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从消融机制、影像学及组织学方面评价经皮纳米刀消融小型猪肝组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经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对10只巴马小型猪行CT引导下肝脏纳米刀消融术。两个电极探头距离1.5cm,每个消融过程使用90个1500V/cm以上的脉冲,共产生24个消融区。于消融术后即刻、3天、1周、2周及4周对消融区域进行影像学(CT/MRI)及组织学评价。组织学评价包括HE染色、Von Kossa染色、vWF染色和TUNEL测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指定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MRI可很好地显示消融区域;HE染色、Von Kossa染色和vWF染色显示消融区细胞非热效应死亡,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明显,胆管与血管形态完整;TUNEL检测消融区内死亡细胞呈阳性反应,即纳米刀消融引发细胞凋亡。结论采用纳米刀消融小型猪肝组织安全、有效,消融区内细胞完全凋亡,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未见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治疗胰腺不可切除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严格筛选1例外科手术难以切除且满足纳米刀消融条件的局部进展期(Ⅲ期)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处治并发症,并行CEUS及MR检查以评估消融效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轻度腹痛,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符合胰腺炎表现,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CEUS及术后5天MR检查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消融区边界清晰,邻近血管、胆管及肠管未见损伤,胰腺周围呈轻度渗出改变,胃窦部胃壁水肿、增厚。结论 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可在尽量保护血管、胆管及肠管等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性消融胰腺肿瘤组织,且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正常小型猪肾脏纳米刀消融后的影像及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实验用巴马小型猪5只,采用CT导向经皮穿刺术对肾脏预定靶区进行纳米刀消融,分别于消融术后2h、2周、4周、8周、16周对每只实验猪行腹部CT增强扫描,并于每次扫描后随机处死1只用以病理分析。结果对5只小型猪均消融成功,共形成9个消融区域。CT增强扫描图像显示术后2h肾脏消融区域均可见局限性强化减低,病理图显示肾小球结构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血管及肾小管结构大致完整;术后2、4、8、16周消融区域与未消融区域无明显差别,均未见集合系统损伤,病理图显示纤维组织增生,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结论纳米刀消融猪肾脏后,急性期对肾脏结构有一定损伤,随时间延长,肾脏损伤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肺恶性肿瘤氩氦刀治疗后的CT和MRI表现。方法收集并分析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氩氦刀治疗前7天内及治疗后1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CT和MRI表现。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消融组(A组)和残留或复发组(B组)。结果治疗后1~7天的CT和MRI均表现为消融灶较治疗前增大,消融灶周围出现环形低密度/信号影,A组消融灶周围的环形影较B组完整。MRI显示消融灶周围环形影的清晰度优于CT。治疗后1~6个月,A组消融灶开始缩小,无明显强化;B组消融灶与治疗前相仿或稍增大,明显不均匀强化。治疗后6个月~1年,A组消融灶逐渐缩小;B组消融灶明显增大。结论肺恶性肿瘤氩氦刀治疗后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治疗后消融灶周围的环形低密度/信号影是评价肿瘤是否残留或复发的重要征象,且MRI对环形影的显示清晰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微波消融前列腺组织使其体积减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犬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对实验犬前列腺的左右两侧叶分别进行微波消融,微波输出能量30 W,作用时间120 s,消融后当天处死动物取出前列腺及周围组织标本,观察消融灶的形态及前列腺周围组织结构有无损伤、测量消融灶体积,最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在实验犬前列腺左右两侧叶成功进行了12个点微波消融灶,消融过程中超声图像显示消融区为强回声,范围逐渐扩大,最后热消融区表现为不均质强回声,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大体标本观察:直肠壁穿刺点粘膜下可见少量淤血,局部无热损伤改变,尿道及膀胱壁未见明显热损伤,消融灶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实测体积为(0.94±0.30)cm3。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微波消融前列腺可使局部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对前列腺周围重要结构无明显热损伤。二维超声可以实时显示消融区的范围、监控消融过程。  相似文献   

6.
