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樱  王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54-15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小儿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癫痫患儿和96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AEEG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EEG出现痫样放电几率明显高于REEG(AEEG为65.4%,REEG为16.7%);癫痫组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组AEEG的总异常率及痫样放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癫痫组,AEEG证明有痫样放电102例患儿中,清醒期出现痫样放电47例(46.1%),睡眠期共出现91例(89.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多于清醒期。结论与REEG相比,AEEG在小儿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春晓 《当代医学》2013,(32):109-11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及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监测结果。结果本组63例癫痫患者AEEG监测总异常率为698%,显著高于REEG监测的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能够提高癫痫患者的异常检出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异型癫痫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异型癫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86例临床疑诊异型癫痫的剖者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及AEEG描记。结果REEG检查正常224例(78.3%),异常62例(21.7%)。AEEG检查正常172例(60.1%),异常114例(39.9%)。两组异常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充剑认识异型癫痫的临床及实质性分类,并对临床疑似异型癫痫,而REEG未能显示痫样波发放者,应及早做AEEG监测,以便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4.
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丽  孙玉香 《中国医刊》2003,38(3):37-38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与发作性疾病鉴别价值。方法:采用MB8000型8号AEEG仪,按10-20系统头皮电极放置法常规操作记录24小时脑电活动,回放分析。对164例临床诊断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儿分两组监测,其中癫痫组96例,发作性疾病组68例。结果:癫痫组AEEG异常率为75%,其中痫性波检出率为68.8%,发作性疾病组异常率为10.3%,痫性波检出率为4.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诊断及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蓉  雷秋霞  田志宏 《西部医学》2013,25(3):410-41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痫诊断及与其它疾病诊断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78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做常规脑电图(REEG)和AEEO检查,对所得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REEG总异常31例(36.47%),而AEEG的总异常62例(79.49%);观察组AEEO的总异常62例(79.49%),而对照组AEEG的总异常16例(20.51%);痫样放电发生率清醒期(72.5%)明显低于睡眠期(95.0%),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及与其它疾病诊断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对86例拟诊为癫痫(EP)和50例EP治疗后复查的病例均进行24 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并与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脑电图检查未发现EP放电波的86例疑诊病例中,监测到癫痫波65例,非痫样放电波5例,总阳性率为81.39%,其中13例同时扑捉到临床发作.并对其中50例EP治疗2年后复查的病例先予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常规脑电图检查未发现EP放电波者复查动态脑电图,异常32例,阳性率为64%.与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4 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可提高小儿EP诊断阳性率和准确率,对小儿癫痫诊断和分型及临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临床上常见的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的患者作24小时AEEG监测,并同时与脑电图(REEG)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104例病人的AEEG异常率、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REEG组,以短暂性意识丧失阳性率最高,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痫样放电患者的84.3%,根据临床症状发作与AEEG的关系,诊断癫痫50例,排除癫痫19例。结论: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50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REEG)无痫样放电的患者行24h AEEG检查。结果15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85例初诊癫痫性发作,经24h AEEG监测60例出现痫样放电(70.58%),非特异性异常7例(8.23%),65例初诊非癫痫性发作中,经24h AEEG监测,12例显示痫样放电(18.46%),6例有非特异性异常(9.23%),150例中共72例有痫样放电(48%)。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映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16-117,119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并经临床确诊的7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与常规脑电图检查(REEG)进行对照。结果REEG脑电图异常率(51.28%)和痫样放电检出率(25.00%)均明显低于AEEG(89.74%、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EEG监测脑电图正常8例未发生后遗症和死亡,脑电图异常程度与预后大致平行;48例痫样放电清醒时出现15例,睡眠中出现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REEG,AEEG监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更敏感,预后评估更准确,与临床病情、预后有很高的一致性,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42例AEEG检查的脑卒中后癫痫样发作患者和42例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AEEG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EEG。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多在早期发作。结论AEEG监测可提高脑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异常检出率,特别是在夜间也能监测到癫痫样活动,无论对脑卒中后癫痫的早期诊断还是治疗后的复查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将脑电图机改制成兼心、肺阻抗血流图记录仪的技术要求和使用方法。由于将原机时间常数1S 档改制成2S 档,保留原机时间常数0.1、0.3S 档,因此既不妨碍单独记录脑电图的原有工作效能,又能同步记录阻抗容积图、微分图、心音、心电和呼吸等生理信号,扩大了该机使用功能。本机与 SJ—42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同时对53例健康人,测试心、肺阻抗血流图各指标,证明两台仪器所得的相应指标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对大鼠正常脑电和癫痫脑电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的标度指数表明,大鼠癫痫脑电具有长程相关性,其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变化趋势一致,大鼠正常脑电则具有颤动噪声动力学性质 (flicker- noise dynamics),表明生物系统处于自组织评判状态.  相似文献   

13.
14.
EEG Recording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德温特专利索引数据库收录的脑电图技术主题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技术成熟度理论,绘制出技术S曲线模型,对脑电图技术的生命周期、发展进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专利德温特分类代码的共类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揭示了不同技术领域的关联关系和演变趋势。利用专利德温特手工代码的共词网络进行频次和中心性分析,以识别EEG技术的研究布局和热点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张彦  梁禹 《医学综述》2009,15(17):2673-2675
围术期的脑电监测与多种麻醉药之间相关,因手术刺激而变化,能反映患者围术期的意识状态、镇静程度、应激反应水平等变化,有助于指导围术期麻醉用药,脑电监测在研究患者围术期功能状态变化上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常用的脑电监测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旨在对脑电图监护与麻醉的相互关系以及围术期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MEG和EEG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图(EEG)只能选择性地探测切线位的电源,而脑磁图(MEG)可以同时测量切线和径向的电活动,两者均可独立提供其他神经影像学方法所无法提供的神经生理学数据。当执行多导联的任务时,MEG检查时间远少于EEG所需,且精确性更佳,而EEG的优势在于长程视频监测。因此,MEG和EEG在癫痫检查中可互为补充,两者分析结果与侵入性电极获得的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头皮EEG可提供丰富的信息,但考虑外形非规则和内容物导电率的不均一性,构建EEG头颅模型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在同样使用标准半球模型情况下,MEG信号偶极子定位方法要比EEG偶极子定位方法优越。然而,如果使用拟和度好的头颅模型并加强EEG信号的分析,EEG定位的精确性和MEG相比较并无明显区别。目前,研究的重点是联合使用全脑MEG和多导联EEG,并发展更佳的源模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