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TCD及PTIBS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疽24例,均采用DSA引导下PTCD或PTCD+EMBE术治疗,术后7~10d复查血生化指标。结果本组23例患者黄疸症状减退,7~10d后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肝功能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引流不畅,黄疸无减退,2月后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TCD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共113例,统计胆道感的发生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52例胆汁培养中培养出细菌,其中G-菌86%,G+菌14%,多为肠道菌群.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Child-Pugh分级,胆道外引流留置时间延长、高位胆道梗阻、出现胆道再狭窄为出现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细菌感染为PTCD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原菌多为肠道内菌群,胆道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术前肝功,术后是否存在胆道引流不畅,术后是否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时间相关.提示减少术前准备时间,减少胆汁异常引流及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可减少PTCD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术前、术后2周胆红素指标的比较,验证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比较术后与术前的TBIL、DBIL、IBIL有无差别。结果:术后胆红素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是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适时辅以动脉化疗灌注或栓塞术可以控制肿瘤生长速度,缩小肿瘤体积,延缓支架再狭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易感因素分析,术前术后加强健康教育,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术后做好PTBD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45例患者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感染均得到控制。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控制血糖并给予抗感染措施后病情稳定。2例内外引流改为单纯外引流后得到控制,1例死于败血症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护理,明显降低了胆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金属内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1例中26例经PTCD置放金属内支架,15例外科直视手术下置放。置放的支架有进口和国产两种。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1例蛤入法放置术后2h出现胆道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置放术后出现胆道杂,1.5月死亡,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术前平均225.3μmol/L,术后3-10周内(平均6.5  相似文献   

8.
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ehesis,EMBE)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和胆道扩张术及可扩性金属内支架(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EMS)植入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EMS在胆道系统的应用研究是在1985年Cianturco型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和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已广泛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的治疗。通过上述手术时建立的通道再行腔内放射治疗(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继续生长,可使MOJ的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胆道支架置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放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方法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 ,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血清胆红素浓度、梗阻时间、梗阻水平、梗阻长度以及是否结合动脉化疗栓塞和 (或 )化疗灌注术 (TAE和 (或 )TAI)等 13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类型、梗阻水平以及是否结合TAE和 (或 )TAI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结合TAE和 (或 )TAI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支架后 ,进行TAE和 (或 )TAI术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1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肿瘤局部三维适形放疗。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黄疸、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同时取得8例PR、5例SD的近期肿瘤控制率,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观察表明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微创、有效的优点,而适形放疗可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阻塞的可能的特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价值.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8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临床意义.结果 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56例(平均血胆红素167.3 μmol/L)术前未行减黄,其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24/56);24例(平均血胆红素323.7 μmol/L)术前进行了减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6/24).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由于减黄组减黄后胆红素水平降至与未减黄组接近,因此降低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主张对于血胆红素>170 μmol/L,全身状态差,合并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术前减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放置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管支架放置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安全,胆管支架放置术疗效显著,黄疸均有明显下降,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9mo,6mo和1a生存率达100%-60%。结论胆管支架放置术对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附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金属内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1例中26例经PTCD置放金属内支架,15例外科直视手术下置放。置放的支架有进口和国产两种。结果技术成功率100%,1例介入法放置术后2h出现胆道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置放术后出现胆道感染,1.5月死亡。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术前平均225.2μmol/L,术后3~10周内(平均6.5周)降至正常。随访时间最短为1.5月,最长为25个月.生存期为1.5~25月,中位生存期6.5月。术后存活半年以上者12例。其中3例于术后6、7、14个月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结论胆道置放金属内支架具有手术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IBS)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87例,男112例,女75例,PTCD治疗66例,PTCD PTIBS治疗121 例,穿刺右肝管引流143 例,穿刺左肝管引流29例,双侧肝管同时穿刺引流15例.结果 187 例中,手术成功187例,PTCD成功率100%,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菌血症或败血症 8 例,出血 2 例,胆汁血症 3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支架放置失误1 例.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PTCD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B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BS)治疗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措施.方法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77例,观察分析2月内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 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6%),包括:胆道感染15例、胆汁外渗5例、电解质紊乱8例、胆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术,结合腔内放疗的治疗方法,术后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52例患者中平均生存期为19.2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为82.5%。结论双介入疗法鲒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的近期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接受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按照支架植入方式不同分为A、B 2组。A组37例为跨壶腹放置,B组47例为非跨壶腹放置,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总胆红素及白细胞变化情况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总胆红素及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总胆红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白细胞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胰腺炎发生率及胆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12例(32.4%)患者出现发热伴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B组患者中5例(10.6%)出现发热伴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Vater壶腹放置胆道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支架植入方式,对累及壶腹部的肿瘤患者可以考虑常规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