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扎曲坦对偏头痛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利扎曲坦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与舒马曲坦或空白比较,分别介绍利扎曲坦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性质、疗效、耐受性和剂量,分析利扎曲坦在治疗偏头痛药物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向明  陆学胜 《河北医学》2014,(12):1950-1952
目的:对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8例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施以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且在治疗前后对明确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结果:8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X2=27.1888,P<0.01),且患者的眩晕程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P<0.001),而对治疗前视觉诱发电位有异常的明确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在治疗后均得到了缓解。结论:对于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扎曲普坦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 gray,PAG)缩胆囊肽( cholecystokinin,CCK)表达的影响,探讨曲普坦类药物对偏头痛发作时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组:对照组,B组:偏头痛组,C组:利扎曲普坦对照组,D组:利扎曲普坦治疗组。利扎曲普坦给药组( C、D组)大鼠给予利扎曲普坦1 mg/( kg·d)灌胃。给药7 d后,B、D组大鼠制备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动物模型,造模2 h留取中脑标本。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CK的表达情况。结果 A、B、C、D组大鼠中脑每250 ng总RNA CCK mRNA拷贝数(×10^6)分别为:1.25±0.41、1.71±0.93、0.17±0.12、0.22±0.07。 A、B、C、D组大鼠PAG区CCK-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37.17±12.62、40.17±11.09、27.33±7.71、20.67±7.66。 C组大鼠中脑CCK mRNA拷贝数明显低于A组(P<0.05),D组大鼠中脑CCK mRNA拷贝数明显低于B组(P<0.05);D组大鼠中脑PAG区CCK-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少于B组(P<0.05)。结论利扎曲普坦能够下调偏头痛大鼠中脑CCK基因表达,减弱CCK-8对内源性阿片肽镇痛效应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阿片肽镇痛效应,增强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评价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MV)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眩晕门诊确诊的MV患者25例,予以氟桂利嗪5 mg,每晚口服1次。每月观察1次疗效并进行评价,共观察及评价3个月。结果经随访观察,予以氟桂利嗪干预后第1、2、3月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88%、88%,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氟桂利嗪在预防治疗MV中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新的随机双盲试验结果显示:在治疗单纯月经性偏头痛方面,利扎曲坦10mg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研究者表示,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定义了月经性偏头痛的两个亚型:单纯月经性偏头痛(PMM),只在行经期间发作;月经相关偏头痛(MRM),可在其他时期发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隆新的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致病基因, 我们采用功能-候选克隆的方法,在已精确定位于1p36.12-35.1上D1S2864和D1S2830之间约12.4 cM的区域内,筛选5个候选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方法根据癫痫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已克隆特发性癫痫致病基因特点,结合该区域内各基因的生物学信息,筛选了GPATC3、SESN2、SFN、TAF12、TCEA3作为候选基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在该BFIC家系中,5个侯选基因的突变检测未发现任何致病突变,但发现了5个多态,其中TCEA3基因的 IVS1-122C→A为新发现的多态。结论 排除了这5个基因为该BFIC家系致病基因的可能,为进一步功能候选克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头痛     
偏头痛和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弥散毒性抑制性控制的异常调节作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预防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先兆性或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皮质兴奋性的客观评估,一项瑞典学龄儿童头痛诊断和症状的3年随访研究,常压性低氧和硝酸甘油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临床特征、分类和预后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与氟桂利嗪联合预防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偏头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仅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VAS(视觉线性模拟)评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5-HT1B/1D受体激动剂的进展与在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始发于儿童,有反复发作和家族史,头痛前常以视觉、感觉、运动失调等为先兆,其后出现持续性或博动疼痛,且在颞部和额部最重,常呈单侧,多在睡醒时发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和对刺激过敏,偶见有腹泻、头晕、水肿、面色苍白或出汗等症状。目前认为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导致硬脑膜神经原发性炎症是偏头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问:我患有偏头痛很.长时间了,用过很多治疗方法都不太管用。请问,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预防?  相似文献   

11.
头痛     
合并面神经麻痹的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复杂蝶窦炎导致的霹雳性头痛;“霹雳性”中风:血栓性脑梗死表现为霹雳性头痛;偏头痛患者色觉而非视觉注意力发生改变;眼眶炎性假瘤(肌炎型)表现为位置固定性头痛的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12.
13.
潘少莉  吕叶 《河北医学》1999,5(1):55-57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主诉的鼻窦炎患者,EEG、BEAM改变;方法:使用EEG ̄7414K型和DYD ̄300型BEAM仪。按国际10 ̄20系统法放置电极。EEG以单、双极导联组合法描绘。BEAM在荧光屏监视下单导连续描记120s为差后进行分析处理;结果:EEG正常6例,界限性3便,轻度以上异常14例,异常率为60%。BEAM正常4例,异常19例,异常率为85%;结论: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以不同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神经性头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4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组(实验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疗效,实验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正天丸治疗紧张性头痛4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新正天丸和阿米替林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应用新正丸治疗(6g/次,3次/d),另44例用阿米替林治疗(25 ̄100mg/d)。结果:新正天丸组基本恢复率为34.78%,显效率为26.09%,总有效率为93.48%;阿米夫林组基本恢复率为15.91%,显效率为27.27%,总有效率为70.45%。两组基本恢复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79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同时做TCD和EEG检测,分别观察其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79例血管性头痛患者中74例TCD异常,占93.7%;21例EEG异常,占26.58%.结论 TCD对血管性头痛患者的检测能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60例临床疑为头痛型痛痫的患者进行24h脑电监测。结果表明:24h脑电监测对痛痫特殊类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EEG。在14例(23.3%)有痫样放电的患者中,出现痫样放电以睡眠期多于清醒期;且睡眠周期中以NREMⅠ,Ⅱ期最常见。对6例(16.2%)反复阵发出现高波幅额中线θ节律而无痫性放电的患者亦应考虑头痛型癫痫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2例儿童头痛型癫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其调查内容和检查结果经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处理。处理结果发现,致儿童头痛型癫痫的诸多因素中主要与遗传、颅脑外伤、高热抽风、异常分娩、五官源性疾病及颅内病变等六个因素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多胎、年龄大呈负性相关。笔者提出在防治儿童癫痫中应重视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慢性、牵涉性头痛,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终身患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产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诊断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标记物和实验室检查。随着影像学快速发展,能够提供相应的定量参数帮助临床提高诊断准确性,结合影像学引导下的多种介入技术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影像学方法对颈源性头痛的诊疗效果受到肯定。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研究,对多模态影像学方法在颈源性头痛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