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剖宫产妊娠的产妇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产妇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8例.腰麻过程中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向头端注射盐酸左布比卡因8.5mg、9.0 mg、9.5 mg和10.0 mg.(1)记录麻醉前及腰麻后3 min、6min和9 min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和心率(HR).(2)记录腰麻有效率、麻醉平面到达T10和T6节段所需要的时间、首次追加局麻药物的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3)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4)术中低血压、寒颤、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麻醉前及腰麻后3 min、6min和9 min SpO2、SB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腰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麻醉平面到达T10和T6节段所需要的时间、首次追加局麻药物的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四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腰麻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寒颤、恶心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结论:布比卡因9.5 mg是剖宫产腰麻最适宜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应。方法:40列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BF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8mg加芬太尼20ug(n=20);BS组布比卡因10mg(n=20)。观察两组用药后的MAP、SBP和HR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S组MAP比BF组下降更加显著,BS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F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BF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S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急诊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低血压发生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剖宫产病人的麻醉,现将我院1997~1998年采用0.25%布比卡因于腰麻剖宫产173例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初产妇167例,经产妇6例。173例均为急诊剖宫产,年龄21~35y,平均年龄(25.9±3.4)y。1.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由于穿刺针及药物的改进 ,腰麻后头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安全性提高 ,使一度受冷落的腰麻技术重新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 40例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生理影响和并发症 ,评价其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1 临床资料1.1 病例 ASAⅠ~Ⅱ级剖宫产患者 40例 ,年龄 2 3~ 32岁 ,体重 46~ 76kg ,均排除心肺疾病和重度妊高征。1.2 方法 采用国产一次性腰麻包 ,取L2~ 3 间隙穿刺成功后 ,根据患者身高抽取相应的 0 .5 %布比卡因 (身高 <16 0cm ,布比卡因 7.5mg ;身高 >170cm ,布比卡因 10mg ;两者之间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 0 .5 %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98例ASAI -Ⅱ级产妇 ,于L3 -4椎间隙常规腰穿 ,成功后注入 0 .5 %布比卡因 2 - 3ml,观察产妇麻醉前后循环、呼吸的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腰麻 15分钟后除 5例阻滞平面达T4外 ,其余平面均控制在T8-S5之间 ,肌松程度为 1- 2级。 98例产妇血压全部下降 (P >0 .0 5 ) ,SPO2 无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 8- 10分 ,新生儿循环、呼吸正常。 结论 0 .5 %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可行的 ,为产科麻醉的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0.5%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ASAI~Ⅱ级产妇,于L_(3-4)椎间隙常规腰穿,腰穿针为美国B-D公司产“针内针”型联合穿刺针。腰穿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2~3mL(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通过改变手术床的位置,调节麻醉平面。采用惠普(HP78352C型,美国产)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HR、ECG、MAP、SBP、DBP及sPO_2。观察产妇麻醉前后循环、呼吸的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腰麻15min后除5例阻滞平面达T_4外,其余平面均控制在Tg~S_5之间,肌松程度为1~2级(依据Bromage分级标准)。98例产妇血压全部下降(P>0.05),sPO_2无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循环、呼吸正常。结论:0.5%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可行的。只要掌握适应症,操作得当,不失为产科麻醉的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应。方法:40列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BF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8mg加芬太尼20ug(n=20);BS组布比卡因10mg(n=20)。观察两组用药后的MAP、SBP和HR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S组MAP比BF组下降更加显著,BS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F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BF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S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急诊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低血压发生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韩志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797-798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时用药浓度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60例需行剖宫产术的临产孕妇,ASA分级Ⅰ~Ⅱ级,按用药浓度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观察比较麻醉效果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3组产妇麻醉效果均能达到手术要求,心率基本稳定,低血压发生率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0.125%布比卡因9 m L为腰麻用药行剖宫产术安全用量,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肛肠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所用不同剂量局麻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用0.5%布比卡因5mg,Ⅱ组用0.5%布比卡因10mg,观察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运动阻滞程度、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明显低于Ⅱ组(P<0.05),麻醉效果差于Ⅱ组(P<0.05).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5mg)在肛肠科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能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剖宫产率显著增高 ,布比卡因腰麻是剖宫产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本文对重比重与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ASA)标准Ⅰ~Ⅱ级孕妇 60例 ,年龄 2 1~ 4 0岁。将择期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成重比重组和轻比重组 ,每组各 30例。所有孕妇均无胎儿宫内窘迫 ,无重要脏器病变及产科合并症。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局麻药用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见表 1。表 1 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与局麻药的用量组别n年龄 (岁 )身高 (…  相似文献   

11.