氩氦刀冷冻消融姑息治疗韧带样纤维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在姑息治疗韧带样纤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术后复发的韧带样纤维瘤患者,采用CT引导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术前及术后肿瘤大小、密度、强化方式、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其中2例患者分别行3次及4次消融治疗,术后CT增强扫描示消融区明显液化坏死,边界清晰;残余肿瘤可见不同程度强化,术后12个月复查,5例患者肿瘤缓解率为80%(4/5);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发热、软组织肿胀、排尿不畅、会阴部麻木等,1例患者出现皮肤冻伤;术后患者血液学指标急性期升高。结论 CT引导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具有创伤小、能有效降低瘤负荷、缓解临床症状等特点,可作为姑息治疗术后复发韧带样纤维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局部热消融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ong DF  Peng SY  Tong LM  Li SY  Cai XJ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49-851
目的 通过半导体锥型散射激光热消融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探索一项价廉、疗效好、应用方便的有自主知识产权 (试验阶段 )的热消融肝癌新技术。 方法 应用自我研制的实体肿瘤锥形散射激光治疗系统热消融健康家兔的肝组织 ,比较消融前后肝功能变化 ,观察组织温度变化及消融 1个月后的病理变化。 结果 术后家兔均成活 ,热凝固 10min光纤中心、距光纤中心 5mm、10mm处肝组织温度分别为 96 39℃± 3 97℃、6 0 79℃± 6 2 1℃、4 6 10℃± 4 5 8℃ ;术后 7d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别 (P >0 0 5 )。术后 1个月可见消融区横径为 2 6 0mm(2 1mm~ 33mm)灰白色凝固坏死带和纤维包膜。光镜下可见中心为凝固坏死 ,外周为 0 5mm炎症细胞浸润带和 2 4mm肉芽组织。 结论 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可安全有效热消融肝组织 ,提示该技术有可能成为肝癌热消融治疗的一种适合国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解除胆道梗阻,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率,本研究通过比较纳米刀消融联合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与单纯PTCD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纳米刀消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5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PTCD治疗后1~2周行纳米刀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PTC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氨酶、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生存率情况;观察纳米刀消融后患者胆管再通情况、纳米刀消融的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单纯行PTCD患者术后3个月内因PTCD管梗阻、感染等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及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1、3个月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转氨酶、TBIL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3个月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5个月vs.5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vs.15.0%,P0.05),但两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 vs.0,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PTCD管拔出率为82.6%、98.0%,胆管通畅时间为(185.1±95.8)d;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等不适,发生胆道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因PTCD管梗阻、感染再次住院率为50%。结论: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实现胆道再通,给患者提供拔除外引流管的机会,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给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细胞癌(HCC)术后完全消融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随访证实氩氦刀冷冻治疗消融完全的48例HCC患者术前及术后2~7天MRI资料,测量冷冻治疗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ADC值。结果消融后,38例T1WI呈高信号,26例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结节均未见强化,但9例瘤结节出现门静脉晚期及延迟期强化;消融区周边均可见环形强化,25例可见消融区相邻肝包膜下斑片状强化;30例可见瘤结节周边消融区肝实质内穿行小血管强化,7例可见周围肝实质强化。冷冻治疗前后肿瘤ADC值分别为(0.80±0.33)×10-3 mm2/s、(1.26±0.5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可用于评价氩氦刀治疗肝癌的早期疗效,冷冻消融后肿瘤及周围肝实质延迟持续强化并不一定代表肿瘤残留,术后ADC值的变化可用于预测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的关系。方法 将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只;分别以20、25、30、40 W消融功率对包含直径≤3 mm小血管的单侧肺局部组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射频消融,对各组内5只兔分别设定消融时间为4、7、10、15及20 min。完成消融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于光镜下观察消融区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消融4 min后,4组消融区血管内均见不完全性血栓形成;消融7 min后,A、B、C组血管内见不完全性血栓,D组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A、B、C组消融10、15、20 min后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D组消融10、15 min后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继续消融见局部组织炭化严重、阻抗过高,难以维持20 min消融。结论 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ransbronchial cryoablation with a novel flexible cryoprobe using nitrogen as the refrigerant in an in vivo porcine model of lung parenchyma.Materials and methodsA novel flexible cryoprobe using nitrogen as the refrigerant was used for transbronchial cryoablation of lung parenchyma in six normal female pigs. The cryoprobe was delivered to the distal bronchus in the bilateral porcine lungs via the bronchoscopic working channel under virtual bronchoscopy guidance. The position was confirmed with real-tim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whole procedure included two freeze-thaw cycles (15 min and 2 min, respectively). CT images were obtained during cryoablation and at 24 h, one week, two weeks and four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procedure. Ablation zone tissue samples were obtained at 24 h and four weeks after the cryoablation for further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ResultsAll ablation procedures (12/12; 100%)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No majo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dure or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ablation zones were clearly depicted on CT with a maximal ablation zone volume at 24 h (21.88 ± 12.61 [SD] cm3) compared to 3.64 ± 2.06 (SD) cm3 and 10.73 ± 3.84 (SD) cm3 at the end of the 1st and 2nd freeze-thaw cycles, respectively (P < 0.001).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coagulative necrotic zone was formed along the target bronchus, with obvious vascular occlusion and hemorrhage 24 h after treatment. The lesions gradually formed fibrosis after four weeks.ConclusionThe novel flexible bronchoscopy-guided cryoablation is a feasible, safe and effective modality in an in vivo porcine model of peripheral normal lung parenchyma, suggesting potential capabilit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in huma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形态及部位分为根治性消融(15例)及姑息性消融(7例),观察术中及术后4周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增强CT,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消融,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6例术中及术后即刻出现少量气胸或液气胸,未经干预自行改善;2例术中局部皮肤轻度冻伤,予局部处理后缓解;1例术后1周出现大量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15例根治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14例(14/15,93.33%)、14例(14/15,93.33%)及13例(13/15,86.67%);7例姑息性消融术后1、3、6个月局部缓解分别为7例(7/7,100%)、6例(6/7,85.71%)及4例(4/7,57.14%)。结论 CT引导下冷热交替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短期效果确切、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3.
