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对白细胞介素8、15的影响。方法:将52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8、IL-15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PANSS、CGI、TE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治疗前后IL-8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性。IL-15水平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性。G因子与治疗后的L-8呈显负相关。治疗后CG1与IL-15呈显负相关。阳性家族史患治疗后IL-8、IL-15升高不明显。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对IL-8、IL-15水平影响不显。IL-8、IL-15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15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用利培酮组和氯氮平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8、IL-15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PANSS、CGI、TE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治疗前IL-1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G因子与治疗后的IL-8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CGI与IL-15呈显著负相关.家族史与IL-8、IL-1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8、IL-15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成敏  田进  由炜  李欣馨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13-12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15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研究组),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8、IL-15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PANSS、CGI、TE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IL-1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G因子与IL-8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SI与IL-15呈显著负相关,家族史与IL-8,IL-1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8、IL-15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祖林 《当代医学》2012,18(1):35-36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氯氮平、利培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用齐拉西酮、氯氮平、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齐拉西酮组的TC、TG和氯氮平组的TC、TG、LDL以及利培酮组TG、HD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齐拉西酮组和氯氮平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调查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88例,分别于第2、4、8、12周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4周后,TG水平均开始显著升高(P<0.01或P<0.001),两组间除第8周氯氮平组比利培酮组升高更显著(P<0.05)外,其它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氯氮平组在治疗2、4、8、12周后,HDL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01),利培酮组在治疗8、12周后,HDL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氯氮平组比利培酮组降低更显著(P<0.001)。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GLU、Tc、LDL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文调查发现,利培酮、氯氮平两种药物对血糖均未见显著性影响,但均可增加高血脂的风险,治疗中应定期监测,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红  朱琼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19-2120
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对精神病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将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单用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治疗8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氯氮平组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重1.58kg,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虽有体重增加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均可引起患者体重的增加,但后两种药物对体重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研究组为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与研究组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IL-2、IL-6的血浆浓度,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2、IL-6、Ig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治疗6周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L-6、 IgG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治疗后IL-2水平下降也许可作为抗精神病药物影响免疫功能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氯氮平对血糖、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6月1日 -2003年6月1日间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年龄18~65岁、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分别接受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的100例患者 ,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 ,用BPRS评定疗效。结果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脂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8周、12周后患者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进行比较 ,治疗12周后 ,氯氮平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可能会引血胆固醇、甘油三脂的升高 ,血糖变化不明显。氯氮平致血糖升高的风险大于利培酮 ,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血糖、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氯丙嗪、氯氮平对心电图影响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 2 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利培酮治疗组74例 ,氯氮平对照组 6 8例 ,氯丙嗪对照组 70例。观察其心电图变化。结果 :各组之间ECG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各次检查时药物剂量与ECG改变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结论 :利培酮是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化学发光法测定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100例、女性62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催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的变化,根据性别和所服用药物分为奥氮平男性、女性组;氯氮平男性、女性组;利培酮男性、女性组共6组,用SPSS17.0对检测数据及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培酮组男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1)、睾酮降低(P0.05),女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01)、雌二醇降低(P0.05);奥氮平组男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1);氯氮平组女性患者催乳素水平升高(P=0.011)。6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异常率高于氯氮平。结论利培酮能致精神病患者高催乳素血症,同时使男性患者睾酮水平及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减低,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比其他两种抗精神病药物更为明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注意检测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 6 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 (32例 )和氯氮平 (31例 )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副反应量表 (TES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 ,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疗效近似 (P >0 .0 5 ) ;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的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利培酮组副反应较氯氮平组明显少且轻微。