑干出血79例,对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髓与脑桥和中脑出血组标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6~10.0 ml与出血量小于2.0 ml和2.0~5.0 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出血部位和死亡率有关,延髓出血死亡率最高,发病率最低,脑桥出血死亡率最低,发病率最高;脑干出血预后效果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10.0 ml,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陶啟连 《包头医学》2016,40(4):210-212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CT螺旋头颅扫描,分析其CT特征,运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31例基底节区,占49.21%,其次为丘脑18例,占28.57%,12例脑叶,占19.05%,小脑和脑干各1例,占1.59%,出血量:<30ml16例,占25.40%,30~60ml23例,占36.51%,>60ml24例,占38.09%,不同出血部位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出血量和是否出血破入脑室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出血量增加及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脑出血预后不良越严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CT诊断特征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其出血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唐伏勇 《黑龙江医学》2013,37(7):572-573
目的探索老年急性脑出血的CT影像特征性表现与临床预后评估内在的联系。方法对我院2012-03~2012-08间诊治的48例老年急性脑出血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节区出血24例,丘脑出血4例,脑叶出血14例,脑干出血6例。出血量<30 mL 12例,≥30 mL 36例。发生中线结构移位31例。共死亡18例,其余病例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老年急性脑出血多以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因,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为诱因;基底节区出血多见,其出血量与预后呈正相关;发生在脑干部位出血风险更大,死亡率更高。CT影像检查能直观地显示其出血部位、出血量,为患者的治疗指导与预后评估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海 《中外医疗》2011,30(12):169-170
目的探讨脑出血不同部位及不同时期CT检查的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为脑出血定性和定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52例脑出血患者CT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脑出血31例,丘脑出血16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根据诊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共死亡6例(11.54%),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脑出血CT检查的表现有差异。结论 CT不仅能够对脑出血定位诊断,且能够定性诊断,是脑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286例脑出血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患者脑出血的特征,为脑出血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CT确诊颅内出血的患者共286例,回顾性分析其CT及临床资料.结果 在286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出血占78.7%,脑叶出血占9.8%,小脑出血占5.6%,脑干出血占4.5%,脑室出血占1.4%,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患者罹患脑出血的几率增高.结论 CT是诊断脑出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及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治疗方法以及出血量、出血部位、临床症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影像学表现,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死亡9例(26.5%),存活者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5例(14.7%),Ⅱ级6例(17.6%),Ⅲ级6例(17.6%),Ⅳ级5例(14.7%),Ⅴ级3例(8.8%)。[结论]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自发性脑干出血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影响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60岁)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行头颅CT平扫,观察脑出血发病部位及相应CT表现。结果 6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出血部位分别为:基底节35例(58.3%),CT表现为肾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血肿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丘脑11例(18.3%),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脑叶8例(13.3%)、小脑4例(6.7%),CT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脑干1例(1.7%)、多发性出血1例(1.7%)。其中以基底节出血为主要发病部位。结论 16层螺旋CT应用于6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112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6例60岁以上脑出血病人作了比较。结果:本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实质内出血78例,多灶出血8例;出血量在2ml~126ml,平均23.2ml。治愈25例(22%),好转53例(48%),无效8例(7%),死亡26例(23%)。与老年组比较,在预后及病死率方面差别无显著(P>0.05);嗜酒史者大于老年组(P<0.01);影像学比较:本组血肿周围水肿带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明显大于老年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是青年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与长期饮酒有重要关系。其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与老年人脑出血比较临床症状更严重,病死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
杨晓慧 《中外医疗》2016,(17):195-196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2年4—201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螺旋 CT检查,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和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在基底节区的发生率是54.4%,显著高于别的部位,中线结构移位的发生率是60%,显著高于没有移位者,中线结构有移位与没有移位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底节区是老年急性脑出血症状的多发部位,其中,对于出现中线结构移位与出血量很多的患者来讲,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通过CT 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现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与出血量,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彭建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10-111,13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临床特征及CT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在发病就诊时的血压、意识状态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59.6%为男性,40.4%为女性。出血比例最大的为幕上脑实质出血,占72.2%(143/198);与存活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死亡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与三组的死亡患者比较,存活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就诊时的意识状态均为昏迷。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出血量、血压及就诊时患者的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定位对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后多次CT扫描以及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3例患者在CT定位下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首次血肿清除率小于20%有8例,20-50%有19例,血肿清除率大于50%有56例,50.6%(42/83)的患者血肿清除率较高。血肿完全消除时间小于3天的有9例,3到8天的有64例,血肿完全消除时间的大于8天的有10例,87.9%(73/83)患者的血肿能在8天内完全消除。根据CT影像,56例颅骨钻孔或小骨窗定位准确。结论 CT扫描能有效的对脑出血的部位、血量等进行评估,极大减小了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时导致大脑血管及分支处的损伤,以及穿刺治疗时血管损伤的可能,在对患者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选择和定位提供精准、可靠的信息,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应用,是一种安全可靠、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胡克亮 《当代医学》2009,15(21):51-52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效果。方法回顾并总结分析2004年~2008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脑梗死病例38例,给予补液、脱水、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及加强支持方法。结果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6例,轻度残疾12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3例。死亡病例中有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再手术患者。结论经头颅CT能确定出血后梗死的部位、面积及梗死区与出血部位的关系,以便医生采取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76例,比较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等,从出血部位、血肿形状和位置、是否脑室积血和出血量等方面分析死亡原因。结果:存活组主要以外侧型出血为主,死亡组主要以内侧型出血为主,两组出血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形状分布不同,脑室积血病例数不同,死亡组患者平均出血量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与出血部位、血肿形状和位置、脑室积血和出血量密切相关,应及早确诊,采取有效治疗方案,积极降低颅内压,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昏迷与脑出血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对396例临床病例的CT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形成研究数据。分别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4种常见部位出血量以及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与临床昏迷的单因子线性拟合方程,计算单因素相关系数;建立多因素线性拟合方程,并与单因子拟合结果比较。结果 出血破入脑室与昏迷的线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4,而其它4种部位出血量大小与临床昏迷的相关系数明显低于此水平;在全部396例中,单一部位出血但未破入脑室的情况下,引起临床昏迷的比例仅为3.33%。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临床昏迷具有相关性,而且预后差,该结论对探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昏迷的病理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覃惠洵 《西部医学》2013,25(1):93-95
目的探讨脑出血24小时内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住院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头颅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25例)及非血肿扩大组(77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生化检查资料及头颅CT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24小时内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4.51%。患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Glasgow评分、NHISS评分、空腹血糖、血肿形态、出血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年龄〈60岁、血肿形态、出血量〉32ml、NHISS评分〉20分及入院时收缩压≥200mmHg为影响脑出血24小时内早期血肿扩大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女性、年龄≥60岁以及血肿形态规则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性较小。出血量〉32ml、NHISS评分〉20分及入院时收缩压≥200mmHg可能是影响脑出血24小时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建标 《中外医疗》2012,31(12):32-33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58例脑出血患者中出现癫痫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发现脑出血后癫痫的发生率和病灶部位及出血发生时间有关,早期发作18例,迟发性发作32例.皮层受累更易引起癫痫:脑叶出血,共36例,包括额叶13例,顶叶10例,颞叶7例,枕叶3例,额顶叶3例,其它部位14例,包括内囊6例,丘脑2例,壳核2例,尾状核4例.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性癫痫与出血后形成癫痫灶有关.结论 脑出血后癫痫常发生在半年内,早期治疗多可缓解,对迟发性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