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科行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15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155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总恢复率达44.52%(69/155)。结论: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在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2例施行该手术的患者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术中医护配合密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内窥镜显像清晰,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出现手术意外.结论 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器械物品准备充分,术中正确配合使用各种仪器,密切护理配合,术后进行器械的清洁灭菌,仪器的正确、妥善保养,体会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熟知手术流程、各仪器的保养使用及手术医生的操作习惯,对该手术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探讨鼻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10例鼻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0例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其中7例从术前无光感、眼前手动到术后视力达0.3~1.0,3例因就诊较晚未恢复视力.结论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是一种跨学科治疗手段,术前、术后罕见并发症对护理提出了新要求,正确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为配合鼻窦内窥镜鼻眼相关手术的开展,作者介绍我院近年来对27例鼻内窥镜下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急诊专科准备,术后加强局部、全身用药等病情观察,以及对脑脊液鼻漏、颅内及眶内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治疗视神经外伤较好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开展了经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并与鼻外进路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视神经减压5例,其中3例视力由术前的无光感、光感恢复到术后0.2-0.4,讨论了手术时机、手术进路的优点和不足、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认为经鼻内窥镜筛蝶窦进路视神经减压术,出血少,有更大的实用性,是治疗视神经损伤较好的手术方法。视神经外伤后应行减压术,并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与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手术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总结经颅显微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7例,分析患者视神经管骨折情况,随访术后6个月的视力变化。结果 受伤至减压手术时间为4h至7d,显微手术采用翼点入路11例,额下入路4例,眶上锁孔入路2例。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3%,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视神经骨性管道充分开放及神经鞘膜的减张可使受伤视神经得到充分减压,从而避免继发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天津护理》2002,10(2):61-63
为辅助视神经损伤病人的治疗,通过对103例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后病人的护理观察,体会到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后病人的心理支持,视力、瞳孔对光反射的观察,脑脊液鼻漏的观察与护理,满足视力障碍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血管扩张药物、激素的配合治疗,加之脱水剂和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能使视神经损伤早期病人最大限度恢复视神经功能,挽救病人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额颞眶颧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意义。方法:采用经额颞眶颧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15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结果:8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0.1;4例患者有改善<0.1;3例无好转。结论:经额颞眶颧视神经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4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2000年6月42例手术患者,手术瘘口小于0.5cm,烧灼瘘口鼻腔填塞填充物;瘘口大于0.5cm,小于2.5cm以下其中15例用肌浆填塞瘘口,覆盖筋膜,再填塞鼻腔填充物;23例单纯用阔筋膜填充或覆盖瘘口,再填充鼻腔填充物;2例瘘口长超过2.5cm宽超过0.5cm软骨嵌顿于瘘口,覆盖阔筋膜,再填塞鼻腔填充物。结果:术后第14天逐步取出鼻腔填充物,35例一次成功,2例行2次手术成功,1例3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鼻漏仅在用力时出现,休息3月自愈。3例失败。成功率92.8%。结论: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手术简便,损伤少和成功率高,是脑脊液修补术的一种可靠性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鼻科门诊患者鼻解剖变异及鼻源性头痛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院鼻科门诊单一医生接诊的鼻科患者进行专科检查,检查结果及症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56例(1512侧)患者鼻中隔偏曲率88.76%,中鼻甲气化率28.37%,中鼻甲反曲率14.75%,钩突变异率29.23%,筛泡变异率23.61%,上鼻甲变异率5.69%,鼻丘气化率1.39%,Hailers 气房率3.11%.鼻源性头痛262例(34.66%),接触点头痛的发生率为3.17%.男女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痛患者与无头痛患者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科门诊鼻源性头痛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形态,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3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并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形态。