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特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宁夏中宁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751200)赵晓磊刘治国刘秀岚赛特赞(化学名叫二盐酸西替利嗪)是一种无中枢抑制作用的新型抗组胺药。我院自1995年对本品主要适应证的多中心双盲对照剂对照试验。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根据统一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脱敏治疗和传统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别进行生物共振脱敏治疗和传统抗组胺药物治疗,疗程中及疗程结束后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和统计。结果传统抗组胺药物组在疗程第1个月末治疗有效率98.3%,生物共振组有效率56.7%。疗程结束2周后抗组胺药物组治疗有效率53.3%,即复发率47.7%;生物共振组有效率89.3%,复发率11.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物共振系统较传统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远期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克敏能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许雯葛荣明毛涌附属甘泉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65)关键词鼻炎,过敏性;酮替芬;抗组胺剂中图号R765克敏能是一种新型的无镇静作用、口服有效的抗组胺药,本文从1993~1996年进行了克敏能、酮替芬双盲对照试验,现...  相似文献   

4.
沈萃萃  吕萌  卢传坚 《重庆医学》2018,(13):1758-1762
目的 评价玉屏风散联合常规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CBM、CNKI、VIP及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应用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对文献进行独立检索筛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9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抗组胺药比较,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组的疗效更好(OR=2.83,95%CI:1.89~4.25,P<0.01),复发率更低(OR=0.13,95%CI:0.07~0.24,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OR=0.40,95%CI:0.19~0.83,P=0.01).结论 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组胺药,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严格的双盲平行组对照试验的方法, 用国产西替利嗪片和进口西替利嗪片分别治疗各种类型的荨麻疹30例和31 例。结果前者有效率为93.3% , 后者有效率为96.7% , 经Ridit检验及治疗前后积分对比分析, 均显示两组病人的疗效相当, 且国产药和进口药均具有显著疗效。两药的副作用均较轻微, 主要是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但发生率均较低, 前者为16.6% , 后者为12.9% 。说明国产西替利嗪片治疗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荨麻疹, 无论其疗效和安全性都相当于进口西替利嗪片, 是较理想的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6.
耳穴压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病因不明,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的主要炎症递质,抗组胺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目前使用抗组胺药治疗本病效果不显著,我们采用王不留行籽压耳穴联合西替利嗪治疗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氨甲喋呤(甲氨喋呤)为抗代谢类药,是最早用于缓解急性白血病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发现,用本品治疗一些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获得了良好效果。 1 治疗强的松依赖性哮喘为比较低剂量的氨甲喋呤(每周15mg)与安慰剂对皮质类固醇依赖性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效果,对14名患者进行了24周的随机分组双盲交叉试验。结果病人接受氨甲喋呤比接受安慰剂对强的松的需要量平均减少36.  相似文献   

8.
我们进行了威灵仙合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和药效学研究,并与息斯敏组做对照,结果表明:威灵仙合剂的治愈与有效率与新型抗组胺药息斯接近,但其治愈后的复发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组,没有息斯敏的副作用,故可广泛应用于荨麻疹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赛特赞和特非那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江苏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包军(南京210008)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迁延难愈,一般首选抗组胺药治疗。传统抗组胺药因副作用明显,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新一代抗组胺药物则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笔者对新一代抗组...  相似文献   

