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2例,均在术前行MSCT影像学诊断,行平扫与动态三期扫描,行多平面容积重组处理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2例患者行MSCT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7%,进展期胃癌诊断符合率为96%。手术前胃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1%,80%。结论 MSCT增强动态三期扫描能够有效诊断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对术前TNM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作用,适合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排CT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手术检查的确诊为胃癌的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先采取CT平扫,根据平扫结果部分患者再进行cT增强扫描,和内镜检查,观察早期和进展期胃癌检出率,和进展期术前分期。结果:①早期胃癌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进展期胃癌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③进展性胃癌的术前分期两者分期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结论:单排CT对胃癌诊断有效准确,能与内镜配合加强胃癌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胃癌病例的临床与CT资料,并根据螺旋CT表现对28例胃癌进行术前CT分期.[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可伴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提高CT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证实为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早期胃癌及胃溃疡2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检查。观察肿瘤部位、病灶形态特点,是否存在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等讨论其CT表现特征。结果: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与早期胃癌及胃溃疡的相比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受侵胃壁强化、软组织肿块、癌性溃疡、邻近组织及器官侵犯、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及脏器转移等,其中蕈伞型癌4例(11%)、局限溃疡型癌7例(20%)、浸润溃疡型癌15例(33%)、浸润型癌10例(36%)。结论: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具有其特点,分辨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能清晰显示胃癌向周围组织侵犯及腹腔内转移情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患者CT检查。结果:34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或隆起,胃底贲门部10例,胃窦部14例,胃小弯侧6例,胃大弯侧1例,弥漫浸润(皮革胃)3例。胃周围间隙侵犯7例,淋巴转移15例,远处脏器转移5例。本组病例中I期5例,II期11例,III期13例,IV期5例。本组胃癌CT分期正确31例,正确率91.17%。结论:多层CT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并有助于临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行CT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6例经手术病例或者穿刺活检病例明确诊断的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判断其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CT影像学平扫定性诊断符合率47.4%.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1.5%,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高于平扫.结论:部分肺部癌性结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表现特有的影像学征象,为肺部癌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对应的控制措施,为其在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检查依据。方法:选取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后进行CT影像检查的患者各60例,将实施质量控制前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影像学医师仅根据以往实际经验实施相应操作;将实施质量控制后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初期即开展全体CT影像学医师座谈会,总结既往CT检查中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情况提出相应控制措施。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经CT检查所得影像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合格率。结果: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经CT检查所得影像合格率高达96.67%,而未给予质量控制的对照组患者接受CT检查所得影像质量合格率仅为81.67%,观察组CT影像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密度分辨率、伪影、人体不自主运动所造成的伪影。结论:根据CT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提高CT影像质量,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和医疗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80例及对照组118例服用胃超声快速显像液后进行 B 超检查,并与胃镜、活检、X 线钡餐检查、手术诊断胃癌进行符合率比较。结果:胃癌组、对照组优良显像率分别为90.0%、94.9%。与胃镜,活检、X 线、手术诊断的一致率分别为93.9%、95.2%、94.7%、97.1%.P 均>0.05。服显像液还能清楚地观察胃壁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胃腺癌肺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分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胃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120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肺部有转移灶)和对照组(肺部无转移灶),每组60例。分析胃腺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中医证型分类。结果:120例患者中,大部分表现为肺部多发转移病灶,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肿瘤位于上胃体1/3,原发灶未手术治疗,肿瘤标志物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72-4)升高、有其他器官转移、N分期(Node,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受累情况)为N2-N3的患者胃癌肺转移率较高;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肿瘤位于胃体上1/3,肿瘤标志物CEA、CA72-4升高,有其他器官转移是胃癌发生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灶手术治疗是胃癌肺转移的保护因素。中医证型分类方面,脾虚痰湿型在观察组中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年龄≥60岁,肿瘤位于胃体上1/3,肿瘤标志物CEA、CA72-4升高,有其他器官转移,中医辨证为脾虚痰湿的患者三年内行胸部CT进行随访并适时采用健脾、燥湿、化痰、扶正等方法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将119例Ⅰb2-Ⅱa期局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化疗组54例,手术组有65例.术前化疗组术前给予艾力+顺铂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14天左右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局部肿瘤体积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及阴道切缘肿瘤浸润情况.结果:术前化疗组停药后14天进行评价,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率为79.63%,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及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均低于单纯手术对照组.结论: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以利手术,可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0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分析患者纵隔淋巴结的CT征象及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88例(87.1%),以4组(74.3%)、10组(71.9%)、7组(37.6%)最为常见;其次是5组(29.6%)、2组(26.7%)、6组(25.7%);余下几组则较为少见。