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疖、痈是毛囊及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 ,祖国医学属“火毒”、“热毒”之证。多发于暑期 ,农村多见 ,初期用垂盆草内服外用治疗显著 ,可以有效地防止毒邪扩散和毒素吸收 ,避免全身感染。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中 ,男 18例 ,女13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67岁 ,平均 35岁 ,发生在头面部、背、臀部肿疡期暑疖 32处 ,发生在后颈及背部的肿疡期暑痈 6处 ,病情 1~ 5天 ,症见局部红、肿、热、痛。2 治疗方法取新鲜垂盆草 60~ 12 0g ,将上药洗净捣烂加干面粉少许调成糊状 (或晒干研末加凡士林适量调成软膏 )外敷患处 ,每日换药1次 (如脓…  相似文献   

2.
暑疖 治疗方法 :纯干稻草适量烧灰 ,淋水或泡水取汁 ,适当加温 ,擦洗患处 ,每次至局部发红有热感为止 ,每日 2次。体会 :暑疖多因暑湿热毒蕴蒸肌肤所致 ,盛夏时节多发于小儿、产妇及老年人。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化脓性汗腺炎及皮脂腺炎。稻草 ,性温味平 ,《滇南本草》记载 :“走周身经络 ,治痰火疼痛。”其气味轻清 ,制灰取汁 ,趁热擦洗暑疖 ,能杀菌消毒、消肿止痛 ,改善局部循环 ,以散蕴结暑热之毒。扁平疣 治疗方法 :防风、荆芥、透骨草各 30 g,盐2 5 0 g,醋 2 5 0 ml,水煎 6 0 m in,过滤取汁 ,温洗患处 ,每次至局部皮肤发红有热感为止 ,…  相似文献   

3.
暑疖是皮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好发于人体头、面、颈、背部,小儿、青年多易患此病。其症状是单个或多个成片,有此起彼伏的特点。疖红肿、热、胀、痛,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此病的食疗应以清暑化湿,解毒散结为主。服用辛寒清热,芳香化湿祛暑,苦寒解毒的药物和食物。  相似文献   

4.
答:疖病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富有皮脂腺的头、面、项、背等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尤以夏季多见,常见于儿童。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治,笔者习用中成药外治疖病,收效尚可,介绍如下,供选用。1藿香正气水: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即成,用药前洗净患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而后取上药外部涂擦,每日3~4次,连续3~5天。可清热祛湿。2硫黄软膏: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后,直接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每天3~4次,3天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清热解毒。3黄连素片:取本…  相似文献   

5.
《新中医》2000,(6)
1 疖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 ,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相当于疖、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肿及疖病。1 1 诊断依据 ①局部皮肤红肿热痛。②可有发热 ,口干 ,便秘等症状。③石疖 (有头疖 ) :患处皮肤上有一指头大小的红色肿块 ,灼热疼痛 ,突起根浅 ,中心有一脓头 ,出脓即愈。软疖 (无头疖 ) :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 ,范围约 3cm左右 ,无脓头 ,表面灼热 ,触之疼痛 ,2~ 3日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 ,溃后多迅速愈合。蝼蛄疖 :多发于儿童头部 ,未破如蛐…  相似文献   

6.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16,(5):416-417
正疖病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腺的急性化脓性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多发生于富有皮脂腺的头、面、项、背等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尤以夏秋季多见,常见于儿童。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治,笔者习用中成药外治疖病,收效尚可,介绍如下,供在医师指导下选用。1.藿香正气水: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既成,用药前洗净患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7.
疖是由致病菌侵入单个毛囊或所属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临床以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硬结逐渐呈锥状隆起为特征。笔者采用乙酰螺旋霉素内服 ,紫花地丁 (别名 :犁头草 )和硫酸镁粉混合捣烂外敷患处 ,治疗疖 8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8例其中男 48例 ,女 40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72岁 ;发病在头面部 5 0例 ,颈部 7例 ,躯干、四肢及腋下 19例 ,臀部 12例 ;发热 12例 ;以上全部病例局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小硬结 ,无脓栓。2 治疗方法采有口服抗菌消炎药物和局部外敷青草 ,治疗方法如下。2 1 内服乙…  相似文献   

8.
疖、痈是毛囊及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 ,祖国医学属“火毒热甚”之证。多发于农村暑期。初期时笔者用鲜垂盆草内服外用治疗显著 ,可以有效的防止炎症扩散、毒素吸收 ,避免全身感染。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0例中 ,男 3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1 0岁 ,最大 68岁 ,平均 3 9岁。发生在头、颈、背、臀部、上唇周围肿疡期疖 3 9人 ,发生在后颈及背部的肿疡期痈 1 1人。病程 1~ 3天。有局部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2 治疗方法取新鲜垂盆草 60~ 1 2 0 g,洗净捣烂加干面粉少许调成糊状 ,外敷患处。每日换药 1次 (如脓肿已出…  相似文献   

