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性别)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ABI 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对57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403例健康对照的DNA样本进行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6887695的基因分型。使用SPSS14.0分析软件,χ2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同临床表型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性。 结果 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三种基因型(GG、GC、CC)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分别为42.61%、45.39%和12.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42%、47.83%和17.75%;等位基因频率(G、C)患者组分别为65.30%和34.7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8.34%和41.6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31和16.54,P值均 < 0.01),在慢性斑块状(543例)和急性滴状银屑病患者(32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1和12.19,P值均 < 0.01)。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患者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斑块状患者中的频率高于滴状患者。少儿发病组(35例)与成人发病组(540例)、家族史阳性组(102例)与家族史阴性组(440例)、男性患者组(341例)与女性患者组(234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IL-12B(rs6887695)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特别是与斑块状银屑病相关,但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史及性别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iNOS和核因子(NF)-κBp65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和12例正常人表皮中iNOSmRNA、iNOS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计分法评定患者的临床病情程度。结果 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表皮中iNOSmRNA和iNOS蛋白表达均较非皮损区和正常人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正常人表皮中仅少部分基底层有微弱表达,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的表达为基底层全层和棘层局灶性表达。②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有一致性的iNOS和NF-κBp65高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NOSmRNA的表达水平与相应患者的PASI计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有iNOS和NF-κBp65的高水平表达。②活化的NF-κB可能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过程,高水平的iNOS表达可能导致了NF-κB的活化。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NO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TNFα、核因子κB及诱生型NO合成酶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诱生型NO合成酶(iNOS)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及iNOS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5例正常人皮肤均不表达NFκB ,5例于毛囊、汗腺、皮脂腺或立毛肌处表达TNFα ,9例表皮全层较弱且均匀表达iNOS ,5例真皮内单一核细胞(MNCs)弱表达iNOS。26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Cs均表达TN Fα、NFκB及iNOS ,在Munro微脓疡处表达较强。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Cs上TNFα与iNOS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0.526和0.665 ,P分别小于0.01和0.001) ,而NFκB与TNFα和iNOS之间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TNFα以NFκB非依赖性机制诱导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内MNSs表达iNOS ,而在Munro微脓疡处则可能以NFκB依赖性机制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iNO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各自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NF-κB(96.25±1.92)和IL-6(129.11±10.4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F-κB为67.53±2.03,IL-6为67.61±1.92);p16的表达(64.92±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4.01±12.01);此外,DNMT1和HDAC1各与NF-κB,IL-6,p16的共表达信号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有差异,病变组在棘细胞浅层的表达均高于深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IL-6,p16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棘细胞浅层可能参与银屑病的表观遗传调节。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皮损中TIG1 mRNA表达及其与异常分化的关系;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中IL-23(p19/p40)和IL-12(p35/p40)mRNA的表达;寻常性银屑病患者HAX-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当归多糖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PC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磷酸化MEK和ERK及核因子(NF)-κB 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15例正常人表皮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 的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吸光度(A值)测定,并对免疫印迹测定结果进行灰度扫描、统计学处理。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的表达(A值分别为0.36 ± 0.03、0.36 ± 0.04和0.26 ± 0.04)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A值分别为0.22 ± 0.02、0.18 ± 0.03和0.16 ± 0.03),两组比较,P值均 < 0.01。Western印迹结果(两组比较,P值均 < 0.01)与免疫组化检测一致。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表达水平均增高,MAPK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分子的异常激活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BI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对57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403例健康对照的DNA样本进行IL-2B基因多态位点rs6887695的基因分型。使用SPSS14.0分析软件,妒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同临床表型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性。结果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三种基因型(GG、GC、CC)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分别为42.61%、45.39%和12.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42%、47.83%和17.75%;等位基因频率(G、C)患者组分别为65.30%和34.7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8.34%和41.6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16.31和16.54,P值均〈0.01),在慢性斑块状(543例)和急性滴状银屑病患者(32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18.11和12.19,P值均〈0.01)。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患者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斑块状患者中的频率高于滴状患者。少儿发病组(35例)与成人发病组(540例)、家族史阳性组(102例)与家族史阴性组(440例)、男性患者组(341例)与女性患者组(234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L-12B(rs6887695)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特别是与斑块状银屑病相关.但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史及性别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II I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选取兰州地区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11例及正常对照者138名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AA基因型和A型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兰州地区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YNE2基因多态性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本研究团队前期全外显子组芯片实验对16 786例银屑病患者及22 920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的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病例-病例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该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SYNE2(rs2781377)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2781377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早发型寻常性银屑病相关(P<0.05),家族史(阳性/阴性)、皮损临床类型(点滴型/斑块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中/重度)几个临床表型与rs2781377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SYNE2(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易感性相关,与早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显著相关,但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家族史、皮损临床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YNE2基因多态性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本研究团队前期全外显子组芯片实验对16 