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青少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我科住院青少年溃疡性结肠炎5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青少年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组病理组织检查未发现癌变者,治疗以内科用药治疗为主,4例并发穿孔转手术治疗,青少年男性患者多于女青年。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青少年期因其肠道表现在初期可能不明显或很轻,有较高漏诊、误诊率。临床主要表现以腹泻、血便或脓血便为主,儿童关节炎等肠道外症状少见,主要并发症为肠、肠狭窄、肠穿孔和中毒性巨结肠,病程越长癌变倾向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UC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的效果。方法统计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52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治疗方案及其临床发病特点。结果治疗用药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及SASP/5-ASA治疗为主,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52例中未发现癌变者,1例并发穿孔转手术治疗,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病变主要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左半结肠,本组患者病程相对较短,来院就诊主要以腹泻、黏液血便、腹痛为主,肠外表现相对较多,治疗主要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为主,要强调患者定期复查肠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内科治疗为主,结论通过掌握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加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了解,解除临床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0例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30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30:1,平均发病年龄46.3岁,高峰年龄段为31~60岁,有93.33%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伴肠外表现者占13.33%。大肠镜检查以黏膜破损、炎症、出血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乙状结结肠者最多,二者合计占48。15%。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部分伴有黏膜糜烂、溃疡、腺体非典型性增生及隐窝脓肿。并发穿孔1例,未发现癌变者。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及SASP/5-ASA治疗。结论本组UC患者病程相对短,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病变位于左半结肠为主,肠外表现者相对较多。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癌变者。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对5年来肠镜检出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复杂多样,急性活动期占71.4%,病变以直,乙状结肠型和左侧结肠型多见,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无癌变,为临床治疗提高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肛瘘并发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采用保守综合性疗法2个月后,大便通畅,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消失。结论慢性肛瘘并发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明确诊断后,症状表现以内科为主,先采用保守的综合治疗,效果满意;如出现溃疡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即由外科介入行外科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7.
谢光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22-123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辨治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6周以内的肠镜检查为准,治疗后肠镜复查进行活检时尽可能在原病变部位钳取,肠镜及病理检查均由专人负责。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临床类型、病变范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清化活血敛疡法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豁膜组织病理炎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医辨治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穆海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80-180,18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有效104例,无效8例,其中完全缓解占5.1%,有效占88.1%,总有效率为93.2%。结论: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要与其他胃肠疾病相鉴别,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中草药可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116例临床资料,分析病变部位、内镜下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结肠镜下表现主要是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内镜和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论 UC是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多数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治疗能进入缓解期,在治疗规范性和服药依从性需进一步加强,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两者关系。方法 分析、总结7例(男3例,女4例;年龄48~83岁,平均66岁)确诊为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同时伴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报告、病理报告等,追踪其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既往无慢性腹泻病史;因原发病在较长时间内(6~20天,平均15天)接受1~3种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均见多量的粘液和红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5例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可见特异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表现;按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其中 3例需要使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愈合良好。结论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可同时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可能与它们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和内镜下表现。本组患者根据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活动度和病变范围实施临床治疗。轻中度患者给予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美沙拉嗪治疗;重度患者给予波尼松,或者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合并有肠道感染的可给予喹诺酮类、替硝唑等抗感染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1例患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后出现皮疹,换药后皮疹好转至消失;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合并消化道出血而转至外科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痊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效率为96.1%。结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其临床诊断,以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同时辅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及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共95例,对其临床特点及结肠镜下表现进行分析,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9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患者45例(47.36%)。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黏液脓血便、单纯血便、黏液便、便秘、发热、贫血、肠外表现、并发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发生部位无显著性差异,但肠镜下病变程度较非老年患者组严重(P<0.05)。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轻,但肠镜下病变程度重,应该尽早行肠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和内镜下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62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31例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16例粘膜附有血性分泌物及假性息肉形成,15例粘膜呈多发性浅溃疡;完全缓解43例(69.35%),有效17例(27.42%),无效2例(3.22%)。结论分析UC临床特点及配合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能更好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正确诊断率,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72例临床资料。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1.48∶1,平均发病年龄(40.24±11.56)岁,高峰发病年龄30~39岁。临床表现以腹泻(80.56%)、黏液脓血便(72.22%)和腹痛(65.28%)为主,肠道外表现及并发症少见,无结肠癌变患者。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62.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在不同病情的UC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治疗以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对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有意义,内科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4年来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19例黏膜呈多发性浅溃疡,21例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10例附有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形成。病理观察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隐窝脓肿、浅表溃疡及杯状细胞减少,固有膜内淋巴、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给予针对性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其治愈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溃汤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临床疗效也各不一致。现将我们应用硫酸锌溶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选56例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硫酸锌组18例,...  相似文献   

17.
黄海 《北方药学》2012,9(2):83-8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症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确诊并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8例病患均出现消化道系统表现,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少数患者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临床病症以中度为主.治疗上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及药物灌肠治疗方式,痊愈51例,有效27例,有效率达100%.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采用针对性的药物综合治疗方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进一步增强疗效,减少复发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冀文丽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82-78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42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侵犯直肠9例(20%),直肠乙状结肠14例(31.11%),右半结肠2例(4.44%),左半结肠8例(17.78%),全结肠12例(26.67%)。轻型16例(35.56%),中型22例(48.89%),重型7例(15.55%)。结论:本组患者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少部分中重型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程长者要注意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老年溃疡性结肠炎18例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70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20-59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腹泻及发热较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消瘦及贫血多见,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中病情轻度的占33.3%,中重度占66.7%。而非老年组分别为60.0%和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率为11.1%,非老年为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较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重,癌变率高于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选取2005 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治疗UC患者8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87例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镜检查病变呈连续、浅表、弥漫性分布,血管模糊伴不同程度的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病变范围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见.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5-ASA)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为主,保留灌肠,辅以饮食、心理治疗.治愈63例.结论 结肠镜检及组织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UC并发症发生率低,氨基水杨酸盐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