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断裂韧带的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21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踝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外侧韧带分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长度依次为(16.89±4.28)(、23.12±5.32)、(23.40±5.73)mm。内侧韧带呈三角形,其前、中、后部纤维的长度分别为(20.63±6.24)(、15.19±5.43)、(17.16±6.45)mm。21例固定加韧带修复治疗病人优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6.2%。结论踝关节周围韧带是维持踝关节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踝关节骨折手术复位及内固定并修复损伤韧带,行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和预防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附24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2年8月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28例次,其中PEG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70 min),平均下床时间6 h(3~12 h),平均住院时间7 d(5~15 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1.0分,术后5 d为2.5±1.4分,末次随访时1.3±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高频电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院高频电切除治疗食管微小平滑肌瘤共 39例 ,对其临床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微小平滑肌瘤以男性患者多见 ,男女性比例 2 .2 5∶1。好发年龄 30~ 6 5岁 (33/ 39,84 .6 % )。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或进食不畅感 (2 2 / 39,5 6 .4 %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2 0 / 39,5 1.3% )、胸骨后不适 (12 / 39,30 .8% )等多见。肿瘤多位于食管中段 (18/ 39,4 6 .2 % )、下段 (17/ 39,4 3.6 % ) ,尤以食管第二生理性狭窄以下多见 (32 / 39,82 .1% )。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 (34/ 39,87.2 % ) ,广基 (38/ 39,97.4 % ) ,表面光滑 (34/ 39,87.2 % ) ,质硬 (37/ 39,94 .9% ) ,活动度好 (39/ 39,10 0 % ) ,大小平均为 0 .98± 0 .2 8cm。 6例患者超声胃镜声像显示病变多位于超声第 2层 ,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多见 ,境界较清楚。 39例患者术后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创面渗血 1例 (1/ 39,2 .6 % ) ;术后 1月~ 2年复查电子胃镜未见病变再发。结论 食管微小平滑肌瘤早期临床表现多非特异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重视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特别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对三十年间在该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消化道恶性淋巴瘤50名患者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3例诊断为MALT Lymphoma。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瘦、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病变分布为单纯累及胃60%、小肠22%、回盲部6%、食管及结肠其它部位各占2%、多灶性分布为8%。病理学检查有19例为B淋巴细胞源性低度恶性淋巴瘤。35例术前内镜检查所见巨大溃疡型40%、结节隆起型20%、弥漫浸润型20%、混合表现型20%。内镜下拟诊本病者均获病理支持,内镜活检确诊率为57%。3例MALT Lymphoma患者均为男性,主要内镜表现1例呈粘膜多发点片状糜烂,病变累及食管、胃底、十二指肠、全部小肠及结直肠;1例食管、末段回肠及结肠多发纵行大溃疡;1例呈胃多发溃疡伴出血,皱壁粗大。总结认为本病在内镜下有一定特征表现,内镜下多点活检或配合粘膜剥脱术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蝶窦CT图像和实体解剖的区别,为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观察。结果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薄,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上、下壁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蝶窦内可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和管型颈内动脉隆起,其出现率分别为23.8%和21.9%。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一般后壁较薄,最薄者仅为0.6mm。结论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向窦腔内突入。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以纸样薄骨板。经蝶窦入路手术,应控制手术操作范围,避免损伤操作范围及毗邻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鼻中隔各部厚度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为临床涉及鼻中隔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 18具成人头部连续冠状和横断层标本 ,观测鼻中隔及其邻近结构。结果 :鼻中隔各部厚度不一 ,鼻中隔前 1/3的中段最厚 ,达 10 8± 1 2mm ;后部较薄处仅为 1 5± 0 3mm。增厚的部分以粘膜为主 ,达 8 6± 0 7mm。结论 :在行鼻中隔偏斜纠正术、判断鼻腔出血的部位及寻找鼻腔通气障碍的原因时 ,均应考虑鼻中膈增厚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粘液池是内镜下常见的征象。为探讨十二指肠粘液池的临床意义,对250例病人的胃镜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84例的十二指肠球部有粘液池,检出率占73.6%,并根据十二指肠粘液池的内镜下特点可分为0°~Ⅲ°,本组0°:26.4%、Ⅰ°:37.2%、Ⅱ°:25.2%、Ⅲ°:11.2%。同时具有十二指肠粘液池和胃镜可见胆汁反流者61例,占33.15%,主要是Ⅱ°和Ⅲ°十二指肠粘液池者,尤以Ⅲ°均见胆汁反流。结合十二指肠粘液池的外观和性状,认为十二指肠粘液池与胆汁反流密切相关,是诊断胆汁反流的一项重要内镜指标之一。也讨论了十二指肠粘液池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