9.
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单个毛囊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根据病因及证候的不同,可将疖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及疖病.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本病初起红肿热痛而未成脓者,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如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姑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1.
疖是农村的常见病,多发于夏秋两季。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尤其是小儿)、面、颈、背、臀部等处。初起时呈红、肿、痛的圆形小结节。以后逐渐扩大,有时呈锥形隆起(头部疖肿多见)。几天后结  相似文献   

12.
疖是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一般多发于夏季。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而以颈项头面、背及腋下多见。但发于颈部者,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局部红、肿,疼痛异常,此起彼伏,缠绵难愈。俗称发际疮,蝼蛄疖。我站自一九七○年以来,用“银蒲消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名词解释 1.丹毒——为皮肤或粘膜的急性接触性感染,主要侵犯皮肤或粘膜中的网状淋巴管,以其突然发红,色如涂丹,故名丹毒. 2.痈——是由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3.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但经常可扩展到皮下组织. 4.疗——指疮疡发生在颜面、手等部位,病势急剧,易迅速蔓散,可造成损筋坏骨,甚则引起走黄危险的就称为疗. 5.疖病——多个疖同时在身体各处散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骨髓炎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1 5例 ,女 1 1例 ;1 8岁以下 1 7例 ,1 8岁以上 9例 ;病变部位在胫骨1 2例 (上段 3例 ,中段 2例 ,下段 7例 ) ,股骨 5例 ,桡骨 7例 ,肱骨 2例 ;急性者 5例 ,慢性者 2 1例。1 .2 辨证分期 根据其病因、症状、体征分为 4期。急性期 :5例。多发于体质虚弱的患者 ,发病前有痈、疖、扁桃体炎等化脓性感染病史 ,出现寒战、高热、肿痛等症状 ,拒绝查体 ,患处有明显的压痛 (脓液穿破骨膜后疼痛减轻 )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化验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细菌培养阳性 ;X线拍片检查 :2周后骨质有虫…  相似文献   

15.
毛冬青糊涂治小儿暑疖黄惠娟,余超荣暑疖是小儿夏秋季多发、常见病。笔者用毛冬青糊剂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适应症初起皮肤潮红,次日发生肿痛,范围局限,大小不等。红肿疼痛,突起无根。多发于头面、胸背、上肢。轻者数日内即穿溃,脓尽自愈;重者伴有发热、头...  相似文献   

16.
蟾蜍皮冰片外敷治疗疖痈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疖痈是皮肤单一或多个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多以抗生素及外用药物治疗。笔者于1990年以来,运用蟾蜍皮冰片治疗疖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70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6天。患疖痈...  相似文献   

17.
"专治九疖"导引法原文 以身端坐,用两手摩两胁并患处,行功,运气三十二口. 简析 疖,是一种细菌感染造成的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炎症,易发生于头面部、颈和背部,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一般是由于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初病时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红肿范围扩大、跳痛明显,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18.
疖俗称疖子,是一种毛囊及皮脂腺急性化脓性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我科近2年用鲜冇骨消外敷治疗疖肿,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均为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科就诊的疖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32例。1.2诊断标准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肿块范围约3 cm。1.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用冇骨消鲜叶或根20 g捣烂敷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93年临床应用炎痛沙星(西安云河制药有限公司)对结缔组织病变、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外科创伤等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流性型腮腺炎:一般采用常规治疗配合中药,如无并发症,平均5~7天方可治愈,采用单纯炎痛沙星外贴治疗,一般患者2~5天即可治愈,用药水涂于药片中,调成糊状,贴患处,每12小时换1次。2.皮肤感染(创伤感染、痈、疖、毛囊炎等)及化脓性炎症:采用常规清创、消毒,用炎痛沙星药片直接敷于患处,如局部有渗出物或皮肤挫伤者可不用溶媒,直接将药片贴患处,如果皮肤未溃,局部红肿热疼,将溶媒涂于药片,溶解后贴于患处,如…  相似文献   

20.
<正>疖病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多发生于富有皮脂腺的头、面、项、背等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尤以夏季多见,常见于儿童。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内郁湿热、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治,介绍几则膏疗方,供选用。1.灵芝龟苓膏:灵芝、土茯苓各30克,草龟1只(约250克)。将草龟剖开洗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