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杜磊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152-15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A组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臭氧和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B组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单纯臭氧注射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示:A组疗效总改善率为92.5%,显著优于B组82.5%(P〈0.05)。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与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结合单纯臭氧注射相比明显改善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疗效与突出物的溶解情况,并与单独应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组)n=26,采用硬膜外腔注药和CT引导下胶原酶突出物内与突出物表面注射。对照组(A组)n=24,单独硬膜外腔注药。经过1个月以上进行随访;18例行CT复查。结果3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4%与92.3%,A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0.8%与54.1%。B组1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0.7%,6个月以上疗效优良率为92.3%。B组突出物溶解率为91.6%,A组突出物未见缩小。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硬膜外腔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硬膜外导管注射臭氧。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结论在切吸的同时置管注射臭氧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置硬膜外导管注射臭氧.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P<0.05).结论 在切吸的同时置管注射臭氧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郑汉江  段小锋  印武  李震  陈俊君 《骨科》2013,4(1):36-38
目的研究分析数字血管减影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连续患者自控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三组:单纯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组(A组,n=90),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单次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n=77),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连续患者自控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组(C组,n=73)。治疗效果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B、C组的优良率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C组术后3 d优良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B、C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治疗效果比单一射频治疗疗效更好。联合治疗缓解疼痛比单纯射频更快,术后即刻见效,而采用PECA比单次硬膜外注射早期疗效更加平稳,但是长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引导下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与单纯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行单纯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术(A组)及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B组),比较两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3 d、7 dVAS评分高于A组,而6个月时则低于A组(P〈0.05)。治疗后6个月A组优良率为77.5%(31/40),B组优良率为95.0%(38/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较单纯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切吸术,溶核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比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注射胶原酶溶核术及二者联合应用(切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确切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切吸术和溶核术的适应证患者150例,随机分组,每组50例分别行切吸术(A组),溶核术(B组),切溶术(C组),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6月-3年,切吸术有效率84%,优良率72%;溶核术有效率82%,优良率74%;切溶术有效率94%,优良率90%。结论 切溶术能提高疗效,减少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生,并不增加操作的难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discectomy,PTE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探讨辅以硬膜外注射的可行性。方法自2014-08-2015-08行PTED手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37例术中辅以硬膜外注射药物(2 ml甲钴胺+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利多卡因),作为A组;另43例仅予以PTED手术治疗,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均获随访20-29个月,平均25.1个月,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术后1 d、7 d和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述指标和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硬膜外注射药物用于辅助PTED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其术后早期疼痛,促进功能障碍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APLD)联合突出物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突出物溶解率和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减轻单一疗法所致的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77例行APLD后留置工作导管并推进到对侧纤维环下。另行穿刺将胶原酶注入突出物,与对照组84例对比分析。对161例中的151例(治疗组73例,对照组78例)进行了跟踪随访。结果两组均随访18.7个月。治疗组73例,优良率94.5%,突出物溶解率91.5%,患者恢复工作时间57d。对照组78例,优良率79.5%,突出物溶解率71.2%,患者恢复工作时间110d。结论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是一项创新技术,将其与APLD联合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克服了单纯APLD的疗效不足和单纯胶原酶溶核术致疼痛和康复时间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臭氧、及胶原酶臭氧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分为二组,治疗组采用胶原酶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盘外注射加臭氧盘内注射;对照组单纯臭氧盘内注射。结果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方法,随访3~12个月二组疗效进行评定:治疗组246例,优良率90.65%;对照组58例,优良率75.85%。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较大,根性症状较重者采用胶原酶臭氧联合注射,疗效肯定,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1.