786例银屑病患者及22 920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的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病例-病例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该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SYNE2(rs2781377)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2781377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早发型寻常性银屑病相关(P0.05),家族史(阳性/阴性)、皮损临床类型(点滴型/斑块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中/重度)几个临床表型与rs2781377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SYNE2(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易感性相关,与早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显著相关,但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家族史、皮损临床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IL-17A、VE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损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呈正相关(r_1=0.61,P0.01;r_2=0.58,P0.01)。结论 IL-17A、VEGF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银屑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和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IL-18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L-18mRNA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关系。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皮肤中的表达水平(U=-4.7698,P〈0.001)。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呈显著的正相关(r=0.96258,P〈0.001)。结论:IL-18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9例正常皮肤中MCPIP1和IL-17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CPIP1和IL-17c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MCPIP1、IL-17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7±0.0661和0.4027±0.04158,对照组中分别为0.2921±0.06135和0.2374±0.02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IP1和IL-17c mRNA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组皮损中MCPIP1和IL-17c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PIP1和IL-17c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iR-17-3p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7例)的皮损组织和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4例)皮肤组织和外周血,提取mi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17-3p mi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25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中miR-17-3p的可能靶基因FNIP1蛋白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 PCR显示miR-17-3p mi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皮损及外周血中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4.62、9.16,P值均<0.05)。miR-17-3p外周血中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19)。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NI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7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中miR-17-3p表达下调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miR-17-3p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FNIP1参与银屑病发病。通过检测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量可能可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10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皮损周围组织及正常皮肤中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mRNA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5);三组皮损组织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蛋白表达,且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大麻素2型受体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NA-34a及其靶基因Notch1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iRNA-34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包括上述22例患者)和29例正常人(包括上述10例正常人)皮损组织中miRNA-34a可能的靶基因Notch1的表达情况。结果:miRNA-34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162±0.18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028±0.029),银屑病组为正常对照组的5.786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Notch1在寻常型银屑病组织中主要为表皮全层细胞质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47%(39/51),而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79%(4/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P<0.05)。结论:miRNA-34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组织,其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Notch1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和IL-8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观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MC分布和IL-8在表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MC密度明显高于皮肤血管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KC中IL-8的表达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结论:结果提示MC和IL-8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致病过程,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分析NB-UVB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67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使用NB-UVB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 Th17/Treg、IL-17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Treg细胞比例、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1)。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使用NB-UVB治疗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Th17/Treg、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1),Treg细胞比例、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NB-UVB治疗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Th17、Treg细胞比例、Th17/Treg、IL-17和TGF-β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与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及IL-17的水平呈正相关(P 0.01)。Treg细胞比例及TGF-β1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P 0.01)。结论 Th17、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可能对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及发展起重要作用。NB-UVB治疗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8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SAA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区SAA mRNA水平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3组皮损组织均有SAA蛋白表达,且寻常型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SAA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SAA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IL- 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白芍总苷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皮损中IL- 17A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 17A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白芍总苷治疗后皮损中IL-17A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皮损中IL- 17A的表达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P 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白芍总苷可能部分通过调节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IL- 17A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