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二维超声对单发半椎体畸形的认识。方法: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产前超声提示单发半椎体畸形7例,回顾性分析单发半椎体畸形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结果:7例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5例,腰椎半椎体2例;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旁正中切面显示脊柱后凸和前凸畸形5例,冠状切面显示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6例,在没有侧弯、成角情况下,横切面很难发现椎体形态异常。结论:旁正中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后凸和前凸,冠状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横切面可显示椎体形态异常。胎儿半椎体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价值。方法:总结东莞市石碣医院及东莞市茶山医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孕妇10例,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追踪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结果:10例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6例,腰椎半椎体4例。10例均有脊柱弯曲度异常,显示为脊柱侧弯或后凸,病变椎体形态异常,椎体变小,部分缺失。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有较特征的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对其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畸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三维超声能更直观地显示脊柱整体弯曲度及病变椎体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椎体畸形的产前超声分型情况,并分析不同诊断切面对不同类型胎儿先天性椎体畸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椎体畸形的孕妇36例,总结产前超声分型及不同切面的诊断情况。结果 36例孕妇中,胎儿半椎体畸形25例,分节不全8例,混合型3例。脊柱纵切面诊断前方半椎体4例,后方半椎体6例,前后融合障碍型半椎体3例,以及融合椎畸形8例;结合病变部位横切面或冠状切面诊断左、右侧半椎体8例,蝴蝶椎4例。结论胎儿先天性椎体畸形的产前超声分型是可行的,针对性脊柱三维成像可为在二维超声诊断基础上的椎体畸形进一步分亚型提供帮助。不同切面对不同类型胎儿先天性椎体畸形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儿下腔静脉离断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和有效诊断切面,以提高其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诊断的10例下腔静脉离断胎儿(其中7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产前超声声像图,与正常超声声像图对比,总结其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有效切面.结果 10例下腔静脉离断胎儿,9例合并严重心内结构畸形,7例合并心外结构畸形(其中5例合并内脏反位).本组10例下腔静脉离断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四腔心切面异常(奇静脉扩张)、上腹部横切面异常(正常下腔静脉不能显示)、胸腹部斜冠状切面异常[离断的下腔静脉异位连接于奇(半奇)静脉并穿过膈肌连于腔静脉]及右心房纵切面异常(肝上段下腔静脉入右心房,肾上段肝段间的下腔静脉缺失并离断).结论 下腔静脉离断常合并心内、外结构畸形.下腔静脉离断胎儿在四腔心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胸腹部斜冠状切面及右心房纵切面上均有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识别下腔静脉离断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可明显提高其产前超声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半椎体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前超声结构筛查的胎儿图像,分析超声诊断为半椎体的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合并畸形情况,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或引产后。应用四格表评价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的诊断价值。 结果共100 822例胎儿纳入研究。其中产前超声诊断的97例半椎体胎儿中,67例为单发性半椎体,30例为多发性半椎体,合并最多的畸形是血管异常(17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6例)、心脏异常(16例)及泌尿系统畸形(15例)。经随访,7例失访,90例半椎体中84例通过胎儿磁共振、出生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等证实,4例蝴蝶椎误诊为半椎体,2例正常。产前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的98 562例胎儿经随访,2958例失访,95 595例出生后正常,有9例半椎体胎儿产前超声漏诊,均在出生后证实。产前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84/90),敏感度为90.32%(84/93),特异度为99.99%(95 595/95 597),阳性预测值为97.67%(84/86),阴性预测值为99.99%(95 595/95 604)。 结论半椎体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主要手段,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明确病变的类型和部位、早期诊断、评估胎儿预后及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6.
