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ICAM-1和VCAM-1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ICAM1为(390.6±91.0)ng/ml,sVCAM1为(1957.1±403.1)ng/ml,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的(137.3±16.8)ng/ml、(1118.4±210.4)ng/ml和CsA肾中毒组的(132.7±24.8)ng/ml、(1285.8±270.5)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ICAM1和sVCAM1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肾移植后患者尿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2个月内尿中s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急性排斥反应(AR)时,sICAM-1的升高较临床诊断提早数天,并且显著高于环孢素A肾中毒组;对甲基氢化泼尼松敏感的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数天后sICAM-1下降到排斥前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受者尿中sICAM-1浓度有助于AR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L929靶细胞法对4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中sICAM-1和TN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肾移植术后血清sICAM-1和TNF出现相似的变化;术后肾功能稳定恢复组,环孢素A(CsA)肾中毒组与尿毒症组及正常对照组间血清sICAM-1和TN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当发生急性排  相似文献   

4.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肾移植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8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cICAM1)动态监测,以探讨其在术后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移植术后cICAM1水平短暂升高后即随移植肾功好转而下降,至术后两周达正常水平;急性排斥反应时cICAM1显著高于移植肾功稳定组及CsA肾中毒组(P<0.001);抗排斥治疗有效后,cICAM1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cICAM1的变化,不仅可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与CsA肾中毒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染色及HE染色。结果表明ICAM-1、VCAM-1在正常肾脏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上的表达分布不同;结果提示,它们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AM-1是介导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细胞粘附分子。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肾脏组织ICAM-1表达增加,血、尿中可溶性的ICAM-1(sICAM-1)升高。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尿中sICAM-1的变化,有助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抗排斥反应的疗效评价,应用ICAM-1单克隆抗体,可以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霉酚酸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不同剂量霉酚酸酯(MMF)与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用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MMF2.0g/d(A组)、1.5g/d(B组)及Aza 50~100mg/d(C组),每组均联用CsA及Pred(剂量相同)。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A、B、C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移植肾排斥反应(AR)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AR组TNF-α水平在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均显著升高,以肾组织液中升高最明显,比临床症状出现早1~2天,CsA肾中毒组TNF-α水平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肾小管环死(ATN)组肾组织液及尿液中TNF-  相似文献   

9.
血清及尿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尿IL-6检测在肾移植急性排斥(AR)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技术,分别对肾移植术后不同状态下患者血、尿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排斥及感染患者血IL-6水平较环孢素(CsA)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移植肾功能正常及正常对照组高。尿IL-6在急性排斥及感染组也较CsA中毒、ATN、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有明显升高,而急性排斥组较感染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血、尿IL-6水平的升高可作为判断肾移植急性排斥的指标之一;也可作为鉴别急性排斥反应与CsA中毒、ATN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鉴别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肾脏替代治疗对血环孢素A(CsA)的浓度有无影响,我们对2例肾移植术后行替代治疗患者的血及滤液中CsA浓度进行了监测。2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1例患者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尿量590m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