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纳入186例住院危重新生儿,其中,未应用抗菌药物的12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抗菌药物的62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患儿住院时的体温状况和住院后的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并记录入选患儿预后状况。记录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当天的PCT、WBC、CRP、体温,以及用药3 d后的PCT水平和体温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肠道感染28例,占45.2%;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7.4%;下呼吸道感染9例,占14.5%;泌尿道感染4例,占6.5%。两组患儿入院时的年龄、性别、体温、PCT、WBC、CRP、ESR和治愈例数[观察组:61例(98.39%),对照组121例(97.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观察组患儿在抗菌药物使用当日,PCT高于入院时(P<0.05),体温、WBC、CR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使用抗菌药物3 d后,患儿PCT比用药当日显著降低(P<0.05),体温比入院时和用药当日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监测PCT可以指导危重新生儿的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2.
邱钰超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52-2155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环丙沙星联用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MDR-P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单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B组患者则给予美罗培南与环丙沙星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症状指标如体温、WBC、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炎症因子如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肺部感染(CPIS)、病情程度(APACHEⅡ)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10 d后体温、WBC计数值低于A组(P<0.05),PaO_2/FiO_2测得值高于A组(P<0.05),治疗10 d后血清PCT、CRP水平测得值低于A组(P<0.05),CPIS、APACHEⅡ评分值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相比,美罗培南与环丙沙星联用于治疗MDR-P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有效改善了症状,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缓解了肺部感染程度,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于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86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B组依据患儿症状表现与具体病情,予以相应的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PCT、体温以及治疗效果、住院时长、应用抗菌药物前后CRP、WBC、PCT、体温,观察B组患儿感染部位分布状况。结果入院时, A组患儿的ESR(24.01±15.58)mm/h、CRP(4.47±7.79)mg/L、WBC(9.94±3.45)×109/L、PCT(0.09±0.08)ng/ml、体温(38.05±1.76)℃与B组的(24.04±14.92)mm/h、(4.56±6.93)mg/L、(10.36±3.59)×109/L、(0.11±0.04)ng/ml、(38.15±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与B组的9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长(5.84±2.31)d短于B组的(10.98±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当天患儿的PCT水平(8.02±19.67)ng/ml高于入院当天的(0.11±0.05)ng/ml;且应用抗菌药物3 d后患儿PCT水平(0.71±1.12)ng/ml低于应用抗菌药物当天的(8.02±19.67)ng/ml,体温(37.28±0.59)℃均低于入院当天的(38.15±1.01)℃和应用抗菌药物当天的(38.12±0.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泌尿道感染3例(6.98%),下呼吸道感染9例(20.92%),上呼吸道感染12例(27.91%),肠道感染19例(44.19%)。结论在危重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血清PCT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监测对指导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 1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7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和PCT检测结果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T水平监测指导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CRP、WB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治疗费用和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P与WBC水平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部感染患者,监测PCT水平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可缩短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9例重症肺炎且痰培养阳性患者,按照痰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21例)及革兰阳性菌组(28例)。观察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患者PCT、CRP、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不同病情转归患者PCT、CRP、APACHEⅡ评分。结果49例重症肺炎患者中,革兰阳性菌占57.14%(28/4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阳性占42.86%(21/49),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患者PCT(105.23±70.91)mg/L、CRP(6.93±12.99)ng/L及APACHEⅡ评分(17.68±5.24)分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的(58.76±79.21)mg/L、(0.62±0.81)ng/L、(14.25±5.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死亡患者的PCT、CRP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及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菌感染与革兰阳性菌感染;PCT、CRP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预后的判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CU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机械通气、雾化、翻身拍背等气道管理、常规治疗,观察组要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UT)、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NEUT、CRP、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U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胞计数(WBC)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BC、CRP、CP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WBC(8.25±0.54)×109/L、CRP(31.25±3.14)mg/L、CPIS评分(1.93±0.3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21±1.25)×109/L、(45.17±5.19)mg/L、(3.98±0.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现象,治疗后肝、肾功能以及血尿等常规指标检测均未发生异常现象。结论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5):1024-1026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AECOPD患者87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2例;A组患者根据降钙素原(PCT)测得值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B组患者根据医师临床经验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WBC)值和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WBC计数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加重率和病死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测得值确定AECOPD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较佳,且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短,使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及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小儿重症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5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支原体感染组(34例)、病毒感染组(34例)和细菌感染组(37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血清PCT、CRP、PA、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儿童血清PCT、CRP、WBC水平均明显低于重症肺炎患儿(t1=27.099,t2=33.273,t3=24.893,均P<0.05),血清PA水平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患儿(t=10.307,P<0.05);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t1=26.840,t2=15.360,t3=15.768,均P<0.05),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t=4.912,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组(t1=8.276,t2=4.219,t3=10.982,均P<0.05),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支原体感染组(t=12.871,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PA、WB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组(x21=8.272,x22=9.234,x23=11.992,x24=6.406,均P<0.05),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PA、WB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x21=19.125,x22=3.985,x 23=3.985,x 24=3.886,均P<0.05).结论 PCT、CRP、PA及WBC联合检测不仅可作为小儿重症肺炎的重要临床诊断指标,还能有效预测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72-17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6年1~10月入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62例,其中重症肺炎患者32例(A组)和普通肺炎患者30例(B组);对其进行WBC、RDW和PCT测定。