规范化存图在产前超声检查中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规范化存图在产前超声检查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参照产前检查标准制定的规范化存图标准,对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5 842例胎儿各器官和非胎儿结构的不同切面声像图存储于超声工作站,对所有受检者随访至产后1~7 d.结果 在规范化存图的产前超声检查中,共诊断胎儿畸形101例,与产后临床诊断符合率100%,漏诊88 例,漏诊率46.56%.漏诊均为超声检查难于诊断的畸形.规范化存图还有利于妊娠晚期附属物异常的诊断.结论 规范化存图在产前超声检查中能确保检查项目不漏查,最大限度地检出胎儿畸形及附属物异常,对保证产科超声检查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的操作技巧,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断并经产后证实的20例心脏大动脉畸形胎儿的超声图像,总结不同类型大动脉畸形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20例心脏大动脉畸形胎儿均经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大动脉畸形在三血管气管(3VT)切面上均呈阳性特征,分别表现为大动脉内径异常10例,包括肺动脉狭窄7例,主动脉狭窄1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及主动脉弓缩窄1例;永存动脉干4例;大动脉交叉关系消失5例,包括右室双出口3例,大动脉转位2例;右位主动脉弓1例.17例胎儿合并心内其他结构异常.结论 3VT切面是诊断胎儿心脏大动脉异常敏感且有效的切面,其他切面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辅助切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诊断的12例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特点.结果:胎儿半椎体畸形二维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其三维超声可直观显示脊柱侧弯程度、准确定位病变椎体,是二维超声诊断的重要补充.12例胎儿半椎体畸形中,单发椎体畸形5例,多发椎体畸形7例,其中6例发生在胸段,3例发生在腰段,1例发生在骶尾段,1例颈段和胸段同时发生,1例胸段和腰段同时发生.4例为单纯半椎体畸形,8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分别是心脏畸形4例,泌尿系统畸形2例,肢体发育异常2例,神经系统畸形2例;羊水过少2例.结论:超声产前筛查胎儿半椎体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特别是孕11~13+6周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经产前超声检查检出的63例半椎体畸形胎儿的超声表现、MRI表现、遗传学检查、胎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63例胎儿中超声诊断单发半椎体畸形占41.27%,多发半椎体畸形占58.7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胎儿手畸形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分析产前超声漏诊胎儿手畸形的原因。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11 854例胎儿行产前常规二维及三维超声系统筛查,重点观察胎儿手部发育、有无异常及伴发畸形,产前超声与引产胎儿尸检及X线检查结果对照,总结手畸形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1 854例胎儿产前超声检出手畸形59例(0.50%,59/11 854),手畸形胎儿产前二维超声表现:(1)手腕部姿势异常44例,声像图显示胎儿手腕部呈勾状;(2)手指完全缺如1例,声像图中胎儿指骨不显示;(3)掌骨及手指缺如2例,声像图中胎儿掌骨及指骨不显示;(4)手指姿势异常3例,声像图显示胎儿四指不在同一平面;(5)前臂及手缺如2例,声像图中胎儿尺桡骨、掌骨及指骨不显示;(6)并指1例,声像图显示胎儿手呈鸟嘴状;(7)多指2例,声像图显示胎儿手指为6指;(8)致死性骨发育不良5例,声像图显示胎儿四肢严重短小。引产胎儿检查发现产前超声漏诊手畸形8例(11.90%,8/67,包括部分手指缺如3例,手指姿势异常2例,多指2例,并指1例),胎儿手畸形发生率为0.57%(67/11 854)。结论产前二维超声在较严重手畸形胎儿的检出及手畸形分类诊断中有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产前超声检查孕周、合适的胎儿体位、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结合实时三维超声细致扫查,可提高胎儿手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儿唇腭裂超声表现及显示切面,提高唇腭裂的产前超声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唇腭裂胎儿28例,对比产前超声检查与引产后或产后唇腭裂的类型。结果 28例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唇腭裂胎儿中,单纯唇裂5例,唇腭裂22例,单纯腭裂1例;产前检出23例,其中误诊裂口类型2例,漏诊5例。结论胎儿唇裂、原发腭裂、正中腭裂经连续性颜面部三正交切面诊断准确性较高;胎儿完全腭裂及唇裂伴继发腭裂需补充特殊切面;单纯性继发腭裂产前超声诊断仍有较大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骶段半椎体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本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了87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腰骶段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 对这8例患者的半椎体特点、手术方式、侧凸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完全分节型半椎体5例, 部分分节型半椎体3例。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1例,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7例。手术出血量200~2300 ml, 平均692 ml; 手术时间平均6.5 h。短节段固定6例, 长节段固定2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3.1°、9.8°和14.0°,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0.4%, 最终矫形率为57.7%;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2.5°、12.6°和14.2°,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61.2%, 最终矫形率为56.3%。术前4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全部病例随访12~82个月, 平均30.9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1例, 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 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 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最终随访时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 1例患者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 无矢状面失平衡发生。  结论  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可引起明显的冠状面躯干失平衡, 应及早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往往畸形较轻, 可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如果畸形较重或代偿弯较明显则需要延长融合范围。  相似文献   

13.