10.
背景: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疾病。由于临床症状迁延、病程难以预知及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因而常是一种致残性疾病。目的:明确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方法:对106例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为期1周的单盲安慰剂洗涤期(基线)后进行6周双盲积极治疗。患者随机接受下列其中一种治疗,每日1次:①口服左西替利嗪5m g;②口服安慰剂。之后再进行1周的单盲安慰剂洗涤期。结果:可评估人群包括100例患者。每日1次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对缓解症状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得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取匹多莫德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抗组胺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为73.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匹多莫德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梦雅  温路  周汛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96-3099
目的 系统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1979年未建立的数据库以建库日为起始时间)-2014年10月。采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纳入患者总数为8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3.49(2.42,5.04),P<0.01〕;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22(0.12,0.41),P<0.0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85(0.50,1.43),P=0.53〕。结论 与单纯抗组胺药治疗相比,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与抗组胺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美国芝加哥消息:据威斯康星州的一位皮肤病学家说,新型无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威斯康星州医学院皮肤科Eugene Monroe医师说,临床医师一般认为第二代H_1受体抗组织胺药是安全的,但是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不如第一代H_1抗组织胺药那么有效。然而,直接与最常用的第一代药物羟嗪相比较,三种新型药物证明是同等有效的。一项大规模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丁苯哌丁醇、Loratidine和西替立嗪(cetirizine)可有效地抑制慢性荨麻疹症状,具有与羟嗪药相同的临床疗效。Loratidine和西替立嗪至今尚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利用鼻炎生活量表RQLQ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选取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75例,A组给予糖皮质激素雷诺考特喷鼻+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口服;B组安慰剂组,安慰剂口服加生理盐水喷雾;C组糖皮质激素雷诺考特喷鼻,观察患者1个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和C组较B组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5),B组症状、生活质量未见明显改善(P>0.05)。A组在改善症状上优于C组(P<0.05),在提高生活质量上与C组相当(P>0.05)。结论:鼻用糖皮质激素能明显改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口服,临床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鼻,鼻炎生活量表RQLQ能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组胺点刺皮肤试验的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AUDRC)比较抗组胺药物(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的抗组胺活性.方法90名健康志愿者及6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按随机、双盲的方法单次口服咪唑斯汀10 mg,氯雷他定10 mg或安慰剂1片.服药前及服药后2、4和24h分别进行组胺皮肤滴定试验,记录风团及红晕反应面积,计算AUDRC.结果健康志愿者和过敏患者在服药前及服药后2、4和24 h的风团及红晕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服药前,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安慰剂3组的AUDRC2.7-54.3mmol/L差异无显著性.服药后,咪唑斯汀组和氯雷他定组的AUDRC2.7-54.3mmol/L均比服药前明显下降,且咪唑斯汀组的AUDRC2.7-54.3mmol/L下降幅度较大(P<0.01).结论依据抗组胺药物对组胺点刺皮肤试验的抑制作用可建立药效动力学模型,AUDRC可作为比较抗组胺药物药效动力学活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慢性荨麻疹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情况,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本中心皮防所600张慢性荨麻疹处方进行分析,并对抗组胺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 600张处方中,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DDDs所占比例为99.66%,抗组胺药物DDDs居于首位的是地氯雷他定,其次是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的使用也较多,抗组胺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占81.67%。结论本中心皮防所基本能够合理应用抗组胺药物,但是还有不规范联合应用抗组胺药物的现象,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与Ⅰ型过敏反应有关,易诊断但难于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抗组胺药物治疗为主,但存在疗程长、易反复等缺点。笔者采用皮敏消胶囊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荨麻疹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氯雷他定为阿扎他定的衍生物,具有选择性地阻断外周组胺H1受体的作用,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其抗组胺作用起效快、效强、持久。笔者应用其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并与马来酸氯苯那敏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117例经临床确诊的荨麻疹病人,男45例,女72例,年龄12~6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氯雷他定10mg,po,qd;对照组采用马莱酸氯苯那敏4mg,po,tid。急性荨麻疹疗程为6天,慢性荨麻疹疗程为30天。1.3疗效标准治疗前后按4级评分法…  相似文献   

19.
郭毅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27-728
目的通过疗效观察探讨荨麻疹的发病与转归情况、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西替利嗪片+法莫替丁片+左旋米唑片);对照组采用二联疗法(西替利嗪片+法莫替丁片),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48%与40.00%。结论治疗慢性荨麻疹,选用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及H2受体拮抗剂)与免疫调节药联合治疗效果远比单用抗组胺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是一种长效抗组胺药,它不仅能选择性的阻断组胺H1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第2代抗组胺药。为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于2002年6月~2003年2月应用咪唑斯汀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