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截瘫的手术方式.方法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RF钉矫正治疗38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4年,38例均骨性愈合,除2例螺钉断裂椎体高度部分丢失外,36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33%~55%和76%矫正到术后的96%~100%.Cobb角由术前38°矫正到术后的3.4°.按Wo1ter方法椎管狭窄指数均减压到0.脊神经功能除2例未恢复外,均有两级以上的恢复,无大血管和腹腔内脏器官损伤病例.单侧神经病变加重1例.结论本术式手术难度不大,损伤小,椎管减压彻底,椎体高度、脊柱畸形矫正满意,脊柱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无大的破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 :贵刊 1999年第 2卷第 3期登载的“经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矫正术治疗陈旧性椎体骨折”一文近期已拜读 ,有以下几个问题想通过贵刊与该文作者商榷 :1 骨折椎体横断后是如何通过RF器械矫正 ,使骨折椎体两端恢复至正常高度的 ?因为RF角度钉是安放在骨折椎体上下相邻椎体 ,只能撑开上、下相邻两个椎体 ,一般无法撑开骨折椎体。2 即使骨折椎体两端恢复正常高度 ,横断处将呈三角形骨缺损 ,植入骨块后是否稳定可靠 ?3 在行椎体前方骨膜下剥离时 ,如何避免大血管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会出现椎体前方大血管损伤并发症 ?槽式挡板是通过什么…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体截骨矫正僵硬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采用顶椎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4~27岁,平均14.1岁。其中先天性侧凸31例,特发性侧凸26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9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83.7°,悬吊位71.1°,脊柱柔韧度12.4%;脊柱后凸角平均78.2°,悬吊位76.3°,脊柱柔韧度23.8%。伴神经压迫症状者14例,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或纤维性分隔6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顶椎凸侧楔形截骨,截骨平面T8~L1,截骨后应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或Luque器械固定。结果49例随访5~69个月,平均26.7个月。侧凸Cobb角平均30.0°,矫正率64.2%;后凸角平均21.3°,矫正率63.5%。术前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11例、明显减轻2例,1年后仍无改善1例。术后发生肺炎2例(3.4%),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3.4%),一过性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功能障碍5例(8.6%)。术后1年以上畸形矫正丢失率平均1.8%。结论对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青春期后的中重度特发性僵硬性侧后凸和手术后畸形加重的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顶椎楔形截骨,可使畸形得到一次性矫正,降低了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通过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配合支具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3周离床活动。  相似文献   

4.
尺骨截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尺骨截骨手术治疗陈旧性儿童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患儿采取尺骨截骨固定桡骨小头复位,同时行环状韧带重建,其中3例行桡骨中段缩短截骨固定。结果2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8年。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8例。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患儿完全得到恢复。结论尺骨截骨手术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恢复并保持伤椎椎体高度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复位后椎体内腔隙的骨化是其中的关键。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的基础上,通过伤椎椎弓根推注注射性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治疗20例新鲜胸腰椎骨折,有效保持了伤椎高度,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活性骨水泥经后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固定 ,伤椎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羟基磷灰石组成的复合活性骨水泥。结果 :收治老年性T11~L4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13例 ,平均年龄 67岁。均合并神经损害 ,椎体压缩 1/ 3的 3例 ,1/ 2以上 10例 ,椎管内矢状径受压 >1/ 3以上 ,术中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随访 11~ 18个月 ,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 1级或以上 9例 ,术前Frankel2级 1例 ,术后无变化。伤椎恢复高度无明显丢失 ,无椎间隙塌陷 ,无内固定断裂或弯曲、松动。结论 :在老年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椎体爆裂性骨折时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 ,即刻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 ,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 ,防止后凸畸形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路椎体截骨矫形固定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本院2003年4月~2005年2月采用后路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治疗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男5例,女4例;年龄11~23岁,平均14.2岁。先天性侧凸5例,特发性侧凸4例。术前测Cobb s角平均为81.5°,悬吊后平均为67.2°,脊柱柔韧度平均11.5%。伴有神经症状2例,椎管内间隔2例。顶椎截骨平面在T8~11,截骨后采用Scofix器械固定,后路植骨融合。[结果]9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6.6个月。侧凸Cobb s角平均31.2°,矫正率平均61.3%,矫正丢失率平均2.1%。本组病例全部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松动。[结论]后路椎体截骨矫形固定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适用于中、重度青春期后特发性和重度先天性混合性脊柱侧凸畸形,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矫形侧凸,降低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并通过椎弓根系统固定和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2月~2007年1月,对13例15个椎体发生骨不愈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穿刺,置入2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通过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35个月,平均24.7个月。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即刻明显减轻或消失,l~2d后下地活动。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61.5%,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8.5^o,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7,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4分降至2.1分。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脊柱序列,是治疗椎体骨不愈合的较好微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脊柱截骨矫正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陈旧性骨折继发脊柱后凸畸形17例,采用全脊柱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并牵引闭合截骨间隙,植骨融合。结果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7例平均随访18个月(8个月~6年),术后所有病例截骨间隙均达到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生假关节、内固定松动。结论经全脊柱截骨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截骨和内固定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部位截骨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 月至2014 年2 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治疗26例骨质疏松性陈旧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 例,年龄55~75岁,平均67岁;胸椎1例,胸腰椎21例,腰椎4例;共29个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折23例,双椎体骨折3例;术前后凸Cobb 角为32°~51°,平均(42.00±4.75)°;VAS 评分6~9 分,平均(8.40±0.75)分,脊髓功能按Frankel 分级:D 级4例,E 级22 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X 线片观察Cobb 角改善情况,应用VAS 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应用Frankel 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患者手术时间120~175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平均1 100 ml.