胎儿四肢畸形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胎儿四肢畸形的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方法对产前超声诊断及引产后证实的29例四肢畸形胎儿的声像图特点及胎儿四肢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超声显示29例胎儿肢体畸形图像清晰,采用逐段有序扫查、把握检查时机,利用胎儿体位变化、多切面观察检出胎儿软骨发育不良7例,左下肢及右手畸形1例,手及足畸形2例,右上肢远端及手缺如1例,桡骨发育不全3例,并指1例,多指2例,右股骨、胫腓骨弯曲1例,左胫腓骨短及足畸形1例,足内翻9例,足外翻1例。其中羊水过多1例;合并其他畸形4例。结论胎儿肌肉骨骼系统畸形及肢体畸形产前超声检查中长骨发育异常较易诊断,四肢远端是检查的难点、重点,易发生漏诊、误诊。超声检查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胎儿肢体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于半脊椎切除后长、短节段和前、后路固定矫形的选择,主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国内外对于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建模和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运用有限元法模拟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分析半脊椎切除后不同固定方式的矫形效果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利用基于CT图像建立的个体化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半脊椎切除、前路或后路螺钉固定三维矫形技术,输出选择前路或后路固定矫形,以及不同节段固定的矫形结果。结果与结论:顺利完成了模拟操作,半脊椎切除后,后路固定矫形效果好于前路固定矫形,特别是对后凸角的矫正,矫正率均大于50%;后路短节段固定矫形与长节段固定矫形在对脊柱侧后凸矫形效果上相差不大,差异值小于5°。针对该患者的个体化有限元模拟试验表明,在半脊椎切除后,后路短节段固定矫形为较好的治疗方案,能减少固定节段,并可获得满意的矫正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RAP)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5例TRAP超声图像、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总结TRAP声像学特点.结果 5例TRAP初次确诊孕周为13~28周,均于产后得到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无心畸胎血液循环呈现反向动脉灌注的特点.5例中2例引产;1例流产;1例超声引导下接受无心畸胎减胎术,妊娠至37周分娩;1例在超声密切监测下妊娠至32+4周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TRAP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方案和分娩时机的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总结其预后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出的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胎儿的检查资料,总结其产前超声表现,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的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胎儿中,孤立性冠状动脉瘘3例,合并其他畸形4例;4例为左冠状动脉瘘,3例为右冠状动脉瘘。二维超声表现:7例于左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根部可见受累的冠状动脉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宽扩张,内径2.5~4.4 mm;2例于四腔心切面可见左、右心不对称,左心偏小,其余5例基本对称。CDFI表现:7例胎儿主动脉根部或房室沟等区域探及管状异常湍流血流信号。临床结局:2例孤立性冠状动脉瘘出生后手术效果好;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及心包积液,孕37周胎死宫内;4例引产。结论 应用产前超声发现主动脉根部或房室沟等切面探及异常明亮的管状血流信号时,通过追踪其起源、走行及终点后需警惕冠状动脉瘘可能,对胎儿出生后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步节段法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对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在40 884胎产前超声检查中采用"三步节段法",胎龄14~38周,平均(27.4±6.5)周;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23.6±4.3)岁。11胎诊断为内脏异位综合征,将其产前超声表现与引产后解剖学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胎内脏异位综合征胎儿中,左异构3胎,右异构8胎;10胎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主要产前超声表现包括内脏心脏异位,下腔静脉离断伴奇静脉异位引流或下腔静脉紧靠腹主动脉和心脏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采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全面有序扫查获得主要超声征象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胎儿半椎体畸形产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9胎于经引产或产后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半椎体畸形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 胎儿脊柱矢状位示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弯曲,病变椎体排列不整齐,较正常椎体小;冠状位示病变椎体呈三角形或楔形,脊柱侧弯或成角畸形;轴位示病变椎体变小,形态不规则。半椎体14胎(14/29,48.28%)发生于胸椎、13胎(13/29,44.83%)发生于腰椎、2胎(2/29,6.90%)发生于骶尾椎。12胎(12/29,41.38%)合并共15种其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结论 胎儿半椎体畸形超声具有一定特征,先天性心脏病为常见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上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的病人,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186例。将其分为未破型宫外孕和出血型宫外孕两大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囊完好无损88例,不全流产42例,流产合并大出血30例,误诊10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4.1%。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较经腹部超声检查能更早期的获取最佳图像,是诊断早期宫外孕的有效方法且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