其中NO、N1+N2、N1+N2+N3、N1+N3发生率分别为13.9%,28.7%,33.7%,8.9%;N1、N2、N3、N2+N3发生率均低于5%,其中N2、N3跳跃性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0%和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UICCT分期、原发灶位置、原发灶大小、UICCM分期、肺外转移与纵隔淋巴转移相关,其中吸烟、UICCM分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T分期是影响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是由肺内向肺外、多站、循站转移,而跳跃性转移相对少见。吸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M分期、UICCT分期均是影响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及CT检查在胃底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胃底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上消化道钡透及CT检查结果.结果:上消化道钡透联合CT检查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3.8%,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钡透联合CT检查可以提高胃底癌的确诊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螺旋CT(spiral CT,SCT)扫描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胃部疾病患者口服显影比乐行胃部SCT扫描(显影比乐组),并与100例口服1.5%泛影萄胺行胃部SCT扫描(对照组)比较,所获得图像与电子胃镜(fiberoptic gastroscopy,FG)、胃肠钡餐造影(gastrointestinal series,GI)和/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病变细节显示情况。结果:口服显影比乐及1.5%泛影葡胺胃腔充盈满意率均在90%以上(p〉0.05);消除胃内气体与粘液,胃壁结构、胃黏膜显示,对周围图像的影响等观察指标,显影比乐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6.25%和92%(P〉0.05);口服不同对比荆对病灶细节显示有很大影响,显影比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SCT扫描,提高了图像质量,病变细节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和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直肠间质瘤患者9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3月-2016年9月,观察组患者有45例,对照组患者有45例,按照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将直肠间质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CT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MRI检查,将两组直肠间质瘤患者检查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直肠间质瘤患者、对照组直肠间质瘤患者实施不同影像学检查后,观察组直肠间质瘤患者实施检查后的敏感性88.89%和特异性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敏感性71.11%和特异性66.67%(P0.05),观察组直肠间质瘤患者诊断后的检出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80.00%(P0.05)。结论:将CT和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根据诊断结果显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著提升直肠间质瘤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图像伪影对于诊断的影响。方法:2008年9月到2015年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25例,都进行16层螺旋CT诊断,同时进行CT图像伪影分析。结果:CT检查出23例患者,检出率为92.0%,漏诊的2例都为CT图像伪影造成。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存在CT图像伪影,要积极消除CT图像伪影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胆道结石的CT平扫诊断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群 《光明中医》2009,24(4):671-672
目的:应用薄层CT平扫技术提高胆道结石检出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及B超检查资料且经手术证实的胆道结石96例,比较分析不同扫描技术对胆道结石的检出率.结果:胆囊结石53例,常规10ram层厚扫描漏诊12例,检出率为77.35%,局部追加3mm薄层扫描,漏诊5例,检出率为90,57%,B超漏诊1例,检出率为98.1l%;胆管结石43例,常规10mm扫描漏诊13例,检出率为69.98%,局部加扫3mm薄层,漏诊5例,检出率为88.37%,B超漏诊8例,检出率为81.40%.结论:3ram薄层CT平扫可以大大提高胆道结石的检出率.薄层扫描漏诊的主要原因是①部分结石密度与胆汁相似,②CT对泥沙样结石的空间分辨率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术前经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22例患者,CT平扫:20例类圆形病灶,直径0.6-2.8cm,其中病灶呈等密度影10例,稍低密度影6例,稍高密度影4例;2例未显示病灶。增强CT:22例皮质期均有强化,CT值平均上升10-20HU;皮髓质期强化程度降低19例、变化不明显3例;排泄期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20例,模糊2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有利于小肾癌的检出,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食管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钡餐检查和CT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餐检查与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食道狭窄、黏膜皱襞增粗、管壁厚度、龛影形成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食道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肿块与邻近器官浸润、粘连、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钡餐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癌患者的CT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率更高,Ⅰ期符合率为96.00%,Ⅱ期符合率为98.46%,Ⅲ期符合率为95.12%,Ⅳ期符合率为100.00%。结论: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食管癌诊断中可以对已经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分期情况进行明确,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脑梗死患者CT影响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中医辨证分为81例中经络患者组(观察组)以及42例中脏腑患者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观察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低密度病变者113例,腔梗者10例;所选患者病灶位置位于脑干者2例,脑叶者7例,小脑者16例,内囊基底节者98例。其中观察组的低密度病变发生率、病灶位置位于脑干的发生率、占位效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灶位于脑叶的发生率以及腔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中医证候的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中的病灶性质和病灶位置以及占位效应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利用CT检查中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信息结合起来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低张及气体做对比剂的条件下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对胃癌的诊断及术前T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胃癌患者在术前1周内行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应用轴位图像结合多种重建方式对进展期胃癌进行Borrmann分型及对胃壁浸润的T分期判定,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或胃镜活检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为98%,胃壁浸润深度的T1~T4分期结果准确率分别为67%,75%,77%,75%,总准确率为74%,与手术病理对照一致性较好。结论低张充气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判定准确率高,对胃壁浸润的T分期与术后病理有较好的相关性,可有效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