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的RDW、PCT比普通肺炎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2h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DW、PCT值均较前下降(P<0.05)。结论 RDW和PCT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连续观察性分析方法,99例我院急诊监护室住院的危重病患者,记录患者的入院24 h内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根据观察患者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的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早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33例),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30例)。观察WBC、CRP、PCT、体温、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C为(7.04±1.87)×10~9,CRP为(4.34±2.90)mg/L,PCT为(1.04±0.50)m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0%,细菌清除率为4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为(3.76±1.15)d,较对照组[(2.97±1.10)d]延长(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柳  李香彭  张兰兰  许柳柳 《安徽医药》2017,21(11):2046-204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PCT组(n=40)、C-反应蛋白(CRP)组(n=40)和对照组(n=40).PCT组、CRP组分别根据血清PCT、CRP水平指导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等决定抗生素的使用.观察三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抗生素应用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二重感染等指标.结果 PCT组、CRP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 、87.5% 、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CRP组在抗生素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时间及费用方面均较对照组低(P<0.05);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PCT组、CRP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PCT组较CRP组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更低(P<0.05).PCT组较对照组二重感染降低(P<0.05).PCT组与CRP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的水平在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均有良好效果,对减少抗生素暴露有重要意义,但PCT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减轻血流感染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经病原学确诊为血流感染的患者2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2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组治疗时间均为7d.观察2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血流感染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周国花  蔡文训  罗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17-3319,I003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诊断价值并评估其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7d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两组于机械通气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全定量检测血清PCT水平.VAP组又分为PCT组和对照组,前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后者则根据临床经验用药,CPIS≤6分时停用抗生素.同时检测CRP及WBC.结果 机械通气前VAP组和非VAP组的CRP和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通气后VAP组CRP高于非VAP组(P<0.05),WBC平均值较非VAP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RP≥28 mg/L和WBC≥10×109/L为阳性阈值,CRP和WBC对VAP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3%和66.7%,特异性为50.0%和43.3%.以PCT≥0.40 μg/L为阳性阈值,机械通气前VAP组和非VAP组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VAP后,VAP组较非VAP组PCT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其对VAP诊断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P<0.01).PCT组和对照组抗生素疗程分别为(12.6±5.6)d和(15.1±9.1)d(P<0.05),PCT≤0.25 μg/L时停用抗生素可使平均疗程缩短2.5 d(P<0.05).结论 PCT在细菌性VAP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PCT联合CPIS可提高VAP诊断的准确性,以PCT指导VAP抗生素治疗可缩短抗生素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脑出血发热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脑系疾病中心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者24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不参考PCT值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参考PCT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记录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3、5、7、30 d的PCT动态值,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及转归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抗感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1、3、5、7、30 d的PCT水平分别为(18.23±2.01)、(14.34±1.87)、(7.24±1.12)、(3.43±0.34)、(0.87±0.04)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04±2.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67%vs.86.67%),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9.32±1.23)d vs.(13.38±1.31)d],使用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2 573.21±142.15)元vs.(4 632.15±264.7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6 242.25±243.24)元vs.(8 321.55±754.36)元,(9.89±1.54)d vs.(11.38±1.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vs.86.6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23±1.79)分vs.(8.67±1.83)分,(63.32±6.42)分vs.(62.34±6.39)分,P>0.05]。结论 PCT作为鉴别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所致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热早期治疗时临床药师与医师设计或优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47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根据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炎症指标、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和基础疾病,进而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3%。治疗失败组的PCT值和APACHEⅡ评分更高[分别为(1.38±0.67)mg/L对(0.91±0.32)mg/L,14.3±5.7对9.8±4.1,P=0.029和0.004),动脉血氧分压更低[(66±10)mmHg对(72±8)mmHg,P=0.016]。PCT值、APACHEⅡ评分和脑血管病是影响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疗效的临床因素。PCT的OR值为2.02(P=0.034,95%CI 1.063.88),APACHEⅡ的OR值为1.41(P=0.013,95%CI 1.173.88),APACHEⅡ的OR值为1.41(P=0.013,95%CI 1.171.85),脑血管病的OR值为5.42(P=0.017,95%CI 1.691.85),脑血管病的OR值为5.42(P=0.017,95%CI 1.6942.4)。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肺炎的疗效良好,而高PCT值、高APACHEⅡ评分和脑血管病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6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和益生菌组(观察组)和应用传统的标准肠外营养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对比研究,且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监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其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CRP、PCT检测值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的应用能够改善脓毒血症病情的严重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联合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持续时间、肠鸣恢复音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疗效、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24)h、(16.78±1.84)h、(4.11±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9.25±2.94)h、(26.12±1.81)h、(6.78±1.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PaO2、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血红蛋白(114.51±13.21)g/L、血氧饱和度(96.56±2.01)%、PaO2(84.64±7.52)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12±5.21)g/L、(95.56±2.21)%、(76.64±6.78)mm Hg,APACHEⅡ评分(8.56±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6±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药物联合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止血,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加速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