结论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但利培酮具有口服剂量小、投药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②方法 采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40 例,应用 P A N S S, T E S S量表评定其疗效及副作用。③结果 氯氮平和利培酮总体疗效相当(uc= 1.37, P> 0.05),对阳性症状的疗效基本一致(t= 1.26~1.65, P> 0.05),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利培酮优于氯氮平(t=2.78~3.12, P< 0.01)。利培酮主要副作用是轻微的锥体外系反应。④结论 利培酮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及阳性症状,并且副作用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lozapine and risperidone on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paranoid schizophrenia,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cytokines in the psychopathological basis of the illness. METHOD: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paranoid schizophrenia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clozapine or risperidone, and before and at the end of the 4th, 8th weeks and 6th months after the medication respectively, the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6, 2, 18,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lpha were measured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tic symptoms. RESULT: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the levels of serum IL-6 and IL-2 after 4 weeks, TNFalpha after 8 weeks, and IL-18 after 6 month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treatment levels (P<0.01 or 0.05). In clozapine group, the levels of IL-2 after 4 weeks and IL-6 and IL-18 after 6 months were lowered significantly (P<0.01 or 0.05). Before the medication, serum IL-6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Syndrome scores (r=0.386, P<0.01), IL-2 with the total score and Positive Syndrome scores (r=0.338, 0.305; P<0.01, 0.05), and TNFalpha with the total score (r=0.283, P<0.05). The changes of IL-2 and IL-6 after 8 week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Positive Syndrome scores (r=0.268, 0.375; P<0.05, 0.01). Six months after the medication, the change in IL-6 and TNFalpha level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total score (r=0.365, 0.362; P<0.05). Before treatment, IL-6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2 levels (r=0.356, P<0.01), and TNFalpha with IL-18 levels (r=0.291, P<0.05). TNFalph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6 levels (r=0.332, P<0.01) 8 weeks after the medication. The changes in IL-6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ose in IL-2 levels 6 months after the medication (r=0.391, P< 0.05). CONCLUSION: Clozapine and risperidone have similar immunosuppression actions and may affect serum IL-6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aranoid schizophrenia, in the psychopathology of which the cytokines play their roles of various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组织趋化因子IL-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趋化因子IL-8的表达与结直肠 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临床收集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趋化因子IL-8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IL-8蛋白的表达。结果:12例结直肠癌组织经RT-PCR检测均可出现趋化因子IL-8mRNA的表达。40例结肠癌组织IL-8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7.5%;结直肠癌组织IL-8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表达强者,转移发生率高,Dukes分期晚。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IL-8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维思通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用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 30例 ,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 31例 ,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以阴性症状量表 (SANS)、阳性症状量表 (SAPS)、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 (BPRS)和副反应量表 (TESS)进行盲式评分。结果 维思通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方面优于氯氮平 ,且维思通的副反应较少。结论 在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面 ,维思通比氯氮平疗效好 ,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6.
钟薇  王立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1964-1966
目的:研究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分为氯氮平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治疗观察4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IR均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的甘油三脂、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治疗后BMI、胰岛素、C肽、甘油三脂、胆固醇、IR的升高程度氯氮平大于利培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2、1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 利培酮组患者IL-6和IL-2水平于4周末、TNFα水平于8周末、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氯氮平组患者IL-2水平于4周末、IL-6和IL-18水平于6月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治疗前IL-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86, P<0.01),IL-2水平与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38、0.305, P<0.01、0.05),TNFα水平与总分呈正相关(r=0.283, P<0.05)。8周末血清IL-2、IL-6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变化率呈正相关(r=0.268、0.375, P<0.05、0.01),6月末IL-6、TNFα变化率与总分变化率呈正相关(r=0.365、0.362, P<0.05)。治疗前IL-6与IL-2、TNFα与IL-18呈正相关(r=0.356、0.291, P<0.01、0.05),8周末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332, P<0.01),6月末IL-6与IL-2变化率呈正相关(r=0.391, P<0.05)。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6、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IL-1β可能作为一种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徐静文  沈宣  徐维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07-708,710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氯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5周末各作一次韦式成人智力量表,韦式记忆量表,威斯康新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TESS副反应量表。结果:治疗15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迟滞、活动过多、敌对猜疑因子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对于认知功能,氯氮平可改善言语流利性,而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但利培酮较氯氮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