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7-2009年间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分布规律,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院前急救出诊登记资料.结果:院前9729例急救患者疾病谱中,内科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外科以创伤为主.结论:应不断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创伤患者急救水平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院前急救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已成为增强城市功能的迫切任务[1],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对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兰州市25992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和防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多发病种及发病时段特征,改进 "120"院前急救调度,优化配置和应用医疗资源,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近两年兰州市呼救"120"的25 992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及发病时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呼救"120"前三位疾病类型为创伤(30.85%)、神经系统(16.31%)、循环系统(13.36%)疾病.院前病死率在肿瘤(8.77%)、其他(6.46%)、循环(4.95%)、呼吸(4.37%)疾病类型较高.总的发病时段分布呈从0~6时至18~24时逐渐增多趋势.消化、妇产科类疾病0~6时发病最多;循环、神经类疾病0~6时发病最少,其它时段差异不明显;肿瘤类疾病6~12时发病最多;中毒、创伤、理化外因、儿科类疾病18~24时发病最多.结论 城市人群中创伤、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急危重疾病居发病率前三位,是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急症.发病时间呈从凌晨到夜间发病人数逐渐增多趋势.规避相关病因,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调配急救医疗资源,应作为未来降低急危重症发病率,减少有关因素对人群生命健康危害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了解西安市院前急救病种构成梯次及其流行病学规律,笔者持对西安急救中心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所收治的急救患者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上海市嘉定区院前急救病例疾病谱构成及梯度特点,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3130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疾病谱及梯度的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单个病种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分别占40.9%、15.1%和10.0%;院前急救病例年龄层次以中年、老年为主;急救病例发生时间以白天为主.结论 既要注重全科医师的培养,又要参考疾病构成梯度,有所侧重;同时也要根据院前急救发生时间梯度科学合理的安排院前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7.
上海嘉定南翔地区839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嘉定南翔地区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839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呼叫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不同病种求治人数、院前死亡病种、出车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839例中,男女比为1.66∶1,平均年龄49.6岁;每天9∶00~12∶00和15∶00~18∶00为出诊高峰时间;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的前5位依次是:颅脑损伤、下肢外伤、脑血管意外、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院前死亡疾病谱排序依次是:交通伤、中毒、溺水等。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急诊诊断或主诉,对指导急诊专业人员培训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某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1-01-01-2011-12-31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5117例,男女比1.46:1,年龄49.28±22.26岁;院前死亡患者349例,男女比2.14:1,年龄61.34±18.49岁;院前急救量与院前死亡例数,在时间段分布上,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r=0.689,P=0.013);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34.38%)、神经系统疾病(16.81%)、循环系统疾病(11.47%)、消化系统疾病(7.78%)、其他(7.60%)、中毒(6.59%);院前死亡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37%)、神经系统疾病(21.78%)、创伤(18.34%)、消化系统疾病(12.32%)、呼吸系统疾病(7.45%)、其他(2.87%);院前急救30~5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男性更易患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P值分别为0.000、0.008)。结论:①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对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监控、预防保健等提供依据;②加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及中毒的宣传教育,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实施各种危重病的院前急救演练,提高救治成功率;③加强青中年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重点减少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使青中年男性的预防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川县地震后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北川县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接诊的患者性别、年龄、出诊时间、诊断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三年中,院前急救系统救治患者人数稳定增长,总计1281例,男女比例分别为62.71%和37.29%,年龄(41.79±18.41)岁。院前急救前4大类疾病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26.13%)、创伤(16.72%)、急性中毒(10.69%)、急腹症(5.92%)。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9~21时。院前救治成功率平均为95.65%,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新北川县医院具备了良好的院前急救能力,可为建立县级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39 555例院前急救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杭州市院前急救疾病的病种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急救中心2006年7月-2007年6月救治转送的39555例患者。结果院前急救病种排序前五位的分别是创伤、其它外科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中毒。创伤中交通伤几乎占了一半。结论本地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在医务人员与设备配置上应与急救疾病谱的变化相适应,同时结合公众急救技能培训重点做好交通伤的防范与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妇科急腹症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77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行专项院前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VAS、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车反应时间、初步诊断时间、院前急救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专项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急救效率,有利于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疼痛感,舒缓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对临床工作认可度提升。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程度及原因,帮助急救中心管理者和护士正确认识并设法减轻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98.00%为中度以上,最主要的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排序前10位的压力源为:工作环境差,频繁更换班次,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晋升困难,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机会少,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大,缺乏同行的理解及尊重,非护理性工作多。结论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建议管理者正确认识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并针对压力源采取措施,切实缓解护士压力。  相似文献   

13.
刘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32-1133
目的探讨如何在新时期特殊医疗环境下使院外急救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发展的需求。方法分析了院外急救患者的来源构成、院外急救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表现等资料。结果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外急救范畴拓宽;患者和家属需求增加;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家属参与存在不利因素;患者和家属负性心理状况影响院外急救。结论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缩短心理等候时间;加强对出诊人员的法制教育;重视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均有助于医护人员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科急诊疾病谱特点,提高儿科急诊医师的诊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方法i对2010—05—2011-05在我院儿科急诊就诊,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64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普通急诊患儿6172例(95.5%),发病年龄集中在28d~3岁,共4532例(73.43%),位列前五位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4222例(68.41%),支气管炎623例(10.09%),腹泻病411例(6.66%),胃肠炎271(4.39%),支气管肺炎262例(4.24%)。重症急诊患儿291例(4.50%),发病年龄也集中在28d~3岁,共245例(84.19%),位列前5位疾病是重症肺炎99例(33.68%),惊厥67例(23.02%),腹泻病并脱水31例(11.00%),哮喘持续状态16例(5.5%),肺炎伴先心13例(4.47%)。结论:儿科急诊疾病谱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主,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居多,重症常继发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应引起儿科急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治疗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脑血管再通率和患者生存率,采取欧洲卒中量表(ESS)及,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在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率达91.2%,在3 h、6 h、12 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分别为:96.7%、85.7%、60.0%;病死率分别是:0%、4.76%、20.00%;致残率及接近治愈-完全恢复率:0%、9.5%、20.0%;近完全恢复率为:96.8%、85.7%、60.0%.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显著缩短了治疗流程,提高了脑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中,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在急诊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价值在医疗决策的制定中得到了实现并不断提高,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尤其是床旁超声的广泛应用,使得急危重症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临床急诊救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随着超声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更多可携带仪器设备的产生,使得超声技术在院前急救环境中的应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急救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院外医疗机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院外急救服务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树立了我国院外急救的品牌〔1〕。武汉市急救中心主要承担全市日常医疗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急救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急救知识的培训及普及。近年来,随着院外急救数量的大幅增加,医患矛盾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9.
康桂军 《全科护理》2011,9(35):3259-3260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生脑出血并于入院前进行过院前急救的68例病人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仅进行脑出血院内急救的92例病人为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选择相同的治疗方法,出院时对病人的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方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