王润 《四川医学》2014,(6):668-669
目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对一些短小手术来讲,相对较长。本研究主要观察利多卡因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2mL 0.5%布比卡因+0.6ml 2%利多卡因或2mL 0.5%布比卡因+0.6mL 0.9%生理盐水,观察其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高于生理盐水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利多卡因组长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0.6ml 2%利多卡因会延长2ml 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汪强 《中华医护杂志》2005,2(6):491-493
目的 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中的效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3组(每组50例),用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A组),0.75%盐酸罗哌卡因(B组)或0.75%盐酸布比卡因(C组)1.5ml分别加10%葡萄糖注射液1ml配成重比重液体,择L2-3行CSEA。结果 三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最大感觉、运动阻滞平面,麻醉质量,肌松效果,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A、B组比C组运动阻滞起效,达到最大阻滞平面时间长,消退快,血压和心率影响小,恶心呕吐少。三组均未发现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CSEA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完善的麻醉效果。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CSEA的效应基本相同且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3.
刘营  韩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918-919,922
目的:对比研究氯普鲁卡因与传统在产科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利多卡因的效应。方法:剖宫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3%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为2%利多卡因。均于硬膜外(L2~3)穿刺置管,试验量5ml,观察5min无全脊麻和导管误入血管后,间隔5min分次注入局麻药5ml(含肾上腺素1:20万),控制平面T8以下。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评分)、痛觉恢复起始时间、运动恢复起始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果:实验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与运动恢复起始时间皆短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阻滞最大程度、痛觉恢复起始时间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呼吸循环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应用于产科麻醉中起效快,作用时间与利多卡因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麻黄碱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剖宫产手术期间血压的影响。 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的布比卡因(0.5%,10 mg)。研究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左倾体位回正、胎儿取出的同时静脉注射0.1 mg/kg麻黄碱,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记录4个时间期的最低收缩压(SBP):T0(入室后麻醉开始前),T1(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完毕后5 min内),T2(左倾体位回正后5 min内),T3(胎儿取出后5 min内); 新生儿出生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记录1,5,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 记录产妇麻醉术中麻黄碱及阿托品用量、出血量、尿量、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SBP的血压下降值在T1,T2及T3 3个时间期与T0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Apgar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T1,T2及T3 3个时间期2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T1,T2,T3是剖宫产期间易出现低血压的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予麻黄碱提前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组以0.75%布比卡因1.2 mL等比重液行CSEA,B组0.75%布比卡因1.2 mL重比重液,观察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较B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液动力学波动较平稳,且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运动和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另外,A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运动和感觉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妇科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40例,ASA Ⅰ-Ⅱ,按布比卡因不同浓度随机均分成4组(0.75%、0.56%、0.45%、0.38%布比卡因组)。所有病人行腰段第2、3椎间隙穿刺,并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分别于5、10 min行改良bromage评分及针刺法检查双侧疼痛感觉阻滞平面。记录最低血压及出现时间。评价腹肌松弛效果。结果0.38%布比卡因组5、10 min感觉阻滞平面与0.75%布比卡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最低血压出现时间:0.38%布比卡因组短于0.75%布比卡因组(P〈0.05)。0.38%布比卡因组肌松满意度最差。结论在腰麻中,相同剂量布比卡因随浓度下降麻醉平面扩散快,但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肌松持续时间短,以浓度为0.5%左右(0.45%~0.56%)布比卡因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黎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96-97,1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112例,ASAⅠ~Ⅱ级,年龄20—37岁,按照随机对照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A组(试验组)为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VAS疼痛评分、肌松效果、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并发症等。结果阻滞前后及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A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0.7%,麻黄素使用率为5.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最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及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镇痛效果完全,有效镇痛持续时间长,肌松效果好,显效快,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时间短,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镇痛完全,有效镇痛持续时间长,肌松效果好,起效快,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择期剖宫产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解析急诊剖宫产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剖宫产的产妇资料共2135例,按开始手术与分娩发动和破膜的关系分为择期剖宫产与急诊剖宫产两组,其中择期剖宫产642例为A组,急诊剖宫产1493例为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2±15.1)min、(60.7±13.5)min;A组、B组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5.1±107.4)mL、(425.4±218.2)mL;A组、B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5±10.2)h、(29.0±13.6)h;以上数据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取头困难率分别为6.72%、10.41%;A组、B组子宫切口撕裂率分别为1.68%、5.15%;A组、B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45%、6.73%;A组、B组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90%、7.61%;A组、B组术后发热率分别为30.17%、41.31%,以上数据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剖宫产比择期剖宫产具有更高的安全隐患和手术风险,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也应尽量减少急诊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