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诊断异位胰腺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 例1 女,50岁,农民.因反复上腹疼痛,嗳气,反酸20年,伴解黑便1d就诊.胃镜见胃窦大弯侧距幽门口2.0cm处有一广基粘膜隆起,大小1.0cm×1.0cm×0.5cm,顶部见一长约5mm纵行裂隙状开口,表面粘膜光滑,色泽正常,于凹陷开口处活检3次;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类圆形约8mm大小凹陷溃疡,疡面覆盖厚污苔,疡周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A1期),胃窦大弯异位胰腺?病理活检示少许正常胃粘膜组织.最终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窦粘膜下及肌层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病例1,女,71岁,于2007年3月10日就诊。近2月来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既往有慢性胃病。胃镜示:胃底可见一直径2.0cm的圆形隆起,表面褐色,质软,活检5块,0.5cm大小。胃体、胃窦黏膜光整。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胃镜诊断:胃底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胃镜下病理:胃窦类癌。  相似文献   

3.
同时性多原发胃癌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70岁。因上腹痛2个月、黑便半个月于2003年12月22日入院。体重减轻5kg。查体:T36.2℃,P70次/m in,R18次/m in,Bp140/90m m H g,一般状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未及包块。指肛检查未见异常。胃镜示胃体中下段小弯侧有巨大溃疡,6cm×5cm×4cm,周边隆起,高低不平,活检质脆,易出血;贲门下后壁隆起,约1.5cm×1.0cm,粗糙,有出血。胃体病灶取活检示腺癌。再次胃镜检查贲门下肿物取活检示腺癌。血常规示H b90g/L,癌胚抗原0.79m g/L。择期行全胃根治性切除、胃网膜右动、静脉化疗泵植入术,术中探查见胃体中下段小弯靠近胃窦部包块,…  相似文献   

4.
男,58岁.因上腹部疼痛、食欲缺乏入院就诊.查体: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正常,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胃镜检查示:胃窦部见一巨大溃疡型肿物,周围黏膜不规则呈环堤样隆起,质脆.胃镜诊断:胃窦癌.HP(+).活检标本,病理检查:只见大片坏死组织,未见明显恶性上皮性肿瘤细胞. 后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胃大部及大网膜标本:大弯线16cm,小弯线12cm,  相似文献   

5.
皮革胃又称弥漫浸润型胃癌或 BorrmannⅣ胃癌,是指癌组织沿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弥漫性浸润生长,胃壁广泛增厚、变硬,而呈皮革状,故称皮革胃。此型胃癌恶性度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早,术后存活率低。因粘膜层未受累,胃镜下缺乏粘膜征象的特征性改变,加之常规粘膜活检阴性率高,故易漏诊。我院胃镜室在 2002~2003 年胃镜检查病人中采用“隧道式活检法”确诊皮革胃病例3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45岁。主诉上腹痛,上腹胀,呕吐,纳差 2 周。胃镜检查示:胃体胃窦腔明显狭窄,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色泽正常,蠕动消失。胃角变形,镜身无法通过幽门。胃镜…  相似文献   

6.
胃镜下“隧道式活检法”确诊皮革胃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革胃又称弥漫浸润型胃癌或 BorrmannⅣ胃癌,是指癌组织沿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弥漫性浸润生长,胃壁广泛增厚、变硬,而呈皮革状,故称皮革胃。此型胃癌恶性度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早,术后存活率低。因粘膜层未受累,胃镜下缺乏粘膜征象的特征性改变,加之常规粘膜活检阴性率高,故易漏诊。我院胃镜室在 2002~2003 年胃镜检查病人中采用“隧道式活检法”确诊皮革胃病例3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45岁。主诉上腹痛,上腹胀,呕吐,纳差 2 周。胃镜检查示:胃体胃窦腔明显狭窄,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色泽正常,蠕动消失。胃角变形,镜身无法通过幽门。胃镜…  相似文献   