兔肝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 炎症的鉴别:CT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扫描与病理对照,对兔肝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炎症进行鉴别。方法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时期行CT及病理检查,观察RFA后不同时期的残余瘤与炎症的CT表现。结果CT增强扫描,残瘤与炎症均表现为周边强化带,炎症还表现为强化带外侧的肝组织由内向外逐渐减弱强化影,炎症的这种强化影于术后第2天最强,之后逐渐减弱,2周后基本消失。结论RFA后1周内,CT增强扫描尚不能准确分辨残瘤与炎症反应带;两周后低密度灶周边出现强化影应考虑为残余瘤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患者共39个肺部肿瘤病灶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直至即时CT影像上出现磨玻璃影覆盖病灶周围;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其后每3个月随访,并评估影像学上消融灶变化。结果射频消融过程均顺利,无严重的治疗相关性并发症;病灶完全消融率89.19%(33/37),不完全消融率10.81%(4/37);术后1个月消融灶多表现为空洞样或结节样,长期随访中,完全消融的病灶多呈缩小趋势,而不完全消融的4个病灶均出现复发。中位总生存期为21.0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8.0个月。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安全性好,且病灶控制率高。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转移瘤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肺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患者128个肺部转移性病灶行CT引导下RFA,消融功率范围40~80 W,消融时间12~25 min;术后以CT随访评估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RFA。治疗后完全消融病灶120个,CT复查显示病灶无强化,边缘清晰,体积呈不同程度渐进性缩小,呈纤维条索状、结节状、空洞状等改变。术后3个月复查8个病灶可见边缘结节状强化,即刻行2次RFA消融术,术后复查其中7个病灶完全灭活,1个仍有增大趋势,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控制病灶。术后6例出现中、大量气胸,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少量气胸12例,发热12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肺转移瘤安全、有效,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pHCC患者,其中24例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冷冻组)、28例接受CT引导下微波消融(微波组),比较2组消融后1个月疗效,分析组间及组内消融前1日与消融后4周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的差异。结果 消融后1个月,冷冻组客观缓解率(87.50%)与微波组(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消融前1日,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后4周,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均较消融前1日升高(P均<0.001)、CD8+ T淋巴细胞占比较消融前1日降低(P均<0.001)。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pHCC近期疗效确切且相当,前者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后给予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所致病理学变化,探讨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头巴马小型猪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于肺内活检针切割区注入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泥浆,并封堵穿刺针道。分别于术后1、4、8和12天各对3头猪行胸部CT扫描,观察明胶海绵泥浆球变化;CT扫描后1天处死动物,获取包含明胶海绵的肺组织,行常规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明胶海绵和周围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经皮肺穿刺术后1、4、8天,活检针切割区明胶海绵泥浆球最大径分别为(14.45±1.43)mm、(9.79±1.80)mm和(3.09±1.04)mm(P<0.01),术后12天明胶海绵基本被吸收。术后1天肺组织中的明胶海绵泥浆球呈圆形或椭圆形,间隙内可见红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周围肺组织受明胶海绵泥浆压迫,针道完全被封堵剂泥浆条封堵;术后4天明胶海绵泥浆均以血液和明胶海绵混合物形式存在,明胶海绵颗粒大部分融合,其内部空间减小;术后8天明胶海绵结构松散,间隙增大;术后12天仅见残留明胶海绵泥浆区域,无混合物,泥浆周围肺组织少量纤维化。结论CT引导下经皮猪肺活检后给予明胶海绵封堵可通过吸收血液、压迫肺组织而达到止血和预防气胸的效果;且封堵剂在体内可完全吸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