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急救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治疗等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总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52例,依照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5例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27例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死率为7.4%、伤残率为29.6%,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16.0%、伤残率52.0%(P0.05);实验组接受院前急救及医院专业救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早期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与伤残率,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对急腹症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9年8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方案,实施前(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 88例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 92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质量、并发症、陪诊人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疼痛、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分诊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诊、接诊-确诊、接诊-手术、急诊科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陪诊人员在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5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稳定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指导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高急救效率、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划分为两个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作为对照阶段(对照组),共调查患者120例,给予一般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为实验阶段(实验组),共调查患者150例,实施质量控制路径.比较两阶段护士院前急救的出诊速度、护士急救的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统计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院前急救出诊速度提高,护士急救成功率增加,护理差错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临床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质量控制路径能够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临床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抢救,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接收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常规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1-12月接收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予以院前急救,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急救干预时间、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溶栓时间以及总体缺血时间更短;试验组病情稳定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不稳定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对其所接受的护理措施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急诊科经"120"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6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141例和对照组1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实验组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及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应用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结果应用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贯彻实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急救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院前院内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降低临床病死率,缩短转运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且可避免强行经口气管插管造成的损伤和引起咽心反射(反射性的呼吸心搏停止)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有自主呼吸而张口困难的颅脑外伤患者和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患者。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对17例颅脑外伤及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了急诊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朱丹  张海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1115-1116
目的探讨图片讲解在骨科患者术后体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9—10月2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图示法指导患者术后体位配合,对照组仅给予单纯的语言描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位的配合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体位配合效果非常满意者占88%,一般满意者占12%;对照组非常满意者占26%,一般满意者占45%,不满意者占29%。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图片讲解对患者术后进行体位护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的优点,有效地提高了术后患者体位配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中美两国护士注册制度的比较,以期为我国的护士注册制度发展和完善提出启示及建议。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布雷迪(Bereday G.)经典“比较四步法”对两国护士注册制度进行描述、解释、并列和比较。结果中美两国护士注册制度在护士注册分类、护士课程要求、执业考试、执业记录、执照更新、注册机构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差距。结论建议中国完善立法建立分层次护士注册制度、专科护士注册及准人制度和护士执照延续注册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因盐酸吡硫醇静脉注射引起血管外渗的临床价值及护理对策。方法将36例因盐酸吡硫醇静脉注射发生血管外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光子治疗)和对照组(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61.1%);治愈时间[(4.3±2.6)d]短于对照组[(6.1±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光子治疗应用于因盐酸吡硫醇静脉注射引起的血管外渗,具有效果好、治愈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日益深化,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的一种标志。已经渗透到卫勤保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为提高野战医院护理信息化保障能力,我院与某炮兵指挥学院科研部共同研发了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并试用于野战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一种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持续性干咳、间断发热、活动后气急、乏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和双肺可闻及爆裂音为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上以细支气管以下的气道内肉芽组织形成,临床上对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反应良好〔1〕为特征的肺部综合征。COP不同于一般的间质性肺炎,是临床少见的肺间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病情观察、乳房囊腔灌洗的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等。结果16例患者全部痊愈,硬结好转,感染控制。术后随访3~6个月,乳房形态完整自然,硬结包块不明显。结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残腔大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必要环节,术前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对28例因Dieulafoy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及其相关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中,27例急诊止血成功(仅其中1例在术后第3大再出血转外科手术),1例因出血凶猛直接急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2.8%。结论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是一种简便易行、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娴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心搏、呼吸骤停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时采用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的过程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和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3个阶段[1].护士实施院内心肺复苏,开展高效的生命急救时,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往往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护士通常是医院内心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因此,护士在及时启动心肺复苏挽救患者生命的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笔者通过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途径,分心肺复苏培训、医院内心肺复苏、护士角色3个部分,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OVIDSP在线全文期刊、springerlink全文期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近10年的文献,现对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为使冠状动脉的轮廓充分显影并获得清晰的图像,需使用造影剂来加强对比。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优维显、碘海醇(又名欧乃派克)、碘克沙醇(又名威视派克)等,因其显影清晰、不良反应少、易于吸收与排泄,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中。碘造影剂反应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轻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造影剂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是介入治疗中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本院5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患者,发生造影剂反应3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