7.
患者刘军,男,汉族,67岁.患者以上腹部不适1个月,黑便1周行胃镜检查取活检诊断为:胃窦部腺癌.于2000年1月13日入院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胃窦部溃疡型癌5.0cm×3.0cm,已侵及浆膜层,幽门上、下皆可见肿大淋巴结.距癌肿约10cm处胃前壁体部可见一5.0cm近圆形肿物,为外生型,呈分叶状,质韧,粘膜表面无溃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9岁,云南师宗人。因全身多发性结节2年就诊。无皮肤搔痒及四肢麻木等,曾在外院病检诊断为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无家族病史。查体:眉毛无明显脱落,全身皮肤可见多个散在高于皮肤的结节,最大约1cm×08cm。病理检查巨检:取活检送病理。带皮肤组织一块,约15cm×1cm×1cm大小,中央见直径约05cm隆起,皮下见直径约03cm的小结节,灰白色,实性。镜检:表皮轻度萎缩,大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在真皮内呈结节状浸润,核居中或偏位,胞质稀疏、泡沫状。少数细胞呈梭形,胞质亦略呈泡沫状,部分胞质内可见淡染无结构的絮状物。整个病变内散在可见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男 ,4 5岁。因左眼前黑影 3个月来院。眼底检查示 :左眼视网膜全脱离 ,鼻上方灰白色实性隆起。眼部 B超示 :左眼底光带前探及一约 1.72 cm× 1.72 cm× 0 .88cm大小半球型实性光团。故以左眼球内占位性病变、脉络膜黑色素瘤住院。在局麻下行左眼球摘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示 (左眼 )腺癌 ,视神经未见癌浸润 ,因而考虑为脉络膜转移癌。行上腹部 CT检查示 :胃窦部占位性病变 ;纤维胃镜示 :胃窦、胃体部大弯侧有一约 4 cm× 5cm大小肿物 ,肿物中央为一大的溃疡。病理活检示 :胃腺癌。故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 患者男性,59岁,因"上腹疼痛、返酸半月"就诊,体检无特殊.内镜检查:距门齿19 cm食管右侧壁可见一1.0 cm×1.2 cm大小片红斑,边界清晰,无明显隆起性病变,表面未见糜烂,行活检术.食管其他黏膜色泽正常,弹性好,齿状线清晰,胃底、胃体黏膜潮红伴片状糜烂,未见溃疡及占位性病变.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食管炎.病理诊断:食管胃黏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1.
一点癌即微小癌(病灶大小为5mm),系指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再发现癌组织,通常认为是微小癌的特殊的和罕见表现。我院近二十年来累计2000例胃镜活检一点癌3例而资料完整的仅此1例,特报导如下。1 资料 男,67岁,因多食、多饮、多尿10年,加重2月于1995年12月18日住我院。既经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入院后行胃镜检查:胃窦粘膜花斑样充血,红白各半,蠕动可。胃窦前壁距幽门约5cm处局部稍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2岁。上腹部不适1月余。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出血,余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胃窦溃疡病变。于本院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大弯13 cm,小弯8cm,胃窦小弯侧见一溃疡直径1 cm,溃疡下方见一肿块大小2 cm×1.5 cm,切面灰白色,质中,界清。镜检:胃黏膜炎性坏死组织下方见由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肿瘤组织由丰富的血管和围绕血管生长的成片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 ,64岁。胃癌切除术后 6年 ,反酸、烧心、腹胀 1个月入院。 6年前因胃窦癌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 ,病理报告 :胃窦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 (图 1 ) ,面积 5cm× 3cm ,浸润至浆膜层 ,小弯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 (2 / 5)。术后行化疗。此次入院胃镜检查显示胃底黏膜粗大、充血、水肿 ;胃体后壁巨大溃疡 5cm× 5cm大小 ,覆有污苔 ,质硬 ;胃肠吻合口黏膜充血 ,分别取活检 ;CT、PLE示瘤组织侵犯胰、右肾上腺及双肾、右侧腰大肌 ,下腔静脉瘤栓形成。病理检查 巨检 :胃镜下胃底、胃体、吻合口活检组织 ,大小分别为灰白色小米粒大组织…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例 1,男 ,3 4岁 ,上腹部不适反复 15年 ,伴疼痛加剧 3年 ,消瘦 3个月。经按胃溃疡治疗无效收入住院手术治疗。查体 :上腹部压痛明显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未触及包块。临床诊断胃癌。胃镜提示胃癌 (胃窦部 ,体部及大弯侧 )。手术所见 :病变位于大弯侧胃体窦部 ,约 18cm× 2 0cm× 10cm ,溃疡侵及肌层 ,中间呈菜花状高低不平 ,胰尾发硬 ,有 3~ 5个小硬结 ,脾胃韧带有数个小白点 ,脾蒂紧贴于肿瘤 ,行胃大部切除。病理 :大体 ,不规则胃组织 ,呈灰褐色 ,粘膜面已失去正常结构 ,高低不平 ,切面呈灰白色 ,质脆。镜下胃组织结…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年来经胃镜及手术切除标本共发现上消化道双原发性癌6例,其中4例在术前胃镜检查时仅发现一处癌灶而误诊为单原发性癌,误诊率较高达67%。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如下,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1病例介绍 例1,男,65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消瘦1个月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胃体上部小弯侧粘膜溃烂、覆污苔,周边粘膜皱壁呈结节状隆起,病变向上浸润至贲门及食道下段,致食管前壁粗糙稍隆起,行胃体部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体部低分化腺癌,行胃大部及食道下段切除术,术后大体标本行病理切片发现胃痛胃体部病变为低分化腺癌,食…  相似文献   

