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炒川楝子通常采用中火炒至外表皮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放凉,切片或用时捣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川楝子因个大、果核坚硬而不易炒透,经常是外焦里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改用砂炒,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取炙过的河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放入川楝子,不断翻炒。至川楝子全部鼓起,呈圆球状,手摸有丰富  相似文献   

2.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理气、止痛、杀虫等功效。传统和《炮制规范》的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用布袋撞净,劈成两瓣,或取净川楝子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黄色或焦褐色,用时捣碎。我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改革为:①取川楝子去净杂质,用水润法润透,(用牙咬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川楝子最佳炮制工艺,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运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川楝素的含量,根据单因素考察确定的炒焦主要因素及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炒焦川楝子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小规格川楝子药材,在200℃下炒制16 min为最佳炒焦条件。结论:该炮制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4.
川楝子应加醋拌炒一项的建议王尚科湖北建始官店医药站445300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质,或制其味。总之以适应用药特点为依归。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的成熟果实。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小肠、膀...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川楝子与炒川楝子标准饮片的均匀化工艺。方法采用筛分法制备不同目数川楝子与炒川楝子粉末,以川楝素含量、总萜含量、颜色特征参数值、粉末径距为指标,采取积分球漫反射法测定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移动块标准偏差法多指标评价不同目数粉末均匀性,最终以综合评分法优选出饮片的最佳均匀化工艺。结果川楝子饮片的均匀化工艺为粉碎粒度80~100目,粉碎时间40 s;炒川楝子饮片的均匀化工艺为粉碎粒度65~80目,粉碎时间60 s。结论优选出的均匀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控,可为川楝子及炒川楝子饮片的均匀化技术规范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如松 《中医杂志》2011,(17):1513-1514
淮宿名中医陈洪干先生业医60载,运用自拟疏肝降脂汤[柴胡、(炒)川楝子、(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红花、泽兰、决明子、法半夏、藿香、党参、瓜蒌]加减治疗脂肪肝疗效满意,现将其灵活运用该方辨治脂肪肝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火炒炭方法及体会刘仕木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242300炒炭法在中药炮制书中指的是将药物置于锅内,以武火或中火进行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为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放凉;以中火将质地疏松的花、叶、全草类药物,炒至黑褐色取出,并洒少量清水熄...  相似文献   

8.
中药炒焦后原有的有效或指标成分破坏或降低,但药理作用并不降低或有所增强,现有的有关物质基础的研究不能解释炒焦后药物的性味与功效等的变化。同时,对炒焦饮片的质量评价缺乏具有客观、专属性的评价指标,不能反映中药炒焦饮片的特点。因此如何打破炒焦研究的瓶颈,进一步创新、深入地研究中药炒焦物质基础,是业内学者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结合前期研究发现,提出通过对Maillard反应的研究来阐明炒焦物质基础及原理和建立适合炒焦饮片特点的专属质量评价指标的科学构想,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炒制前后川楝子提取物中的指标成分川楝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差异。方法:采用在体肠灌流模型,以川楝素为指标成分用HPLC法测定其浓度。结果:川楝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为生川楝子提取物中(746.30±40.31)/s~(347.84±111.67)/s,炒川楝子提取物中(473.77±22.05)/s~(243.33±19.58)/s,川楝素在大鼠各肠段的药物表观渗透系数(Papp)依次为生川楝子提取物中(83.66±7.00)cm/s~(58.33±16.49)cm/s,炒川楝子提取物中(43.57±8.63)cm/s~(33.89±1.55)cm/s。结论:川楝子的指标成分川楝素在肠道中的吸收良好,生川楝子和炒川楝子中的川楝素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存在差异,说明川楝子炒制会影响川楝素的肠道速率和药物表观渗透,从肠吸收角度初步揭示了川楝子炮制减毒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脾胃虚弱证用党参、焦白术、茯苓各10g,砂仁、木香、炙甘草各5g,制半夏、陈皮、炒枳壳、葛根各12g。肝胃阴虚证用生地、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川楝子、赤芍、川石斛、丹皮、焦栀子各12g,炙甘草5g,胃阴不足证用沙参、麦冬、石斛、白芍、天花粉、黄连、甘草、枳壳各10g,麦芽20g。肝胃不和证用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焦三仙、川芎各15g,  相似文献   

