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12例早期采用切开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导致神经、肌肉和皮肤坏死,也未合并创面感染。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高效地对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和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蒋毅远  姚烈辉  潘张军 《中国医药》2012,7(9):1141-1142
目的 探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开后换药,Ⅱ期缝合创面或植皮)治疗,观察组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5例中,显效13例(86.6%),有效1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中,显效8例(53.3%),有效3例(20.0%),总有效率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短。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的新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ehmann博士首创,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5.
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的新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ehmann博士首创,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创伤后的各种问题创面[1].2008-2010年本院将该技术用于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后的开放创面,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筋膜综合征上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骨筋膜综合征的患者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组21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切开减压后使用密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持续负压吸引(-20kPa)。对照组21例患者常规手术切开减压后,使用常规的处置、换药。两组患者术后均正常使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在伤口愈合率、感染率、植皮或皮瓣的修复率上以及住院时间、肌酸激酶降低幅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较对照组有伤口愈合快、感染率低、植皮或皮瓣的修复率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爱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29-23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10例。结果患者经二期手术创面愈合无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及材料消耗,抗生素用量和费用大为降低,病程可缩短1/3~1/2,细致及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疗效进行分析,弄清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疗效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4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状况进行系统性地探究。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术运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中,不仅起到了显著了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2%以上,且降低了医生临床操作的难度。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恢复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庄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70-17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采用VSD治疗。结果术后7~10 d移除切口部位敷料,切口部位肉芽组织新鲜,开始治疗至创面关闭时间短,无明显感染,抗生素使用费用低,14例患者予直接缝合,3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院治疗的患者46例,经临床诊断均为为小腿或前臂闭合性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取其中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切开减压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剩余16例患者为参照组,对其行切开减压和普通换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截肢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肿胀消退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有效预防切口处发生感染几率,促进切口愈合速度,患者住院成本得以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钱天友  敖俊  朱劲松 《贵州医药》2002,26(11):984-985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26例骨筋膜综合征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挫伤4例,骨折合并胫后动脉断裂出血血肿6例,骨折出血血肿8例,Guo动静脉挫伤栓塞4例,尺桡骨近端骨折并软组织挫伤2例;头压伤前臂1例,刀砍伤前臂清创缝合后包扎过紧并感染1例,经手术探查,清除血栓,吻合血管,清除血肿,止血,引流,减压,术后抗凝,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后功能无缺失20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2例,结论:早期正确判断伤肢缺血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手术及术后抗凝,扩容,脱水,抗炎等治疗是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根本措施,切不可单纯行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2.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64-2765
目的:探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4例。结果:34例患者病情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股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无1例发生创面感染。术后随访患者全部获得优良效果,无后遗症。结论: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满意,能够迅速降低组织压,防止感染,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高伟  陈游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44-304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1例患者在病灶清除后使用VSD,创面改善后据情况给予直接缝合或皮肤移植.结果:11例患者创面愈合出院,无不良反应,随诊未见复发.结论:VSD能保障引流,促进局部组织修复,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特征以及治疗后在创基准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糖平稳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VSD患者在血糖恢复平稳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基准备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次数上,VSD组少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植皮存活率方面,VSD组高于传统治疗组;在溃疡复发率方面,VSD组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溃疡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能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5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VSD引流;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方法引流.观察患者的引流量、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并发症、恢复进食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 术后观察组第1、2、3、4天总引流量分别为(410±177;20)、(630±177;22)、(720±177;17)、(750±177;19)mL,对照组分别为(420±177;30)、(680±177;27)、(770±177;31)、(800±177;33)mL,观察组第2、3、4天的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血浆IL-6浓度,观察组为(12.47±177;5.54)、(9.68±177;4.21)mol/L,对照组为(16.45±177;7.69)、(13.21±177;6.9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并发症总例数,观察组为5例(占16.7%),对照组5例(占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观察组(5.7±177;1.5)d,对照组(7.1±17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观察组为(6.1±177;0.9)d,对照组(6.9±177;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11.2±177;1.1)d,对照组(12.5±177;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46 294±177;3 365)元,对照组(48 962±177;3 89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VSD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引流,术后恢复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使用针对疼痛、肿胀、感觉功能和下肢颜色进行观察的护理方法;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统计两组的预后,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截肢和死亡等严重预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真观察、仔细排除以及积极认真的护理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术(VSD)在深度难治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深度组织缺损患者实施负压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使用VSD次数为l~6次,平均2.2次;治疗时间2~7周,平均3周;患者创面修复情况均完全修复;无患者发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经过2个月随访,19例患者创面外观及功能均恢复良好。11例(57.89%)患者创面使用VSD后,创面与创腔显著缩小,经换药治疗后愈合良好;5例(26.32%)患者创面使用VSD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进行游离植皮,创面愈合良好;3例(15.79%)患者创面使用VSD后,创腔闭合良好,进行皮瓣移植,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负压引流术可以有效清除局部渗出物与创面的坏死组织,显著改善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愈合,对深度难治性创面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制负压瓶密闭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6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15d每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6个月肛瘘发生率、肛门功能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15dVAS评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瓶密闭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在保证治愈率的同时,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愈时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护理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采用VSD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两组均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2.5%,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和合理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有效率为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VSD的26例患者中,一次VSD术后肉芽生长良好12例,2~3次VSD后二期植皮成功11例。结论 VSD的临床疗效确切,通过加强负压引流护理,患者的深度烧伤创面愈合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