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肖苏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4,26(6):353-353
马鞭草科植物沿海马鞭草(Verbena littoralis)是巴拉圭的一种多年生药用植物,其提取物具有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轴突从PC12D细胞中长出的作用。本次通过活性监测,从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环烯醚萜糖苷化合物(1)及4个已知的苯乙烷类糖苷(2~5)。 相似文献
3.
从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13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 β -谷甾醇 (Ⅰ)、肉桂酸 (Ⅱ)、β-谷甾醇 -3-O-β -D-吡喃葡萄糖苷 (Ⅲ)、 ningpogenin(Ⅳ)、 6′-O-乙酰哈巴苷 (Ⅴ)、哈巴苷 (Ⅵ)、京尼平苷 (Ⅶ)、毛蕊花苷 (Ⅷ)、安格洛苷C(Ⅸ)、爪钩草苷 (Ⅹ)、葡萄糖 (Ⅺ)、果糖 (?)和蔗糖 (ⅩⅢ)。其中Ⅴ 为新化合物,Ⅶ 和Ⅷ 为首次从玄参中得到。 同时,全归属了 6′-O-乙酰哈巴苷的碳和氢信号。 相似文献
4.
迎春花中9种新的裂环烯醚萜葡糖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犀科植物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的叶和花用于治疗炎性肿胀、恶疮、跌打损伤和创伤出血。曾从中分离出8种含环戊并单萜单元的油酰苷型裂环烯醚萜葡糖苷。本次又从迎春花叶中分离得到9个新的裂环烯醚萜葡糖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裸花紫珠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咖啡酰基益母草苷(1)、木犀草素(2)、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3)、木犀草素-4′-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裸花紫珠苷A1。 相似文献
7.
赵宇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4,26(1):53-54
文献报道,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含有含硫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鸡屎藤甘。在对其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中,从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个新的环烯醚萜苷和1个新的二聚环烯醚萜苷,并得到2个已知化合物鸡屎藤苷和鸡屎滕次苷甲酯。 相似文献
8.
9.
曾报道从日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叶中分离出11个糖苷。本次又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出5个新的环烯醚萜苷(1、3~6)和1个已知环烯醚萜苷(2)。 新鲜日本丁香叶(3.8kg)用甲醇室温提取10d,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莛子藨Triosteum pinnatifid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薄层色谱以及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1H-NMR、13C-NMR、COSY、HMBC、HSQC、NOESY、MS等波谱手段以及与对照品比对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莛子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环烯醚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ohima C 10-O-β-D-glucopyranoside(1)、獐芽菜苷(2)、马钱子苷酸(3)、马钱子苷(4)、grandiflorosid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莛子藨苷。 相似文献
11.
12.
赵晖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0,(1)
药理研究表明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a)有保肝、抗炎、抗哮喘、促进免疫及清除自由基作用。已从其根部分得苯乙酮类、环烯醚萜糖甙、三萜及苯甲酸衍生物。 胡黄连根(500g)用80%甲醇室温提取。部分浓缩物(33.0g)用反相色谱柱分离,40%和80%甲醇洗脱,分别得到两个馏分。第一馏分(13.5g)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4:1)洗脱,反相HPLC再层析,甲醇-水(4:6)洗脱,分得新的环烯醚萜甙化合物——Pikuroside(167mg,0.20%), 相似文献
13.
14.
肖苏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5,(6)
曾从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中分离得到具有滋补作用的肉苁蓉碱和肉苁蓉内酯化合物以及多种环烯醚萜类和苯丙烷类化合物。本次从中分离出1个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2个已知甾类化合物(2、3)、1个苯丙烷类化合物和甲基p-香豆酯。取自然干燥的草苁蓉(769g),用80%甲醇提取,真空蒸发得粗提物(157g),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依次提取,氯仿提取部分(1.1g)上硅胶柱,用氯仿-甲醇(99∶1→1∶1)梯度洗脱,得6个部分。第1部分(270mg)上硅胶HPLC柱层析,经正丁醇-氯仿(95∶5→80∶20)梯度洗脱,得2个组分。亚组分2(147mg)上HPLC柱纯化… 相似文献
15.
伊惠贤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9,(3)
作者从玄参科植物地黄(Rchmannia glutinosavar.hueichingensis)的新鲜根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的和2个新的环烯醚萜。新鲜的地黄根切成薄片,用甲醇提取,浓缩至1/40后用正己烷脱脂,经强离子HP20交换树脂柱,先后用水、甲醇洗脱,分别得到部分1和2。部分1经活性炭柱,用水洗脱,除去糖,继之用甲醇洗脱,得到一个糖甙部分,在水和正丁醇间划分.其水层经MC1硅胶CHP20P柱层折,然后 相似文献
16.
环烯醚萜甙的抗促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玉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1995,(4)
本文以阐明茜草科为代表的合瓣花植物的植物及其培养细胞产生的环烯醚萜甙的抗促癌活性,对这些植物作为新的医药资源进行评价为实验目的。将茜草科栀子植物为代表的合瓣花植物及其培养细胞产生的环烯醚萜甙分离出来并生成衍生物,研究其对TPA而致的Raji细胞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的抑制活性。将栀子及其类缘植物果实中含有多量的geniposide(2)加水分解,得到的genipin(1)是迄今为止所研究的环烯醚萜甙中活性最强的物质。1与2共存时,在活性上显示相乘作用。genipill(1),在用4-硝基喹啉 相似文献
17.
18.
从玄参科植物荒漠玄参(Scrophularia deserti)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2个新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1、2)和3个已知化合物scropolioside-D(3)、keolzioside(4)和8-O-乙酰基哈帕苷(5)。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缬草属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latio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对宽叶缬草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叶缬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valeriridoid P(1),马榄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dihydroxymaaliane(2)、madolin F(3),双环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madolin A(4)、volvalerenal B(5)、kissoone A(6)。结论化合物1为罕见的含有2个氧桥的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化合物6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