11.
蔓荆子古今炮制药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古今30余篇中医药文献著作考证,蔓荆子历代炮制方法有酒蒸、酒炒、清炒等,其中炒制沿用至今。蔓荆子古代以生用为主,现代以炒制为众,并有炒焦、炒炭、微炒,不同炒制程度要求,微炒、炒焦居多,炒炭入药自古较少,蔓荆子临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正> 基本方:穿山甲10g,木通10g,王不留行15g,蒲公英20g,柴花地丁10g,金银花10g,柴胡6g。加减:气郁者加橘叶、川楝子;硬肿疼痛者加皂刺、赤芍;热重者加石膏、炒黄芩;回乳者加焦山楂、焦麦芽;恶露不尽者加当归尾、益母草。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相似文献   

13.
杜仲的炮制传统方法是:将原药材刮去粗皮,湿润后切丝或小块,再清炒或盐水炒或砂炒。不论用何种炒法都要求炒断丝。传统方法湿润切块手续麻烦,且切块的大小不均匀,在炒制时小块已炒焦,大块尚未断丝,炮制质量难以合格。我们改用电恒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中药炮制研究是连接中医和中药的桥梁,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节点。炒焦是中药炮制特色之一,中药炒焦后原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含量降低或增加,同时生成新成分,增强原有功效或产生新的作用。对历代炒焦中药进行梳理,主要分析其炒焦前后功能与主治、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相关性及差异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炒焦类中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六神曲炒制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神曲按中医临床使用多以炒焦入药,习惯上多采用清炒法或用少量焦麸皮混炒。我省炮制规范要求以呈外黑内老黄色为度。在炒制过程中往往不易掌握好火候,并且焦化时起浓烟呛人。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是。选秫米粒样大小的砂约3斤,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川楝子传统净制与切制法.方法 通过古代本草文献研究与实践操作.结果 《证类本草》记载的酒浸蒸去皮法明显优于后世的温汤浸去皮法.古籍中川楝子核是指坚硬的内果皮.川楝子去皮后,再焙干杵碎取果肉,是川楝子独特的取肉方法.切制法有切瓣、捣碎、切片三种.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川楝子的处理方式包括7种,以去皮后与麦麸同炒为最...  相似文献   

17.
<正> 六神曲按中医临床使用多以炒焦入药,习惯上多采用清炒法或用少量焦麸皮混炒。我省炮制规范要求以呈外黑内老黄色为度。在炒制过程中往往不易掌握好火候,并且焦化时起浓烟呛人。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是。选秫米粒样大小的砂约3斤,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UPLC-MS/MS方法建立苦楝皮、川楝子、炒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供试样品经甲醇加热回流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BEH-C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60∶40),电喷雾电离(ESI-),采用一级、二级扫描及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对川楝子、炒川楝子、苦楝皮中川楝素进行快速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所建方法能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川楝素,定性离子对为m/z 573→531和m/z 573→425,川楝素在50~1000 ng·m L~(-1)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方法检出限为60μg·g~(-1)。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川楝子、炒川楝子、苦楝皮中川楝素的快速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肝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来比较分析川楝子生品和炒制品的肝毒性差异,为今后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交法优选炒川楝子工艺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 .etZucc .的果实,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全国各省有多种炮制方法,《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1] 收载了其炒制品,但对炒制温度、时间等均未作具体规定。为此,本研究以川楝子总萜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炒川楝子工艺进行了探讨。1 仪器与试药U - 2 0 0 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川楝素对照品(自制,经光谱鉴定) ;川楝子:由河北安国购入,经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赵惠萍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