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疗理论有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因此护理工作在中医临床治疗中非常关键。针对中医在现代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中医实施特色护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试论情志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现和辨证论治.因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因而,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医护理在医院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雪婷 《光明中医》2009,24(1):140-141
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下的护理工作.辨证论治是中医护理的主要依据,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一贯注重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相似文献   

4.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包括精神修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与禁忌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饮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在中医治疗中尤为突出。中医护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食可养人,也可治病,但也可致病。《内经》中曾强调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饮食不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可见,饮食护理在疾病治疗中不容忽视。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工作,谈谈中医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其中也包括历史悠久的中医护理思想。巴浦洛夫说过,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同样道理,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活动。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生活实践。医护同源,护理思想的发展一直与人类的进步息息相关,并生共存。中医学强凋“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就是指护理,中医护理学的实质就是研究“养”的科学。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与知识萌芽之前,对疾病的简易护理措施就已经出现了,护理学正是在人类祖先自我防护本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大至经历了以下八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开办中医护理教育的经验体会福建省人民医院(350004)李添云,赵若华中医护理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新兴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论述,有许多关于中医护理的经验记载,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长期以来尚未形成独立学科。建...  相似文献   

8.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指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社会、文化及发展多层面的整体护理。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即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院开展整  相似文献   

9.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古老又经济实用的护理理论,历史悠久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则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别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明确指出了护理的重要性。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吸取了现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护理工作和护理教育的现状及今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科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进展很快 ,在中国也是这样。中国的护理工作 ,护理教育正在随着社会医疗保健 ,教育制度的变革而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个社会变迁的时代 ,护理工作 ,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 ,为社会服务 ,发展自己的专业 ,是每个护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1 中国护理的古代、近代与现代1.1 古代 :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是医护药不分 ,强调三分治七分养 ,养即为护理。古代中医治病 ,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按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病因方面则考虑内伤七情 ,外感六欲等心理及环境因素。治疗时不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而是…  相似文献   

11.
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早就占着重要地位.在整个中医理论内容中,包括摄生、预防、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护理等部分。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七分护理,三分治疗”就是这个意思.由于古时医护不分,中医护理理论散在于浩瀚的医籍中,而未见专著.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院陆续建立,其护理工作者又大多接受西医教育,因而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及其规程,就显  相似文献   

12.
和法属中医治疗中八法之一,其应用广泛,最能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特色.中医一贯注重护理,主张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将中医和法与护理相结合,调摄精神,调和阴阳,辨证论治,辨证施护,达到医疗护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在胃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治疗主要是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理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术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在此结合本人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4.
责任制护理过程中的心身护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丽远  赵波  于丽华 《中医正骨》2002,14(11):60-60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三分治"、"七分养"、以疾病为中心逐步提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即躯体与心理护理密切联系的整体护理.责任制护理必须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发现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在做好本身护理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对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并利用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疾病向好转及痊愈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心身护理.  相似文献   

15.
辨证施护是中医学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和积累的护理理论,它丰富了西医护理技术理论的内容。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古人很重视调养即护理任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辨证施护即是研究这“七分养”的具体理论和措施,在临床护理中,辩证施护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药院校中医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护理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医学中,有着“三分治,七分养”的论述,古书中有许多关于中医护理的经验记载,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长期以来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中医护理作为专业教育从中医学中分化出来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其依旧充满了活力。随着西医医学模式的转化和病种变迁,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护理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  相似文献   

17.
骨折病人饮食调护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的饮食调护是作为治疗中的辅助方法,作用防病治病或者是补虚治衰,并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本文重点介绍了饮食调护原则,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护对骨折病人的治疗的初期、中期、后期饮食护理上的指导,从而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水平,增强疗效,加强了病人自我保健康意识,对病人从更高一层次进行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则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别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因而,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保持人体各部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原则,同时重视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这就是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9.
缪宝莲  李星 《河北中医》2005,27(1):55-56
在肝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急性肝炎外,其它病程都相对较长。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起居、休息营养等,都是极重要的辅助治疗。我国古代民间就有肝病的“三分治疗七分养”之说。所谓“养”其主要内容就是护理,护理工作除了配合医生执行医嘱外,更多的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照顾,促进身心健康。兹就在临床护理中对肝病“养”的体会浅谈如次。  相似文献   

20.
在老年群体中,骨质疏松及合并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之一。中医骨科对骨质疏松及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是遵循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应用脏腑经络等学说“四诊合参“而辨证论治的。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指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笔者采用中医方法护理骨质疏松及合并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1 根据治病先治本的原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采用针对性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是指年龄老化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