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肠镜下摘除小儿大肠息肉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铁华  姜钰峰 《内镜》1995,12(2):111-112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5年2月至1999年1月,对102例大肠息肉患者施行了经结肠镜高频电治疗术,疗效满意。现就手术有关问题作如下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2例,其中男67例,女35例,年龄4~82岁。共147颗息肉,位于直肠58颗,乙状结肠33颗,降结肠15颗,横结肠20颗,升结肠21颗。息肉直径≤5mm34颗,6mm~9mm62颗,10mm~19mm37颗,≥20mm14颗。有蒂息肉81颗,亚蒂或无蒂息肉66颗。病理分类:管状腺瘤61颗,绒行状腺瘤28颗,错构瘤11颗,炎性息肉31颗,化生性息肉5颗,其它11颗…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癌变的临床和结肠镜诊疗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大肠癌变息肉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内镜诊疗特点。方法:将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按有无癌变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癌变组年龄较大、便血发生率较高;息肉体积越、呈分叶或菜花形、多发性息肉者易发生癌变;息肉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含绒毛成份越多,越易发生癌变。结论:大肠息肉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份含量等因素相关;早期息肉癌变者,可在内镜摘除癌息肉后密切追踪,不必经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马兴刚  王建营 《临床荟萃》1998,13(16):739-740
我院1993年3月~1997年10月对77例患者应用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共摘除息肉93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是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已被广泛接受。本文总结 2 2 0例经结肠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本院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4月应用Olym pusV - 70型电子结肠镜共检查 115 0例 ,检出大肠息肉 2 2 0例。其中男 134例 ,女 86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 6~ 80岁 ,平均 5 5岁。其中 5 0岁以上者15 4例 ,占 70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不适、粘液便或血便、腹泻、腹胀、不规则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有里急后重感。息肉直径 <1.0cm 6 5例 ,1.0~ 2 .0cm78例 ,>2 .0cm 77例 ,一般 0 .5~ 3cm。息肉形态 :有…  相似文献   

7.
曾丽斌  )  张鸣青  )  马桂芳  ) 《全科护理》2009,7(25):2274-2275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成人电子结肠镜诊治大肠息肉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单发息肉一次镜下治疗成功,多发息肉均择期镜下二次治疗,均手术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手术配合有利于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成人电子结肠镜诊治大肠息内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单发息肉一次镜下治疗成功,多发息肉均择期镜下二次治疗,均手术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手术配合有利于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08例患者189枚息肉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治疗大肠息肉108例患者,共计189枚息肉中187枚被切除,治愈率达98.9%。23例患者息肉切除后残端出血,予以电凝后止血,2例患者9天后因大便干燥便时带血,可能是大便干结使创面结痂脱落所致,经再次结肠镜下电凝止血。无一例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及肠穿孔。2例息肉癌变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创伤小、经济实惠、疗效确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小大肠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34-3035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4400例,对其使用结肠镜下摘除后,出现176例术后出血患者,出血率为4%。按照出血情况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6例急性出血,160例迟发性出血。高血压属于息肉摘除后一项独立的危险性出血因素。高血压属于结肠镜下大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一项独立性危险因素,而息肉大小、结蒂粗细、蒂部血管等属于息肉摘除术后出血的关联性危险因素,手术后错误的饮食方式与不正常的运动行为都是息肉摘除后出血的诱发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的临床病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息肉组织的临床病理状况。方法 :回顾 5年间在我院接受大肠息肉电切的病例 ,对比分析每一病例电切前、后的临床报告及病理诊断 ,要求 :电切前后的病理来源于同一息肉 ;对多次电切病例只取第 1次进入病例分析 ;多发息肉患者取第 1枚电切息肉入组 ,其余排除 ;去除电切前活检已有癌变的病例。结果 :在 2 2 0例病例中符合要求的病例共 1 2 0例 ,年龄 59.8± 1 3 .3 ,其中男性占65 .8% ;活检和电切病理诊断不符合率为 33 .3 % (40 / 1 2 0 ) (P <0 .0 1 ) ;活检和电切分别诊断腺瘤性息肉 88例(73 .3 % )和 1 0 0例 (83 .3 % ) ,其中不典型增生分别有 2 9例 (33 .0 % )和 46例 (46 .0 % ) (P <0 .1 ) ;电切后发现5例腺瘤性息肉癌变 ,占 5 % (5/ 1 0 0 ) ,全部来源于 2 7例绒毛状腺瘤 (占其中 1 8.5 % ) ;活检诊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病例 ,电切后分别有 60 % (1 5/ 2 5)和 4/ 7被诊断为其它息肉类型 ;电切后发现活检未曾诊断的幼年性息肉 2例、间质瘤 2例、平滑肌瘤 1例 ;绒毛状腺瘤的直径较大 ,为 1 .43± 0 .58cm ,其余各型息肉直径平均为 1cm左右 ;癌变息肉直径最大 ,达 1 .8± 0 .57cm ,其最小直径是 1cm。结论 :大肠息肉电切前后的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差异 ,活检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区2万查体人群大肠息肉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调查北京城区查体人群大肠息肉发病情况。方法 :对北京城区部分查体人群普查大肠肿瘤发病情况 ,人数为 1 9852 ,30岁以上均接受化学法粪隐血试验 ,阳性者再接受免疫法粪隐血试验。所有普查对象均填表登记 ,符合 7个所列条件为高危人群。免疫法粪隐血试验阳性或高危人群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结果 :72 3例患者接受全结肠镜检查 ,共有 2 0 5(2 8.35 % )例发现大肠息肉 ,包括男 1 36名 ,女 69名 ,平均年龄 58.61±1 4 .2 5岁 ,显著高于非息肉患者平均年龄 48.53± 1 4 .2 6岁 (P <0 .0 1 ) ,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息肉患者 (P<0 .0 5)。结肠镜息肉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升高 ,50岁以上检出率达 40 %。 2 0 5例大肠息肉患者中 ,包括腺癌 1 4例 (6 .83 % ) ,良性息肉 1 91例 (93 .2 0 % )。在明确息肉具体分类的 61例良性息肉中 ,包括增生性息肉 3例 (4.92 % ) ,炎性息肉 1 7例 (2 7.87% ) ,腺瘤性息肉 41例 (67.2 1 % )。