16.
对胃窦体交界处异位胰腺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1岁.以反复上腹痛伴反酸、暖气5 a,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08-06-25入院,患者腹痛常发生于餐后,伴反酸、暖气,进食量减少,上腹部常有烧灼感.体检:营养中等,腹肌软,脐上腹部有深压痛,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均正常.电子胃镜检查示:(1)胃底体交界大弯处可见一大小约1.0 cm×0.8 cm的息肉,表面黏膜充血水肿,顶端糜烂.(2)胃窦体交界大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3 cm×0.6 cm广基息肉样隆起,表面黏膜充血并有轻度糜烂.二者均采用亚甲蓝甘油果糖混合液行基底部黏膜下注射,使息肉抬起后,应用圈套器行电凝电切术,切除顺利,术后观察切面整洁干燥,无渗血.病理诊断:胃底部黏膜下类癌;胃窦体交界处黏膜慢性炎症伴异位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17.
胃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5岁.进食后中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劳累后加剧,体重下降,便潜血(+).胃镜示胃体前壁小弯侧有6cm×5cm大小巨大溃疡灶,底部凸凹不平,表面覆盖污秽物,周边结节状隆起,活检质硬,易出血,诊断为"进展期胃体前壁小弯部溃疡浸润型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前后壁。内镜下改变主要为局限性糜烂,颗粒样增生、结节样改变,质脆易出血或黏膜肥厚增粗。病理类型多为B-II、IIb及IIc,对可疑患者要多次、多部位、深挖取活检,能提高活检阳性率。结论 胃镜及病理活检仍是胃印戒细胞癌早期诊断有效可靠的方法,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内镜病理特点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0月确诊的23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类癌中,位于食管5例(21.7%),胃体6例(26.1%),直肠9例(39.1%),贲门、十二指肠球部及乙状结肠各1例(各占4.3%),1例为直肠多发分布。5例食管类癌均为隆起型病灶,直径0.8~2.5cm,表面糜烂,边界清楚,6例胃类癌中2例为直径0.5~1.0cm宽基息肉样,表面糜烂,4例为溃疡浸润性肿物,边界不清,病变2cm以上,最大者6cm×8cm。十二指肠1例类癌呈0.3cm光滑结节;直肠9例类癌,3例表现为0.5~1.0cm宽基息肉样隆起,其余均为典型黏膜下病变,呈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光滑,淡黄色或稍充血,实质感;直径0.8~1.2cm,同时检出伴腺瘤性息肉1例,多发类癌1例。乙状结肠1例为0.5cm×1.0cm隆起,表面黏膜破坏,术后经病理证实。结论: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类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内镜超声及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方法,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微创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类癌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5 5岁。以上腹部隐痛伴反酸 3a就诊。曾在某医院行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未行活检 ,治疗后病情无缓解。内镜检查 :胃蠕动正常 ,胃体部红白相间 ,以红为主 ,小弯侧可见局限性粘膜粗糙 ,呈颗粒样改变 ,局部粘膜颜色减退、变淡 ,未见糜烂、溃疡 ,胃窦部红白相间。十二指肠球部正常 ,内镜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小弯粘膜颜色变淡部位钳取组织 6块 ,其中 2块病理诊断为腺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 ,未见淋巴结转移。例 2 女 ,5 8岁。以上腹部隐痛伴胀满不适 5 a就诊。曾在某医院行内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