余庆阳  何斌 《中国骨伤》2005,18(10):593-596
目的分析比较3种不同联合疗法治疗突出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本组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19~69岁,平均(38.18±10.24)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相应治疗切吸+盘内法组(A组)15例,切吸+盘外法组(B组)26例,切吸+盘内外法组(C组)18例。结果59例术后进行了4个月以上的随访,近期总优良率72.88%,总有效率96.61%;远期总优良率72.88%,总有效率86.44%。但各组间近、远期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上3种不同联合疗法均是临床治疗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三种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硬膜外前,后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注射疗法与传统的硬膜外后间隙阻滞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硬膜外后间隙阻滞组,用药为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 500ug和康宁克通A 40mg混合加生理盐水至20ml,B组为硬膜外后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治疗组,C组为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治疗组。B,C两组注药相同,均依 注入2%利多卡因3ml,康宁克通A40mg和胶原酶1200U,总结三组的优良率予以比较,结果:B,C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4%和90%,疗效均优于A组(52%)(P<0.05和P<0.01),C组优良率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注射疗法在三种治疗方法中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臭氧注射法及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探讨具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改良臭氧注射法治疗的为A组(60例),应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的为B组(6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6个月疗效、穿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良率在1周时A、B组分别为55%和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6个月时,A、B组分别为68.3%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13.3%、33.3%,B组明显高于A组(P〈0.01);A组穿刺治疗时间(18.0士3.7)min,B组为(42.2士6.5)min;A组住院时间(4.7士0.6)d,B组为(6.O士0.9)d,两组穿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0。注射治疗及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具有相似疗效,且均具有微创、并发症较少的优点。而改良的0。注射法由于并发症更少,操作更简单,住院时间更短,效价比更有优势,因此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与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CT(或MRI)检查证实为后外侧型和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3例,随机分为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61例和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治疗组(B组)62例;所有患者分别随访1、3、6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A组有效率90.2%;B组有效率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A组和B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术相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该术式分别和臭氧氧化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6-2012-06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9例。其中经皮椎间盘切吸加臭氧氧化术55例(A组),经皮椎间盘切吸加等离子低温射频术71例(B组)、单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93例(C组)。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1-7年,平均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经统计学分析: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臭氧氧化或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侧隐窝进路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经侧隐窝进路穿刺,观察组采用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对照组采用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术后3、7 d、1、3、6、12月随访,记录患者的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溶盘术后1、3月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12月观察组疗效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传统的牵引疗法对比.方法 选取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9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进行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加药物治疗,B组64例,采用牵引疗法加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3周及1年随访疗效.结果 3周时,A组优良率为92.3%,B组优良率为89.05%(P>0.01);1年时A组优良率为83.9%,B组优良率为62.5%(P<0.01).A组患者经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针刺部位不易复发.结论 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8.
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后,如何合理选择其它方法与之联合治疗,弥补其不足,提高疗效。方法 本文对无侧隐窝狭窄的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采用先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一周后行硬膜外注射并腰椎牵引等综合治疗。结果 98例病人通过上述方案的治疗后,疗效满意,优良率91.4%;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联合硬膜外注射并腰椎牵引等治疗,角度不同、优势互补、作用增强,从某种意义上讲,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两种注射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联合注射胶原酶与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疗效与突出物溶解情况对比研究。方法 对 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 ,①突出物表面注射 30例 :将 12 0 0U胶原酶 (溶于 5ml生理盐水中 )注射在突出物表面 ;②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 15 5例 :在突出物内注射 2 0 0U左右胶原酶 (溶于 0 33ml生理盐水中 )、在突出物表面注射 10 0 0U胶原酶 (溶于 3ml生理盐水中 )。经过 3个月以上进行随访 ;4 4例行CT复查。结果 ①突出物表面注射 :溶解率 2 0 % ,优良率 6 3.3% ;②突出物内和表面联合注射 :溶解率 94 1% ,优良率 94 .2 %。结论 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溶解率高和疗效高的方法 ,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溶解率明显低和疗效较低的方法。其二者差别显著。单一突出物表面 (盘外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不被推荐 ,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 2 1 6例作为治疗组 ,术后 2 4~ 48h从腰椎管术后所置的引流内注入康宁克通复合液至硬膜外腔 ,注药后拔除引流管 ;对照组 1 92例 ,拔除引流管 ,不注药。结果 :两组 40 8例术后平均随访 6 .8年 ,治疗组优良率 96 .3 % ,对照组优良率 90 .1 % ,P <0 .0 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康宁克通复合液 ,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