对大肠息肉患者及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者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大肠息肉的二个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 >50岁 (OR :2 .886 ,95 %CI :1 .972 -4 .2 2 2 ,P <0 .0 1 )及大肠息肉病史 (OR :2 .92 9,95 %CI:1 .664 - 5 .1 55 ,P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癌痛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疼痛康复科住院的癌症患者。本研究入组患者234例,均经病理学、细胞学以及影像学证实确诊为癌症患者。其中伴有癌性疼痛的(癌痛组)124例,平均年龄60.90±12.20岁,不伴有疼痛的(对照组)110例,平均年龄60.95±12.09岁。全部被试者完成一般资料问卷、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of life que-stionnaire,QLQ)、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癌痛组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70.97%,明显高于对照组(36.36%,P<0.01);伴有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抑郁分均值高于伴有轻度疼痛的抑郁分均值(P<0.05);生活质量与癌痛患者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0.760,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生活质量、疼痛程度、癌症病程入选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抑郁程度)=5.761-1.200 X13(生活质量)-0.242 X10(疼痛程度)-0.125 X7(癌症病程)。结论:疼痛和生活质量是影响癌痛患者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改善癌痛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文版MOS-SS睡眠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leep scale,MOS-SS)在癌痛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60例癌痛患者接受了MOS-SS睡眠量表中文版的测试,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35~70岁.再选择42例患者1周后进行第2次测试以评估该量表的重测信度.用计算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各维度测量与重测的相关系数,对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进行分析,然后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量表中睡眠干扰、睡眠充足度和日间精神状态等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0.88和0.72;各维度的测量与重测相关系数在0.64~0.91之间;因子分析所产生的4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3%,大多数条目负荷均大于0.6.结论:中文版MOS-SS睡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癌痛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5.
789例癌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在以疼痛及其它症状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姑息性治疗过程中,追求好的生活质量(QOL)就成为最高准则。本文研究了癌症患者疼痛对其QOL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疼痛对患者的躯体方面、精神心理方面、社会人际关系方面(依影响程度大小排列)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面全面影响患者的QOL;其中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是影响患者QOL的主要原因,疼前治疗情况对QOL无显著性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病人肠道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50例CRC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以454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16SrRNA基因V3-V5区,研究CRC病人肿瘤组织的菌群结构并与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CRC病人癌组织中的梭杆菌属、弯曲菌属丰度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明显降低,Faecalibacterium、罗氏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Z=1.84~3.63,P〈0.05)。结论 CRC病人癌组织菌群较周围正常组织发生了明显改变,出现了有害的条件致病菌增加、有益的细菌减少的结构失调现象。肠道黏膜菌群结构鉴定可能成为诊断CRC高风险人群的重要途径,干预和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CR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纤支镜微波治疗对肺癌患者肺细胞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投波组织凝固(MTC)治疗对肺癌病人肺泡局部的细胞免疲增强作用。方法:检测了44例肺癌并呼吸系统感染患者MTC治疗前后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TNFα含量及肺泡巨噬细胞(AM)的吞噬活性;以3l例经一般对症治疗的肺癌并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经MLC治疗后,肺癌急者外周血和BALF中CD4^ 、CD4^ /CD8^ 、NK活性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CD8^ 显著降低,BALF中CD3^ 和AM活性显著增高;肺泡局部的细胞免疲反应高于外用血。结论:MTC治疗可增强肺癌病人肺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69例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9例癌症合并疼痛的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其中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人际关系等三方面的因素。男性49例,女性20例,均为明确诊断的中、晚期癌症患者。结果:累度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而中、重度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增大;疼痛时时≤6月的患者生活质量於分与〉6月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镇痛治疗有效者生活质量有改善,与治疗无效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1.疼痛是癌症  相似文献   

19.
125例大肠癌手术及结肠镜追踪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提高肠镜检查中大肠癌的早期检出率及大肠癌术后的追踪复查。方法:选择1990年1月-2000年1月发现的大肠癌125例,经肠镜检查、手术、病理及术后追踪复查。结果:125例大肠癌全部在结肠镜检查后进行手术,发现在125例大肠癌中,原发癌119例(95.2%)、多原发癌6例(4.8%)。手术后追踪71例,追踪率为56.8%。发现吻合口癌复发14例(19.7%),异时癌5例(7.0%),新生的腺癌33例(46.5%)。结论: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其患者是否有症状均应该在大肠癌术后定期追踪观察,其临床意义在于发现早期癌,为进一步治疗和改善预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40例肺癌及肝癌患者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并用田牛教授提出的加权积分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癌症患者有较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存在,其主要特征为红细胞的聚集及白色微血栓的形成,同时还有管拌形态的改变及管周渗出,出血等表现,此为癌此患者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