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DNA结合蛋白1(SBP1)反式调节基因,阐明SBP1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并合成SBP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SBP1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SB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BP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cDNA芯片分析。在1152个基因容量的表达谱芯片的筛选中,发现有1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SBP1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SBP1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Ⅰ(SPⅠ)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结合蛋白,进一步探讨肝细胞中的蛋白对于HBV复制和表达的调节作用,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以3重复串连的SPⅠ核心序列为“诱饵”,对酵母细胞中的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应用DNA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了12个双阳性克隆,编码10种不同的蛋白。其中有3个未知功能蛋白,其余为血清类粘蛋白2、丝氨酸脱水酶、人肝细胞生长因子样蛋白等蛋白。结论:这些蛋白在酵母细胞内SPⅠ核心序列结合,可能是作用于SPⅠ的反式作用因子,但它们对HBV-SPⅠ是否有转录调控作用,笔者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主蛋白(SHBs)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我室构建的SHBs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XNRD1的启动子区域(TXNRD1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XNRD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TXNRD1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pcDNA3.1(-)-SHBs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 pCAT3-TXNRD1p与pcDNA3.1(-)-SHBs瞬时共转染的HepG2细胞的CAT表达活性是pCAT3-TXNRD1p的7.4倍,是pCAT3-TXNRD1p与pcDNA3.1(-)-empty共转染的2.5倍.结论 我室克隆的TXNRD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V的SHBs蛋白可以上调TXNRD1的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对S100钙结合蛋白A11(calgizzarin S100A11)启动子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我室构建的HBeAg反式调节基因的cDNA文库抑制性消减杂交(SSH)筛选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S100A11的启动子区域(S100A11-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100A11-P,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中,构建pCAT3-S100-p报告载体,以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pcDNA3.1(-)-HBeAg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pCAT3-S100-P在HepG2细胞中能够指导CAT的表达;共转染实验中pCAT3-S100-P-pcDNA3.1(-)-HBeAg组CAT的表达活性是pCAT3-S100-P组的6.1倍。结论 我室克隆的S100A11启动子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HBeAg具有对S100A11的反式激活作用。本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我室利用SSH技术研究HBeAg反式激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氨琥珀酸裂解酶(ASL)及精氨琥珀酸合成酶(ASS)mRNA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胃癌组织15例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12例,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其中ASL及ASS mRNA的表达,了解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可能存在的ASS及ASL表达差异.结果 胃癌组织中ASS 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SL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癌组织中ASS mRNA表达水平下降,提示了精氨酸耗竭原理用于胃癌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pre-S2)蛋白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启动子转录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iNO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iNOSp)和3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iNOSp和3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分别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iNOSp载体;以构建的这4种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V pre-S2共转染HepG2细胞系,用ELISA法检测CAT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获得iNOS基因启动子和3个缺失突变体的正确克隆,p1-iNOSp、p3-iNOSp启动子和pcDNA3.1 (-)-HBV pre-S2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时,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下降,HBV pre-S2蛋白对p1- iNOSp、p3-iNOSp表达活性的抑制率分别是54.7%和79.5%,p2-iNOSp、p4-iNOSp与pcDNA3.1(-)-HBV pre-S2共转染HepG2细胞后,HBV pre-S2蛋白对p2-iNOSp、p4-iNOSp表达活性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重复试验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结论HBV pre-S2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对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 (CP)部分缺失变异已证实在几种HBV感染的临床现象中存在[1 3 ] 。我们在一组 14例血清抗 HBe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中 ,发现有 9例在nt174 8(或nt174 7)至nt176 7间 2 0 (或 2 1)个核苷酸的缺失 ,此 9例中有 5例合并有nt1896G→A点变异[4]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 ,拟构建这种CP 2 0 / 2 1bp缺失及合并存在A1896点变异的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并转染HepG2细胞 ,以研究此类变异株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EBO pplp质粒由美国Scripps研究所Fran…  相似文献   

8.
10-23脱氧核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DRz)成为新型乙型肝炎基因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ayw1亚型前C/C区的2031位点的1023DRz,并对其进行硫代磷酸化修饰,同时针对该位点设计一条未硫代化修饰的10—23DRz,经脂质体转染HePG22.2.15细胞(简称2.2.15细胞)中观察其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修饰与未修饰的1023DRz作用于2.2.15细胞后均可显著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表达,最高抑制率分别可达93.75%和90.26%,有效抑制持续时间可达96h,修饰后的脱氧核酶在细胞内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时间长于未修饰的DRz,其抑制率的最高值低于未修饰的DRz,但两者明显高于作为对照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2.2.15细胞内HBVDNA复制无明显影响,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经过硫代化修饰的1023DRz和未修饰的l023DRz在2.2.15细胞模型中能高效阻断HBVDNA的表达,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高效的基因治疗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及其病毒清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注射以下质粒:A组pcDNA3.1-S 100μg;B组:pcDNA3.1-GM-CSF-S 100μg;C组:pcDNA3.1-S-GM-CSF 100μg;D组:pcDNA3.1-S 50μg pcDNA3.1-GM-CSF 50μg;E组:pcDNA3.1-GM-CSF 100μg;F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μg;G组:pcDNA3.1 100μg;H组:磷酸盐缓冲液(PBS)100μl。于质粒注射前4d肌肉注射0.25%bupivacaine溶液100μl,诱导骨骼肌细胞变性。以HBsAg和GM-CSF的融合乙型肝炎表达质粒免疫HBV转基因小鼠,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表达水平及肝细胞HBsAg的表达,检测脾细胞白细胞介素(IL)-2、IL-4及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 质粒加强免疫4周后血清HBsAg检测结果A组为28.28±15.32、B组为10.77±9.18、C组为44.16±8.30、D组为21.93±13.28、E组48.04±3.60、F组为38.3±11.66、G组为47.03±3.96、H组为51.46±4.70,F=11.262,P<0.01,其中B组血清HBsAg滴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IL-2分泌水平(pg/ml)A组为25.5±7.5、B组为48.5±11.3、C组为4.0±2.5、D组为38.0±8.5、E组为3.7±2.1、F组为6.5±23.  相似文献   

10.
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是从美洲商陆种子或叶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具有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多种病毒复制的作用。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天然PAP种子体外直接作用于HepG2.2.15细胞,显示有较强的抗HBV作用,但在高剂量时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本研究旨在探讨PAP真核表达质粒体外对HBV的抑制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pcDNA3-HBsAg—GRA1真核表达质粒,为提高弓形虫DNA疫苗保护性做出新的探索,并期望“-/ -苗两用”。方法 采用PCR分别扩增HBsAg、GRA1;经BclI、EcoRⅠ双酶切HBsAg;EcoRⅠ、XhoⅠ双酶切GRA1;BamHⅠ、XhoⅠ双酶切载体pcDNA3.0;HBsAg、GRA1、pcDNA3.0双酶切纯化产物与T4DNA连接酶在22℃连接过夜,用双酶切及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HBsAg—GRA1真核表达质粒。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pcDNA3-HBsAg—GRA1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在HepG2和2.2.15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7年3月至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别培养HepG2细胞和2.2.15细胞,用荧光素标记的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2(PD-L1、PD-L2)特异性抗体标记,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同时提取细胞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L1和PD-L2 mRNA的表达.结果 PD-L1在2.2.15细胞的表达显著上调;无论是膜蛋白质或是mRNA形式,PD-12在HepG2细胞和2.2.15细胞均不表达.结论 HBV感染导致肝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的配体表达上调,提示与病毒免疫逃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