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化痹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清 《四川中医》2007,25(8):64-65
目的:观察化痹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130例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和湿热痹阻型痹证分型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化痹饮,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常规方案,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空腹血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77%(P〈0.01,μ=79.051);治疗组治疗后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IL-1、TNF-α等炎性生经指标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肝功损伤和明显消化道反应,治疗线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结论:化痹饮是一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魏文先  翟玉云 《河北中医》2006,28(12):901-902
2003-01~2005-12,我们采用通络蠲痹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例,并与西药治疗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64例均为本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9~53岁,平均40.3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3.4年。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痹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临证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60例辨证属于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RA患者,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分组。实验组口服热痹颗粒剂每次2.0g,1日3次;对照组口服乐松,每次60mg,1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两组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热痹颗粒剂能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热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热痹汤水煎液)58例和对照组(服用来氟米特片及中药安慰剂水煎液)38例,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及数目、关节肿胀程度及数目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68.42%,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较好作用,而治疗组在晨僵、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关节肿胀程度等6个方面则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在恢复或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除IgA之外,均有较好作用(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痹汤对RA活动期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痹通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痹通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的方法,治疗组54例采用痹通饮,对照组54例予雷公藤及芬必得治疗,疗程三个月。结果:治疗组54例中临床控制7例占12.96%,显效23例占42.59%,有效20例占37.04%,无效4例占7.41%,总有效50例占92.59%;对照组分别为3例占5.56%,12例占22.22%,21例占38.89%,18例占3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痹通饮治疗RA疗效确切,不仅能控制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病理损害,阻止其发展,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其中每组符合湿热痹阻证者36例,符合气虚血瘀证者35例;治疗组采用痹祺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普成片(主要成分为尼美舒利)治疗,用药8周。结果治疗组71例,总有效率66.2%(47例),仅有1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其中湿热痹阻证36例,总有效率为41.7%;气虚血瘀证35例,总有效率达91.4%,气虚血瘀证疗效好于湿热痹阻证(P〈0.05)。对照组71例,总有效率60.6%(43例);其中湿热痹阻证36例,总有效率为63.9%;气虚血瘀证35例,总有效率达57.1%;两证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痹祺胶囊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药物,尤其对气虚血瘀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湿热痹煎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小板(BPC)、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晨僵时间、手平均握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除晨僵时间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药优化方案治疗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西药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中药予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治疗组:实施中医药优化方案,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雷公藤合剂,并配合关节操。两组的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DAS28评分、GH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治疗前,上述3个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DAS28评分、GH方面,治疗后4周、8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3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优化方案治疗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佳;治疗后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义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56-175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病变,临床上常见而难治。中医多循“痹证”进行辨证治疗。积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笔者采用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湿热痹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湿热痹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设治疗组用湿热痹冲剂治疗风湿热郁型类风关患者46例,对照组(正清风痛宁治疗)37例,结果:湿热痹冲剂能显著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67.57%(P>0.05)。提示湿热痹冲剂是治疗风湿热郁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雷公藤多甙和氨雷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雷甲组(雷公藤多甙和雷甲蝶呤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氨甲蝶呤治疗组)。2组均继续应用原有非甾类抗炎药。对照组加服氨甲蝶呤15mg,每周1次;雷甲组加服雷公藤多甙10mg,每天3次,氨甲蝶呤7.5mg,每周1次。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28.6%,雷甲组为3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0.5028,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沉、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0例次,雷甲组发生8例次。结论:小剂量雷公藤多甙和氨甲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寒湿、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合口服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92%,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愈显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RF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疗效显著,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祛痹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祛痹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法 ,共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98例。观察组50例 ,口服祛痹胶囊 ,每次6片 ,每天3次 ;对照组48例 ,口服雷公藤多甙片 ,每次2片 ,每天3次 ,均6周为1个疗程。结果 :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2组各症状体征积分及ESR ,RF、CRP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 0% ,对照组为25 0%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祛痹胶囊的有效性与雷公藤多甙片相似 ,但其副作用低于雷公藤多甙片。  相似文献   

15.
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同时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甲氨喋呤(5-20mg,每周1次,口服)+白芍总苷(6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另一组用氨甲喋呤+双氯芬酸(2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68%、7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双氧芬酸相比,白芍总苷无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P〈0.01)。[结论]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铺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旭痹冲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75.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风湿止痛散对活动期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CRP、RF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用风湿止痛散外敷,配合甲氨喋呤片口服治疗;对照组42例,用消炎痛片配合甲氨喋呤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ESR、CRP和RF。结果:治疗后2组ESR、CRP均明显下降,RF转阴率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湿止痛散有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中药独活寄生汤200 mL/次,2次/d辨证加减内服,中药熏洗患肢,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口服,第1周0.25 g/次,3次/d,第2周0.5g/次,3次/d,第3周起0.75 g/次,3次/d,口服)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第1周0.25 g/次,3次/d,第2周0.5g/次,3次/d,第3周起0.75 g/次,3次/d,口服,联合美洛昔康75 mg,3次/d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P<0.01);2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性降低ESR,CRP水平,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维 《天津中医药》2004,21(6):474-475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疗效。[方法]71例患者,口服痹祺胶囊,4例/次,3次/d,4~8周为1个疗程。[结果]71例患者,临床缓解8例,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7.61%。活动期的3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42.86%,稳定期的36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痹祺胶囊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