术后第2天时Cobb 角5°~15°,平均(9.60±2.50)°,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改善率76%;VAS 评分1~5 分,平均4.00±1.00,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脊髓功能Frankel 分级1例由E 级变为C级,其余未有加重情况。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4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 角5°~19°,平均(11.00±3.50)°,VAS 评分1~6 分,平均(4.40±1.25)分,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 分级由E 级变为C级1例,恢复至D级,余无加重病例。1 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下位椎体骨折,1 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均予对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胸背痛症状缓解;影像学可见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重视术中操作及术后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Ⅰ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例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行前后路Ⅰ期手术,后路以Luque棒 撑开复位,侧前方减压后行椎间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结果 3例术前Frankel指数分别为A、B、B级,术后分别恢复到D、D、E级。结论 对于三柱同时受损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患者,早期施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可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椎体的正常序列,增加其稳定性,彻底解除神经的压迫,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移位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通过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除3例切口延迟2周愈合外,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随访18~60个月(平均31个月),依据M 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9例,满意复位8例,复位不满意5例。M atta临床评分:优21例,良4例,一般3例,差4例。其中3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前后联合入路适合于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获得高质量的复位与可靠的固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50例随访3~18个月.X线片示椎体高度恢复90%~100%者46例,80%~89%者2例,40%~50%者2例.CT示骨折块基本复位者45例,骨折块仍侵占椎管10%左右者5例.4~6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骨愈合拆钉后椎体高度丢失10%者2例,余无丢失.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对多数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转子入路大转子截骨治疗Ⅳ型Pipki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经转子入路大转子截骨治疗Ⅳ型Pipkin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7~55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压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4 h~7 d,平均2.3 d。患侧髋关节活动障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显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及股骨头骨折,均无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位于圆韧带以下9例,圆韧带以上6例。入院后积极处理合并症,入院至手术时间为2~10 d,平均4.5 d。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个月。X线片检查示,大转子截骨及髋臼骨折均于术后6~8周达骨性愈合,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为6~10个月。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2例,未给予特殊处理;8个月时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曲60~120°,平均92.5°。按Thompson等的临床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获优5例,良7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采用经转子入路大转子截骨治疗Ⅳ型Pipkin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保护股骨头残存血运。  相似文献   

15.
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内踝截骨入路中窄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35例,术后短腿石膏托外固定,早锻炼晚负重,并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选择下肢负重时间。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5年,根据Hawkins疗效怀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优16例(45.7%),良10例(28.6%),可7例(20.0%),差2例(5.7%),优良率为74.3%。发生局部皮肤坏死4例,伤口感染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5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无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可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矫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椎新鲜或陈旧性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45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伴前后、侧方脱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均一期行后路手术,32例新鲜骨折患者行椎管减压、经伤椎及其相邻上下椎椎弓根置6钉(或5钉)2棒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13例陈旧骨折患者行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并内固定重建术。术后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摄片复查。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28例均无恢复,B级9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E级3例,C级8例恢复至D级2例、E级6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矢状面、冠状面前后及侧方移位程度均明显改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新鲜或陈旧性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均可行后路减压,骨折脱位畸形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GSS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15例:T43例,T52例,T63例,T75例,T82例;压缩性骨折8例,骨折脱位3例,爆裂型骨折4例。结果15例随访10~39个月,平均21.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螺钉位置不良6枚,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对于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行后路GSS内固定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踝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2010年4月,我们采用经后内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后踝骨折伴有内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9~61岁。左侧1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58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方路椎管环形,半环形减压,哈氏撑开棒加棘突钢丝固定15例,Luque棒固定7例,哈氏棒与Luque棒联合固定4例,椎弓根器械固定32例,本组病例根据伤情和手术方法不同,分别行椎板关节突,椎体间,半椎板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3年2个月,58例术后X线片显示伤椎前缘高度从46%恢复到88.6%,脊椎后凸Cobb角从17.6度降至2度,CT显示椎管矢状径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完全瘫(A→B)为11.1%,不完全性瘫为100%,结论:后方入路环形减压能一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和固定,稳定脊柱,最大限度地创造神经功能恢复的条件。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术式减压充分,固定地,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新鲜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同时,加CPC行椎体成形。结果33例获随访5~29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3例发生CPC渗漏至椎管和椎间孔内,椎管内静脉丛漏2例,椎前静脉漏1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PC椎体成形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